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正当防卫论文

2000字左右,要有内容摘要,关键词

浅论正当防卫
摘要正当防卫是刑法理论中违法性阻却事由之一,但是行为人所实施的正当防卫行为不得明显超过必要限度。本文认为
应将现有特殊防卫规定中“防卫他人”归入一般防卫而遵循一般防卫的规定,而将特殊防卫严格限定在“自我防卫”的范围之内。
关键词正当防卫违法性特殊防卫
一、正当防卫的概念
正当防卫属于正当行为中之一种,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
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
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
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是刑法理论中违法性阻却事由之一,但是行为人
所实施的正当防卫行为不得明显超过必要限度。
二、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
为避免正当防卫被利用作为免除刑事责任的借口,对正当防卫的
成立做了严格的限定条件。其中包括起因条件,时间条件,对象条件,
主观条件,及限度条件。在此只分析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和限度条件。
(一)时间条件
正当防卫只能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实行。所谓正在进行,
是指不法侵害正处于已经开始并且尚未结束的进行状态。
1.对不法侵害的开始,我国理论和实践中均有较大争议,主要有
以下四种观点:(1)进入侵害现场说。此说认为,侵害者进入侵害现场
即为不法侵害已经开始。(2)着手说。此说认为,不法侵害行为的开
始就是不法行为的“着手”,正当防卫在不法侵害着手时进行的。(3)
直接面临危险说。此说认为,不法侵害的开始应该指合法权益已经直
接面临不法侵害的侵害危险。(4)综合说。此说认为,一般应以不法
侵害着手实施为不法侵害的开始,但在不法侵害的现实威胁已十分明
显,不实行正当防卫就会立即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时,也应认为不法
侵害已经开始。以上四种观点,综合说是最为全面,最接近于正当防
卫的立法宗旨,最有利于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
2.不法侵害尚未结束,应在实践中作具体分析,可以是不法侵害
行为正在进行中,也可以是行为已经结束而其导致的危险状态尚在继
续中,但是有些情况下,虽不法侵害所导致的危险状态尚在继续中,但
正当防卫行为并不能将其排除,则应视为不法侵害已经结束。
(二)限度条件
指正当防卫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且对不法侵害人造成重大损
害。何谓必要限度,有三种观点:
1.基本相适应说。认为所谓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就是防卫行
为与不法侵害行为在性质、手段、强度和后果上要基本相适应。
2.需要说。认为所谓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就是防卫人制止不
法侵害所必需的限度只要所造成的损害是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需,不如
此就不足以制止不法侵害,即使防卫在强度、后果等方面超过对方可
能造成的侵害,也不能认为是超出了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
3.相当说。认为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在原则上应以制止不法侵
害所必需为标准,同时要求防卫行为与不法侵害行为在手段、强度等
方面,不存在过于悬殊的差异。
上述三种观点中,基本适应说提出了必要限度的特征,即承认相
适应不是绝地等同,而是可以超过,但同时又强调不能明显超过,差距
过大,此种学说有利于保障公民正当卫权的行使,也能防止防卫者滥
用权利,故而有其合理之处。但它仅从防卫和侵害两方面的性质、强
度等客观特征上加以权衡,没有考察防卫者的主观目的,因而缺乏考
察问题的高度,有可能导致将那些防卫行为与不法侵害虽然基本相适
应,但却非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需的情况作为正当防卫处理,从而会不
适当地扩大正当防卫的范围。而客观需要说以防卫人制止不法侵害
所必需作为必要限度的标准,强调了防卫目的的正当性,因而抓住了
理解必要限度之关键。但是这种观点过分强调客观需要,而完全忽视
防卫行为与不法侵害的相当性,没有对防卫者设定必要的约束,有可
能导致防卫者滥用防卫权,从而给不法侵害人造成不适当的损害。上
述相当说实际上是客观需要说与基本适应说的有机结合,既抓住了理
解必要限度的本质的、关键的特征,有利于鼓励公民实行正当防卫,又
提出了对防卫者的必要约束,有利于保障正当防卫的正确行使,可谓
是合理而可取的主张。正是鉴于此,相当说后来逐渐成为我国刑法理
论上的通说和指导刑事司法实践的主导理论。
