王羲之和王献之是什么关系呢???

如题所述

父子关系。
王羲之(321—379年,或303—361年)字,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
王献之(344-386)东晋书法家,字子敬,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官至中书令,故世称大令,为羲之第七子。幼时从他父亲学书,后来取法张芝,别创新法,自创一格,与父齐名,人称“二王”。他的书法,兼精楷、行、草、隶各体,尤以行草擅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9-15

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子,字子敬,小名官奴,汉族,祖籍琅玡临沂,生于会稽山阴,东晋著名书法家、诗人、画家。

王献之自幼随父练习书法,以行书及草书闻名,但是在楷书和隶书上亦有深厚功底。与其父王羲之并称为“二王”。并有“小圣”之称。还与张芝、钟繇、王羲之并称“书中四贤”。张怀瓘在《书估》中评其书法为第一等。 王献之亦善画,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目其画为“中品下”。

扩展资料:

王献之学书和他的父亲一样,不局限于学一门一体,而是穷通各家。所以能在“兼众家之长,集诸体之美”的基础上,创造出自己独特的风格。终于取得了与王羲之并列的艺术地位。书迹有宋米芾临的《中秋帖》等。

王献之是魏晋书家群体中的一位巨子。父亲王羲之的悉心的传授和指导,使他奠定了坚实的笔法基础。由于他是魏晋名家中晚出的一位,客观上为他提供了博采众家之长、兼善诸体之美的机遇,赢得了与王羲之并列的艺术地位和声望。谢安曾问他:“你的书法与令尊大人相比,怎样?”王献之道:“当然不同,各有所长。”谢安道:“旁人评价不是这样。”王献之道:“旁人哪里知道?”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王献之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9-16

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子,字子敬,小名官奴,汉族,祖籍琅玡临沂,生于会稽山阴,东晋著名书法家、诗人、画家。

王献之少负盛名,才华过人。历任州主簿、秘书郎、司徒长史、吴兴太守、中书令等职,为与族弟王珉区分,人称“大令”。他先后娶郗道茂及新安公主司马道福为妻。太元十一年(386年),王献之病逝,年仅四十三岁  。隆安元年(397年),追赠侍中、特进、光禄大夫、太宰,谥号“宪”。

王献之自幼随父练习书法,以行书及草书闻名,但是在楷书和隶书上亦有深厚功底。与其父王羲之并称为“二王”。并有“小圣”之称。还与张芝、钟繇、王羲之并称“书中四贤”。张怀瓘在《书估》中评其书法为第一等。  王献之亦善画,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目其画为“中品下”。

扩展资料:

王献之有文集十卷   ,始见于《隋书·经籍志》注文记载,但注文称已亡佚。《新唐书·艺文志》已不见著录。张溥在《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中辑有《王献之集》,《全晋文》收录有其文  ,《全晋诗》亦录有其诗。  

父母:

父亲:王羲之,字逸少,有“书圣”之称,官至会稽内史、右军将军。

母亲:郗璿,字子房,太尉郗鉴之女。

参考资料:王献之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10-22

王羲之和王献之是父子关系,王羲之是王献之的父亲,

王献之(344-386):字子敬,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官至中书令,是王羲之的第七子。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号澹斋,官至右军将军,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

因父子两人书法成就极高,后人将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并称为“二王”。

扩展资料:

王羲之的书法一扫汉魏的质朴、古拙,笔势飘落浮云、矫若游龙,风格俊逸优美、婉约自由,被称为“书圣”,他的《兰亭序》也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他的书法在张芝和王羲之的基础上又有创新,称为“破体”,又叫“一笔法”。

王羲之和王献之的笔法不同之处在于,羲之把笔从外往里转,于右任、启功、溥心畲的笔法也是这样;王献之则是两边都转,这里可以称之为“公转”与“自转”,即拿指转笔、拿腕和臂来转。

王羲之和王献之也有不少相同之处,最主要、最明显一点是与东晋其他名士一样,清真超逸,神姿高彻,出尘脱俗,率性而行,不受任何束缚,自由自在。一言以蔽之,潇洒。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二王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11-09

王献之用尽18缸清水,终成书法家,和父亲王羲之齐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