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炮分哪些种类?

(加农炮、速射炮还有哪些)

火炮是利用火药燃气压力等能源抛射弹丸,口径等于和大于20毫米(0.78英寸)(美国为16.7毫米)的身管射击武器。

火炮通常由炮身和炮架两大部分组成。炮身包括身管、炮尾、炮闩等。身管用来赋予弹丸初速和飞行方向;炮尾用来装填炮弹;炮闩用以关闭炮膛,击发炮弹。炮架由反后坐装置、方向机、高低机、瞄准装置、大架和运动体等组成。反后坐装置用以保证火炮发射炮弹后的复位;方向机和高低机用来保证火炮发射炮弹后复位;方向机和高低机用来操纵炮身变换方向和高低;瞄准装置由瞄准具和瞄准镜组成,用以装定火炮射击数据,实施瞄准射击;大架和运动体用于射击时支撑火炮,行军时作为炮车。

早在1332年,中国的元朝就在部队中装备了最早的金属身管火炮:青铜火铳(口径105毫米,滑膛前装式火炮)。

火炮

cannon

以发射药为能源发射弹丸,口径在20毫米以上的身管射击武器。火炮种类较多,配有多种弹药,可对地面、水上和空中目标射击,歼灭、压制有生力量和技术兵器�摧毁各种防御工事和其他设施,击毁各种装甲目标和完成其他特种射击任务。

火炮按用途分为地面压制火炮、高射炮、反坦克火炮、坦克炮、航空机关炮、舰炮和海岸炮。其中地面压制火炮包括加农炮、榴弹炮、加农榴弹炮和迫击炮,有些国家还包括火箭炮。反坦克火炮包括反坦克炮和无坐力炮。按弹道特性分为加农炮、榴弹炮和迫击炮。加农炮弹道低伸,身管长,初速大,射角一般小于45°,用定装式或分装式炮弹,变装药号数少,适于对装甲目标、垂直目标和远距离目标射击。高射炮、反坦克炮、坦克炮、航空机关炮、舰炮和海岸炮都具有加农炮的弹道特性。榴弹炮弹道较弯曲,炮身较短,初速较小,射角可达75°,用分装式炮弹,变装药号数较多,弹道机动性大,适于对水平目标射击。迫击炮弹道弯曲,炮身短,初速小,射角为45°~85°,变装药号数较多,适于对遮蔽物后的目标射击。按运动方式分为自行火炮、牵引火炮、骡马挽曳火炮和骡马驮载火炮。按炮膛构造分为线膛炮和滑膛炮。

早在春秋时期,中国已使用一种抛射武器——礮。至迟10世纪火药用于军事后,礮便用来抛射火药包、火药弹。至迟在元代,中国已经制造出最古老的火炮——火铳。13世纪中国的火药和火器西传以后,火炮在欧洲开始发展。14世纪上半叶,欧洲开始制造出发射石弹的火炮。为了提高炮兵火力的适应性,现代火炮除配有普通榴弹、破甲弹、穿甲弹、照明弹和烟幕弹外,还配有各种远程榴弹、反坦克布雷弹、反坦克子母弹、末段制导炮弹以及化学炮弹、核弹(见核武器)等,使火炮能压制和摧毁从几百米到几万米距离内的多种目标。

在火药武器真正派上用场之前,曾经过数个世纪的实验。发展火药的最大难题,就是燃点快、质量均匀和威力强大,此外,设计出合适的火炮也非易事,倘若设计不当即无法开火。由于受到早期的制造技术所困,施放火炮者所面临的危险程度,其实与炮击目标物所差无几。例如在1460年时,苏格兰国王约翰二世就是在燃点火炮时,因为火炮发生爆炸死于非命。

到了十五世纪中期,火炮与火药的技术已经达到高峰,跃升为重要的武器。最明显的例子,是在1453年时,君士坦丁堡的城墙,被攻城巨炮所发射的大石炮弹所轰毁。虽然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似乎是因为小城门被轰开所致,但其实可归因于炮轰让突击成为可能的因素。