应当注意的是,“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和“造成重大损害”,实质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5-09
论 文 摘 要
正当防卫从形式上看与犯罪行为都是加害行为,通常都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但二者之间却有着质的区别,前者是有利于社会的行为,而后者则是危害社会的行为。纵观古今中外,特定情况下的防卫行为,因其不具有社会危害性而成为刑法保护的行为。我国刑法也将之明文规定为合法行为。作为排除行为犯罪性的制度,正当防卫制度经历了一个无限防卫、有限防卫、有限制的无限防卫的过程。正当防卫在犯罪构成评价中有着重要地位。从正义与秩序的对立统一出发,才能进一步理解这种行为为法律所允许的道义根据,也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法律在赋予公民正当防卫权利同时,又从意图、起因、客体、时间、限度等方面为其规定了较为严格的法律要件。这些要件及其本质决定了该项制度的正当性。正当防卫其权利根据源于民法所认可的防卫权,由此,派生出了通常所谓的制止权、合理损害权、特殊防卫权、免责权等,正当防卫是这些权利的结合。正当防卫制度的成立,也反映了在解决个体权利与社会权利冲突时,公力救济的有限性和私力救济的必要性,二者结合,使得个体权利与社会权利处于相对合理配置的平衡状态。正当防卫本身是一种权利行为,正当防卫在整个犯罪构成评价中的地位,应当在犯罪构成要件体系外得到解决
关键词:正当防卫;犯罪;必要限度;行为人
关于正当防卫,我国刑法第20条第1款明确规定为,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以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方式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者造成损害乃是正当防卫的一种必然属性,是正当防卫的应有之义。客观上也有利于消除公民对不法侵害进行正当防卫的后顾之忧,鼓励其放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并通过主动反击以达到制止不法侵害的目的,虽然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从形式上看与犯罪行为都是加害行为,但是在本质上有着根本的差别。犯罪行为是侵害合法权益、危害社会的不法行为,而防卫行为是公民正当行使防卫权的行为,是为有效保护合法权益免受侵害,有利于社会的行为,故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是刑法理论中违法性阻却事由之一,我国刑法学界将这类形式上符合犯罪构成要件,但实质上不具备社会危害性,也不具备刑事违法性的行为,称作“排除危害性行为”、“排除违法性行为”或者“排除犯罪性行为”。但有的学者对此提出批评,认为是“由于没有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并不符合犯罪构成”。
也是当代各国刑事立法中所确立的一项重要制度。在大陆法系国家刑法中,正当防卫的法定的建法阻却事由之一。在英美法系国家刑法中,正当防卫包括自身防卫、防卫他人、防卫财产、执法防卫等情形,属于合法辩护事由。在社会主义国家刑法中,正当防卫被看成是排除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之一。
一、正当防卫的历史渊源
正当防卫作为法律制度在我国自古有之。《汉律》规定:“无故入人室宅庐舍,上人车船,牵引欲犯法者,其时格杀之,无罪。”是指无故入人室宅舍,上人车船,索引人欲犯法者,其时杀之,无罪。这是公然允许对有盗窃嫌疑者,可以立即杀死。而在《唐律》中“诸夜无故入人家者,笞四十。主人登时杀者,勿论”的规定,可以说是正当防卫在中国封建法律确定时期的基本标志。《后周律》规定:“盗贼群攻乡邑及入人家者,杀之,无罪。”《清律》有“妻妾与人通奸,而于奸处亲获奸夫,奸妇,登时杀者,勿论”的规定。在古代西方也有类似规定。如古罗马《十二铜表法》规定,如果于夜间行窃,就地被杀,则杀人者是合法的。《汉穆拉比法典》规定:“自由民侵犯他人之居者,应在此侵犯处处死并掩埋之。”东西方古代法律对正当防卫规定的共同点是允许对侵害者实行报复和私刑,以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
现代意义上的正当防卫制度,是在18世纪启蒙思想家的天赋人权论的基础上形成的。特点有二:一是将正当防卫视为紧急情况下的自力救助;二是以个人为出发点阐述正当防卫性质,强调个人权利神圣不可侵犯。而在近代西方法制史上,最早在刑法中明确规定正当防卫的是1791年的法国刑法典。该法典第6条规定:“防卫他人对于自己或他人生命伤害而杀人时不为罪。”这条关于正当防卫的规定,泛指行为的外部特征虽象是具备犯罪构成要件,但实质上不仅对社会不具有危害性,而且还有利于国家,这种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被排除,被认为是合法的。《德国刑法典》第53条也规定:“由于正当防卫而不得不为的行为不罚。”“自己或他人遭受现在和不法的侵害时,为了抗拒侵害所必要的防卫称为正当防卫。”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