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你是如何认识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的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

如题所述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具体特征是:学校体育与其他教育相结合,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四化建设所需要的合格人才的社会使命;学校体育又是国民体育的基础,是把我国建成世界体育强国的战略重点。

学校体育具有社会主义方向性特征。学校体育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受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体育和意识形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它总是具体、坚定地反映出社会的发展需要,表现出符合汰会发展的方向。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其中,学校体育政策法规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不断得到健全和完善,这不仅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要求,同时也是依法治学、依法治体的基本要求。那么,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如何呢?

一,《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法规,是指导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依据。

根据《条例》的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切实贯彻实施,使学校体育工作能够有较大的进步,使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和运动竞技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年9月1日)第五条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6年6月29日)第三十四条规定:“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状况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卫生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科学技术部的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结果显示,我国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居高不下,初中生上升幅度最大,较2000年增加了8.7个百分点。7~22岁的学生中超重与肥胖检出率仍在增加,更令人担忧的是我国学生的肺活量、速度、爆发力、耐力等素质水平均呈继续下降趋势。以汉族19—22岁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部分指标20年来变化的情况来说明我国学生整体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事实。我国汉族19—22岁城乡男女学生立定跳远、引体向上(男)、1min仰卧起坐(女)、1000 m跑(男)、800 m跑(女)、肺活量基本上呈现出连续20年来下降的趋势,有些素质指标近10年下降速度加剧。

学生体能素质下降,体质健康状况总体水平令人担忧。这就说明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绝对与学校体育工作有关,未来加强学生的体质锻炼是学校体育发展的趋势。

三,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情况

体育(与健康)新课标实施7年来,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体育课程有了较大的变化,新课程理念逐步融入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推陈出新,教学方法更注重学生个性发展。但因新课程也引发了相当大的理论争议,导致一些实践难题也十分费解。如对新课标科学性、合理性的质疑,体育教学中对突出运动技能的放松,课标中某些目标如何实现的问题,教师不能适应课标的困惑,教师不会选择教材的现实等。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基础上,2007年教育部开始对新课标进行修订,此次修订吸收了近年来课程改革取得的新成果,也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吸纳了许多来自实践的良好建议,特别是增加了课程内容,给广大体育教师更多的明示。

四,深入推进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与深入,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也会在前7年试验的基础上,向科学性、合理性迈进。课标修订在吸纳了广泛的意见后,在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方面变化较大,这样便于广大体育教师更好地把握课标的精神,利于课标的操作化。修订后的体育(与健康)课标实施后,将会再次掀起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浪潮。此外,不断深化体育教学改革,科学安排运动负荷,重视学生在课堂上掌握技能、增强体质,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和良好品质将成为热点问题。

五,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制度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将对促进和激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养成体育锻炼习惯,不断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的水平起到重要作用。此次标准修订还增加了锻炼效果好、实效性强、简便易行的锻炼项目和少数运动技能项目,目的在于激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促进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和身体形态、机能的全面协调发展,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掌握一两项运动技能。但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也面临着各种挑战,如学生数据上报中存在“硬件及软件”的问题;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分析和反馈的问题,数据个性化的问题,标准的合理性问题,标准实施与学校体育其他工作结合的问题,都需要进一步研究。

六,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质量

学校体育工作质量如何,关键在于是否有一支素质高、能力强、敬业爱岗的体育师资队伍。目前总体而言,体育师资较为短缺,特别是农村体育师资配备更弱。普遍严重的问题是体育教师结构性的缺编,就是在学校总体教师数量满编的情况下,体育教师则较为短缺。

当前各级教育部门和中小学要把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当前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要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体育(与健康)课时大幅度增加的实际,重新核定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编制数额,保证体育教师的合理配备。

七,营造全社会关心的学校体育氛围,形成共建的合力

加强青少年体育,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有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各方面的齐抓共管。要通过各种媒体,大力宣传和普及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和健康观,加大对群众性学生体育竞赛活动的宣传报道,形成鼓励青少年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宣传声势。要充分发挥体育局、共青团和妇联的功能,加强学校、社区和家庭一体化的学校体育观念。但宣传如何有实效,社会各方资源如何调动,共建学校体育合力机制如何建立等系列问题是今后的研究内容之一。

八,加强学校体育科学研究,提升学校体育理论水平。

目前,学校体育科学研究总体来讲重理论、轻实践,重思辨、轻实验,科学化水平不是很高。现今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开展各项工作均应讲究科学性,为了进一步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改革和发展,必须加强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培养一批优秀的学校体育理论科研工作者,整体提升学校体育理论水平,使学校体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更符合科学规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5-08
中学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探讨①摘 要 作为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在实现素质教育中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因而为适应新世纪人才的需求,体育教育必须转变观念、深化改革,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使体育教学健康发展,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关键词 中学体育 体育教学 素质教育  1 前言目前我国正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这是现阶段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总趋势。中学体育教育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国民体育的基础,也是中学开展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中学体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有着自身特点和其他学科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故研究中学体育教育中的素质教育,对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2 研究对象与方法本文以中学体育教学为研究对象,采用了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3.1中学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3.1.1实施素质教育是《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需要长期以来,我国中学体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着严重的“应试教育”倾向,其以体育升学考试为目的,以达标率作为评价学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依据,忽视体育教学工作,忽视全体学生体育活动的开展和身体素质的提高,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扼杀了学生的爱好和创造才能。这种教学模式只有少数人获益,而多数学生却因此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在这个大背景下,旨在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就成为必然。因此,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新世纪、新形势下《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实施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必然要求。3.1.2体育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体育素质教育就是指将人先天的遗传素质和后天社会诸因素的影响相结合,将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把那些外在的获得的东西内化于人的身心,形成一种稳定的、基本的、内在的个性心理品质和体质的教育。通过体育教学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而且可以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因此,体育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同时体育学科教育对于实施素质教育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身体锻炼的方式,一方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增强体质;另一方面,身体锻炼也与教育的德、智、美、劳等方面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体育教学是素质教育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3.1.3实施素质教育是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长期以来我国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学的指导思想是“以运动技术为中心”,注重“三基”,片面追求课的负荷强度来刺激学生体质增长的传统教学观念;“以教师为中心”,采用“传习式”、“灌输式”等陈旧的教学方法。教学观念与方法的滞后制约着我国中学体育教学的发展,这需要有关部门提高对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视程度,将其纳入教学改革大系统中进行统筹考虑,建立必要的激励机制和淘汰机制,促进教师提高敬业精神和自我更新意识。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注重整体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及其潜能发展,强调教育目标的整体性与多面性,全面推进体育教学的改革。3.2中学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3.2.1更新教学观念与方法,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中学体育教学要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首先必须转变思想,树立现代体育教学的观念和终身体育的教育思想,在体育教学中注意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增强学生的体育能力,培养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为终身体育打好扎实的基础。教学的各个环节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都要为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服务,要从传统的以体育知识、技能灌输传授转变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发展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正确地认识教与学的关系,重视教与学双方的积极因素,充分认识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人为中心”,让学生进入到积极、宽松、和谐的学习状态,形成双向互动,为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发展、形成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3.2.2优化课程体系,促进《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落实课程设置是体育课的主要内容,由于不同阶段的体育教学目标、任务不同,在课程设置上应有所侧重,学校体育要采用多层次、多形式、多变化的课程结构体系。因此,优化课程体系势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