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大规模的战役有几次?

如题所述

抗美援朝大规模的战役有5次。

1951年4月22日至6月10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共计投入15个军的兵力,在"三八线"南北地区,向"联合国军"及南朝鲜军发起第五次战役,这是抗美援朝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

第四次战役:

战役结束时中朝人民军队已将"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阻止在"三八线"南北地区。4月中旬,志愿军后续兵团到达朝鲜完成战役集结后,"联合国军"则以一部兵力继续在铁原、金化、金城地区保持进攻,其他方向暂时转入防御,准备从志愿军侧后东西海岸登陆,配合正面进攻,企图在朝鲜半岛蜂腰部建立新防线。此时,"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的地面作战部队为6个军(军团)共17个师又3个旅、1个团,计34万余人。

第一线兵力为12个师另2个旅,第二线和后方兵力为5个师又1个旅及1个团。其部署:美军第1军位于临津江两岸及涟川以西地区,第9军位于涟川以东至华川地区,第10军和南朝鲜军第3、第1军团分别位于杨口、元通里、杆城地区。美军骑兵第1师(机械化师)、空降第187团及南朝鲜军第2师为预备队,分别配置于春川、水原、原州地区。南朝鲜军第2军团位于大田。

志愿军为打破"联合国军"的企图,决定在"联合国军"实施登陆之前发起第五次战役。在战役指导上,实行战役分割与战术分割相结合、战役包围迂回与战术包围迂回相结合。

具体部署是:在西线集中志愿军第9兵团(指挥第20、第26、第27、第39、第40军)、第3兵团(指挥第12、第15、第60军)、第19兵团(指挥第63、第64、第65军)11个军另4个高炮师及人民军1个军团的兵力,组成左、中、右3个突击集团,在汶山里至春川间实施主要突击。在东线,以人民军两个军团牵制美军,使其不能西援。

4月22日战役发起,西线志愿军和人民军采取多路突破,钳形攻击战法,迅速突破并向纵深推进。左翼集团之第40军,突入"联合国军"阵地纵深30余公里,歼灭美军第24师、南朝鲜军第6师各一部,进击到"三八线"以南加平以北地区,迅速达成了东西割裂之目的;第39军在华川以南,钳制东线之美军。

右翼集团担任战役迂回的第64军受阻,第63军和第65军一部包围并歼灭英军第29旅1个多营和南朝鲜军第1师一部。中央集团突破后,遇到美军第3师和土耳其旅顽强抵抗,进展缓慢。"联合国军"在连遭打击的情况下,节节后退。在撤退中采取齐头靠紧,组织抵抗等战法,阻止中朝军队向纵深插入,战斗形成平推,至28日,"联合国军"撤至汉城及北汉江,在昭阳江以南地区重新组织防御。