中古时代的火炮,被用作攻城时炮轰城墙以及在战场上向大批的敌军开火之用。它们可以精准地轰毁在城堡里面建筑物的垂直外墙,因此人们便发展出倾斜低矮的外墙取替高耸垂直的外墙。在这段时期里,火炮在战场上的作用有限,因为当时的火炮仍非常笨重,在作战时,很难移到新的位置上开火。
是陆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火力突击力量。具有强大的火力、较远的射程、良好的精度和较高的机动能力,能集中、突然、连续地对地面和水面目标实施火力突击。主要用于支援、掩护步兵和装甲兵的战斗行动,并与其他兵种、军种协同作战,也可独立进行火力战斗。炮兵在历史上有“战争之神”的称号。

炮兵按隶属关系,分为队属炮兵和预备炮兵;按运动方式,分为摩托化炮兵(机械化炮兵)和骡马炮兵;按装备战斗性能,分为榴弹炮兵、加农炮兵、山地炮兵、火箭炮兵、迫击炮兵、反坦克炮兵和地地战役战术导弹部队。队属炮兵指集团军以下各级合成军队建制内的炮兵,英、美、法等国家称“野战炮兵”。预备炮兵是隶属于统帅部或军区(方面军)建制的炮兵,有的国家称“最高统帅部预备队炮兵”。摩托化炮兵是指火炮及其配套装备用自身的动力,或用汽车、履带车辆牵引和装载而进行运动的炮兵。骡马炮兵是指火炮、仪器等装备由骡马挽曳或驮载进行运动的炮兵。山地炮兵是以轻型加农炮、榴弹炮和迫击炮为主要装备,用于在山地和难以通行的大起伏地作战的炮兵。反坦克炮兵是以反坦克武器为基本装备,以击毁敌坦克和装甲车辆为基本任务的炮兵,亦称反坦克歼击炮兵、防坦克炮兵等。地地战役战术导弹部队是以地地战术导弹、反坦克导弹和地空导弹为基本装备,在战术范围内以火力支援地面部队作战和掩护地面部队对空安全的部队。

火炮英雄谱:
俄罗斯203毫米2C7自行加农炮
1975年开始装备苏联方面军重炮旅,每团24门。该炮是俄军射程最远的火炮,炮管长达12米(59倍口径),炮车没有炮塔,只载4发炮弹,其他炮弹装在弹药车上。发射时要借助炮尾大型驻锄(驻锄是火炮大架尾部像推土机前铲似的一种装置,火炮射击前埋到土里,防止巨大的后坐力使火炮后移或下陷)才能射击。配用弹包括核弹、子母弹、化学弹和榴弹。改进型2C7M可载8发炮弹。最大初速960米/秒,弹丸重110千克(榴弹),最大射速2发/分,最大射程37500米(榴弹)、47500米(火箭增程弹),战斗全重(包括炮、炮架或车辆底盘的总重)46.5吨,最大行驶速度50千米/小时,最大行程650千米,炮班人数7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11-12
加农炮
榴弹炮
加农榴弹炮
火箭炮
迫击炮
滑膛炮
无坐力炮(亦称无后坐力炮)
自行火炮
以上火炮种类是根据其结构特点和弹道特性来区分的,如果从火力特点和战术使用来区分,还可区分为压制火炮和反坦克火炮。大口径加农炮、榴弹炮、加榴炮、火箭炮、迫击炮归类于压制火炮;小口径加农炮(如85加农炮、57战防炮等)、滑膛炮、无坐力炮等归类于反坦克火炮。另外,压制火炮在必要时可以进行反坦克射击(除火箭炮和迫击炮),反坦克炮在必要时可进行压制射击。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8-05-19
简明额要的说了 火炮分为几个大类:

