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的谥号,庙号是怎样确定的。谁给定的。去要举行什么仪式吗?

如题所述

谥号,为中国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此外,受中华文化影响的一些邻近国家亦有使用。
根据对西周时期青铜器铭文的研究表明,迟至周穆王前后,给地位较高或较有身份的死者加以谥号的做法已比较多。古代除对帝王可以称呼其“谥号”外,称呼大臣、学者名流的“谥号”也是一种尊重的称呼;有些人的谥号由于经常被后人称呼,几乎成为他们的别名,如曾文正(曾国藩)、岳武穆(岳飞)、陶靖节(陶渊明)等。

后期,赐谥权高度集中于皇帝手中,要取决于“圣裁”。帝王的谥号一般是由礼官议定经继位的帝王认可后予以宣布,臣下的谥号则由朝廷赐予。

由于后世皇帝谥号字数膨胀,且几乎只要是后人接位的皇帝子孙都会给父祖上美谥,故谥号实际上无法显示皇帝评价,庙号反而取代了谥号盖棺论定的功用。追问

一定谥号庙号大概要多久时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5-13
谥号每个皇帝都有,但庙号就不一定了,汉朝很多皇帝就没有庙号,还经常弄错。比如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太祖是他的庙号,高是他的谥号,但连他儿子刘盈都弄错。
这些都是皇帝死后大臣给定的,举行什么仪式不知道。
第2个回答  2013-05-13
谥号是后一个朝代封的,庙号是本朝的。比如说,崇祯皇帝,清朝给的谥号是思宗烈皇帝,但是在明朝的庙号里是不这么叫的,具体是什么我忘了。从谥号可以看出评价的,比如文武,景高,这都是美誉,不如炀厉都是贬义,不如真仁哲都是平凡的,还有早夭的,比如哀献。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