中朝军队鉴于在汉江以北歼灭"联合国军"的战机已失去,遂于29日结束了战役第一阶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11-25
第一次战役,1950年10月25日至11月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人民军配合下,对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进行的首次反击战役。中国人民志愿军秘密入朝后,美军仍判断中国不会出兵,而继续分兵冒进。10月25日,在鸭绿江以南50公里处的温井地区,志愿军首战南朝鲜军,抗美援朝战争从此正式开始。11月1日晚,中美两国军队的第一次交战——云山之战打响。2日,志愿军攻克云山。在第一次战役中,志愿军抓住敌人骄傲轻敌、分兵冒进的良机,利用敌军怕近战夜战的弱点,采取隐蔽接近敌人,乘敌不备突然发起反击的方式,歼灭敌军1.5万人。第一次战役的胜利,挫败了敌人在感恩节前占领全朝鲜的企图,取得了同优势装备的“联合国军”作战的经验,初步稳定了朝鲜战局,使朝鲜人民军获得了整顿的时间。
第二次战役,1950年11月25日至12月24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人民军的配合下,在朝鲜北部地区对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进行的反击战役。美国侵略军虽遭第一次战役打击,却还认定中国军队不可能大规模入朝,认为其参战兵力不过6至7万人,仍企图迅速占领全朝鲜。11月6日,“联合国军”开始试探性进攻。24日便集中美英军队全部及南朝鲜军队大部共22万余人,分东西两线,主力置于西线,向北发动“圣诞节结束朝鲜战争”的总攻势。为粉碎敌军攻势,中国人民志愿军经请示中央军委,决定利用美恃强骄傲的情绪,采取“诱敌深入,寻机各个歼敌”的方针,将敌诱至定州、香枳山、新兴洞、妙香山等志愿军预定地区,然后突然反击,在运动中歼灭敌军。11月25日,在志愿军按计划示弱节节阻击后撤的情况下,敌进至志愿军预定作战地区。志愿军趁敌立足未稳,于25日黄昏和27日黄昏,相继在西线、东线发起反击,重创敌军。12月1日,敌军丢弃大量武器装备,向三八线及其以南地区撤逃。12月5日,中朝人民军队收复平壤并继续向三八线推进。17日,中朝人民军队于追击中占领咸光,24日收复兴南。残敌从海上脱逃,战役遂告结束。第二次战役,共歼灭“联合国军”3.6万人,收复了三八线以北除襄阳以外的全部失地,并解放了三八线以南的瓮津半岛和延安半岛,迫使“联合国军”转入防御,从而扭转了朝鲜战局,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战略意义最重大的一次胜利。麦克阿瑟于12月3日在向美国总统的报告中承认:美国是“在完全新的情况下,和一个具有强大军事力量的,完全新的强国进行一次完全新的战争。”
第三次战役,1950年12月31日至1951年1月8日,中朝人民军队联合发起的进攻战役。在这次战役之前,12月4日,中朝军队成立了联合司令部,实现了统一指挥。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朝鲜人民军方面的金雄任副司令员,朴一禹任副政治委员。美国侵略军被击退到三八线以后,一面利用既设阵地进行防御;一面抛出“停火建议”,企图争取时间调整部署,重整军队再行北犯。为粉碎敌人这种阴谋,中朝人民军队决心不予敌以喘息之机,集中31万余人兵力,于12月31日17时,迅即发起第三次战役,迅速突破敌三八线既设阵地。1951年1月2日,敌军开始全线撤退。1月4日,中朝人民军队解放汉城。5日,渡过汉江,至8日,占领水原、利川、骊州、原州一线。此时,敌军已撤至三七线附近。中朝人民军队识破了敌有计划向南退却,诱己深入待机反扑的企图,加上运输线延长,供应困难,为避免主力前出过远,遂于1月8日果断地停止追击,战役即告结束。这次战役,共灭“联合国军”1.9万余人,解放了汉城及三七线以北较大的地区,粉碎了敌人在联合国玩弄的停战阴谋及固守三八线,争取时间,准备再战的企图,进一步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威望与影响,加深了敌人的内
部矛盾及失败情绪。
第四次战役,1951年1月25日至4月21日,中朝军队在三八线南北地区进行的防御战役。美军为挽回失败的影响,缓和内部矛盾,稍经整顿补充,即以汉城为主要突击方向,于1月25日对中朝军队发动全线进攻。这次进攻由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官李奇微统一指挥,集中兵力23万余人,企图乘中朝军队连续作战未得休整补充之机,将其压回到三八线以北。中朝军队为制止敌军进攻,争取时间掩护后方二线兵团的集结,在未经休整补充的困难情况下,对进攻之敌实施积极的防御作战。整个战役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月25日开始,中朝军队以三个军在汉江南北地区依托野战工事进行防御作战,有力地箝制了敌人主要进攻集团。第二阶段,从2月17日开始,中朝人民军队在全线转入机动防御,大量歼灭进攻之敌。3月14日,中朝军队主动撤离汉城。至4月21日,将敌阻于三八线附近地区。此时,敌军发现志愿军二线兵团已到达集结地域,便停止进攻,第四次战役遂告结束。这次战役,历时87天,中朝人民军队共歼敌7.8万余人,使敌人平均每天前进不到1.5公里。中朝军队以空间换取时间,终于坚持到战略预备队到达,为下一次战役创造了有利条件.答案补充 第五次战役 1951年4月22日至6月10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在三八线附近地区,对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进行的反击战役。还在第四次战役中,“联合国军”即在正面进攻的同时,积极准备在中朝军队侧后方登陆,企图“在朝鲜蜂腰部(安州至元山)建立新防线”。中朝人民军队为粉碎敌人的登陆计划,夺取战场主动权,继续歼灭敌人有生力量,对敌进行了第五次战役。这次战役历时50天,分为三个阶段,双方共投入100多万军队,相互进行了激烈的攻防作战,是朝鲜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这次战役共歼敌8.2万人,粉碎了敌人企图在中朝军队侧后登陆、配合正面进攻、在朝鲜蜂腰部建立新防线的计划,摆脱了中朝军队在第四次战役中的被动局面。同时,经过这次战役的较量,迫使敌人对中朝人民军队的力量重新作出估计,不得不转入战略防御,并接受停战谈判。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9-19

共有5大战役。经过7个多月的军事较量。

五大战役之后,美国政府已认识到如将主要力量长期陷于朝鲜战场,则对其以欧洲为重点的全球战略极为不利;加上国内外反战情绪日益高涨,因此,决定转入战略防御,准备以实力为基础,同中朝方面举行谈判,谋求“光荣的停战”。

第一次战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0年10月25日至11月5日,在朝鲜人民军配合下,在朝中边境及其附近地区,对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韩国国军突然发起的进攻战役。

将其从鸭绿江边驱逐到清川江以南,挫败了“联合国军”企图在感恩节(11月23日)前占领全朝鲜的计划,初步稳定了朝鲜战局。

第二次战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0年11月7日至12月24日,在朝鲜人民军配合下,将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韩国国军诱至预定战场后,对其突然发起反击的战役,是扭转朝鲜战局的一次战役。

“联合国军”兵败于西部战线的清川江两岸和东部战线的长津湖畔,被迫弃平壤、元山,分从陆路、海路退至“三八线”以南。

第三次战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于1950年12月31日至1951年1月8日,为打破美国政府“先停火,后谈判”,争取喘息时间,卷土重来的阴谋,突破“三八线”,对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韩国国军进行的进攻战役。

将其从“三八线”击退至北纬37°线附近地区,占领汉城(现韩国首都首尔),并适时停止了战役追击。

第四次战役是1951年1月25日至4月21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为制止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韩国国军发动的攻势,争取时间掩护后续兵团到达,进行反击准备,在“三八线”南北地区进行的防御战役。

将“联合国军”扼制在“三八线”南北附近地区。

第五次战役,是1951年4月22日至6月10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为挫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韩国国军从侧后登陆配合正面进攻的企图,在“三八线”南北地区进行的大规模反击战。

以进攻粉碎“联合国军”的侧后登陆计划,夺回战场主动权。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7-30
一共有5次大规模战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