加农炮 所有的舰炮 坦克炮、战防炮、高射炮等 都属于加农炮 弹道低伸,初速高 动能大 膛压最高

榴弹炮 弹道弧线较大 膛压较加农炮低 主要用于杀伤有生力量和轻装甲目标 杀伤作用主要由弹药体现

迫击炮 射击死角小 弹道弧度大 膛压最低 弹头重 加工工艺简单

火箭炮 由发动机产生推力使弹丸飞行并在飞行中获得较长时间推进力的火炮(一般火箭弹发动机的燃烧时间为7~16秒)

所谓自行火炮可以是任何火炮加载在自走底盘上整合而成

列车炮属于重型加农炮的范畴

可以进行连发速射的火炮为机关炮
第3个回答  2008-05-18
现代战争中的火炮源远流长。 古代最早的炮是石字旁,顾名思义,一定与石头有关。这种石字旁的炮叫抛石机, 是用几十人甚至上百人拉动杠杆,将石头抛出去的作战器械。
火炮以发射药为源发射弹丸,二十公厘口径以上者称为炮,火炮种类较多,配有多种弹药,可对地面、水中和空中目标射击,应制有生力量,摧毁各种防御工事和设施,击毁各种装甲目标和完成特种射搫任务,火炮问世之初采用固定炮架,后来加装轮型炮架成为牵引式火炮。为了满足机动需要,遂将炮架装设在轮型或履带车辆上,成为自走式火炮;或附加小型引擎,成为半自走式火炮。
早在春秋时期,中国就使用抛石机了。后来,唐朝孙思邈发明了火药, 并逐渐用于军事。在北宋年间,出现了突火枪,这是一种竹子做的管状火器,内安“子巢”,战时点燃火药,用火烧敌人。能够起到震撼敌人的作用。这种火器的出现,对近代火炮的产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后来,在突火枪的基础上出现了金属管状火器——火铳,并逐步发展成为青铜火炮。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青铜炮,是我国宁夏武威出土的西夏时期(与宋代同期)的火炮,该炮口径为100毫米,使用铁弹丸,这一发现,使铁弹丸使用的历史提前了近一个世纪。

13世纪初,我国的造炮技术经阿拉伯传到欧洲,并在欧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鲁迅先生曾说过:中国发明了火药不是用于军事,而是用于造爆竹,而洋人却用中国人发明的火药造炮侵略中国(大意)。这是鲁迅先生的误解,其实,中国人是火炮的祖宗。

16世纪中叶,欧洲出现了青铜和熟铁制造的长管炮,亦称长炮,代替了以前的短管炮(臼炮)。还采用了前车,便于快速行动。16世纪末,出现了将子弹或金属碎片装在铁筒内制成的霰弹,用于杀伤人马。

1846年,意大利制成了后装线膛炮,其精度和发射速度都有明显提高。后装线膛炮是火炮结构的一次重大变革,直到现在,火炮的基本结构仍没有太大的变化。

由于用途不同,火炮的种类也有所不同。

加农炮。身管长,弹道低伸的火炮。适用于对装甲目标、垂直目标和远距离目标射击。加农炮是英语Calon的音译名,在阿拉伯语中,Calon是中空而直长的管子。加农炮的身管长一般为口径的40倍以上,炮口通常带有炮口制退器(炮口制退器是炮口上带孔的大于身管口径的“帽子”,用以减少后坐力,有的能减少50%以上的后坐力。)

榴弹炮。身管较短,弹道较弯曲的火炮。适于对水平目标射击。主要用于歼灭、压制敌人的有生力量和兵器,破坏敌人工程设施等。是地面炮兵的主要炮种。榴弹炮的身管长一般为口径的20-30倍。

实际上,加农炮和榴弹炮没有本质的区别,所谓身管长和口径之比也并非一成不变,而且一直在变。以弹道的形状来区分,也有些牵强,因为弹道的形状是相对于射程而言的。加农炮在最远射程上,弹道并不低伸,榴弹炮在近距离上,弹道同样低伸,甚至可以直瞄射击。从完成压制任务的角度看,两种炮几乎一致。因此,从二战后,不少国家不再区分二者,统统称为榴弹炮。可我国的一些火炮专家还在为区分二者伤脑筋,实在大可不必。

加农榴弹炮。兼有加农炮和榴弹炮的弹道特性的火炮。一般认为这种火炮的身管长为口径的30-40倍。这更是一个难以描述的概念。目前国际上已抛弃这种提法。我国和前苏联生产的152加榴炮也许是世界上最后一种加榴炮。当今各国,包括我国生产的新型榴弹炮,身管长和口径之比都已经超过了加榴炮,然而都不再叫加榴炮。

火箭炮。发射火箭弹的火炮,亦称火箭弹发射装置。通常为多发联装,有多轨式、多管式和框架式。火箭炮射速快,火力猛,突袭性好,但精度差,散布大,主要用于对面积目标射击。

20世纪初,由于双基推进剂的应用,火箭炮得以发展。苏联1939年制造的БМ-13式火箭炮,用了一个漂亮的姑娘名字命名——喀秋莎。在二战中,火箭炮成了可怕的武器。到了现在,由于各种制导武器的出现,火箭炮的作用已有所降低,但仍是各国炮兵序列中一支重要的力量。

迫击炮。用座钣承受后坐力,主要行高射界射击的火炮。迫击炮射角大(一般为45度--85度),弹道弯曲,落角大,破片杀伤效果优于其它火炮,主要用于压制遮蔽物后、反斜面目标和水平目标。由于其结构简单,重量轻,体积小,通常作为随伴火炮使用。迫击炮分为滑膛式(前装)和线膛式(后装)两种。由于前装式火炮退弹不易,战士们编了一个顺口溜:“迫击炮,瞎胡闹,打不响,往外倒“。

滑膛炮。无膛线的火炮。军队习惯将无膛线的加农炮命名为滑膛炮。其实,许多火箭炮、迫击炮等都是滑膛炮。从某种意义上说,线膛是对滑膛的进步,这种进步主要体现在使弹丸保持空中飞行的稳定性。但是,线膛阻力大,不利于提高初速。现代滑膛炮较好解决了飞行稳定问题,使古老的滑膛重新绽放光彩。解决飞行稳定的方法主要是采用尾翼,所以迫击炮弹、早期火箭炮弹和滑膛炮弹都带有尾翼。现代火箭炮弹则采用斜置喷火孔的方法,使弹丸在空中自行旋转保持稳定。目前滑膛炮主要用于反坦克,这是由于滑膛炮初速大,使用穿甲弹效果好。我国生产的100毫米、120毫米滑膛炮均配有超速脱壳穿甲弹。

无坐力炮(亦称无后坐力炮)。发射时利用后喷物质的动量抵消后坐力,使炮身不产生后坐的火炮。无坐力炮体积小,重量轻,操作方便,适于随伴步兵作战。但其喷火时火光大,易暴露目标,使用受到一定限制。无坐力炮由于向后喷火(物质),减少了发射药对于弹丸的动能,初速较小。因此,无坐力炮在反坦克时使用破甲弹。

自行火炮。同车辆地盘构成一体自身能运动的火炮。自行火炮越野性能好,占领和撤出阵地快,战场生存能力强,有利于不间断实施火力支援。使炮兵和装甲兵、机械化步兵的协同更加密切。自行火炮与坦克的区别在于装甲较薄,火炮口径较大,说它是火力型的特种坦克也不错。

以上火炮种类是根据其结构特点和弹道特性来区分的,如果从火力特点和战术使用来区分,还可区分为压制火炮和反坦克火炮。大口径加农炮、榴弹炮、加榴炮、火箭炮、迫击炮归类于压制火炮;小口径加农炮(如85加农炮、57战防炮等)、滑膛炮、无坐力炮等归类于反坦克火炮。另外,压制火炮在必要时可以进行反坦克射击(除火箭炮和迫击炮),反坦克炮在必要时可进行压制射击。

不同种类的火炮在战场上起着不同的作用,他们共同发挥着战争之神的巨大威力。战争离不开炮兵。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