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的战略战术思想

概括一下内容和特点。

粟裕的战略战术思想可以概括为实事求是,不拘一格。粟裕认为,“毛主席依据革命战争实践为我们制定的一系列战略战术,是战胜一切敌人的强大法宝。”要发挥这个法宝的威力,必须结合实际灵活运用,要敢于突破,敢于创新,敢于发展。这是他能够不断发展我军战略战术的思想理论基础。

(一)作战方法是不断发展的

粟裕以彻底的唯物主义观点,对作战方法的运用和发展作了精辟的论述。他说:自有战争以来,作战方法的运用和发展,总是同生产力包括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关系的变动密切联系在一起的,都是人和武器两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常常是首先或最终必然用于军事领域,使军队的武器装备得到改进,而军队装备技术条件的发展变化,又必然促使作战方法改变。1979年1月,粟裕根据当前各国军队武器装备的发展情况指出, “现代武器装备,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经作为先进武器使用的那种飞机、坦克、大炮相比,是一种阶段性的变化,即发展到了以导弹、核武器和电子技术装备为代表的这样一个新的阶段,”至于常规武器装备的发展,他认为,超级大国和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大体到五十年代中期,已经完成由轻武器为主到以重武器为主的过渡,或者说是由枪战为主过渡到了以炮战为主。”目前人民解放军的“常规武器正处于由轻武器为主转变到以重武器为主,或者说是由枪战为主转变到以炮战为主的这样一个过渡阶段。”针对上述情况,他明确地指出,这种变化,向传统战法提出了挑战,它迫切要求发展战略战术,努力探索和研究现代条件下的作战指导规律。

(二)战略战术的运用要灵活机动,着眼于特点,着眼于发展

粟裕对战略战术的运用,不仅以高度的灵活性著称,而且在理论上作了极为透彻的阐述。他认为,主动性和灵活性是打胜仗的重要条件。人民解放军的战略战术,要适合中国的国情军情,从实际出发,不拘一格,哪里好消灭敌人就在哪里打(82页)仗,什么时候好消灭敌人就在什么时候消灭敌人,什么敌人好消灭就打什么敌人,什么战法有效就采用什么战法。他强调传统战法的运用须在总的战略方针指导下,从当前的实际情况出发,着眼于特点,着眼于发展。他说,在战争史上,没有出现过在同样的地点,以同样的兵力,打同样的敌人的情况;即使出现这种情况,再用同样的作战样式去打,是不能胜利的,甚至要失败,因为敌人也吸取了教训。所以,这就要靠发挥主观能动性,机动灵活地运用战略战术。

(三)辩证地对待保存自己与消灭敌人的关系

“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是一切战争行动的依据。粟裕认为,保存自己与消灭敌人两者是辩证地联系在一起的,在运用中,要依据战争情况的变化而发展。在革命战争中始终是把消灭敌人放在第一位,这样就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 “只有大量地消灭敌人……才能转变敌我力量对比,最终赢得战争的胜利”。他在强调消灭敌人的同时,也阐述了保存自己的重要性。他十分重视在未来战争中如何保存自己的问题。他说, “由于敌人拥有杀伤力、破坏力空前增大的武器和远战技术兵器,可以对我们的前方和后方同时造成严重破坏,并且有可能使我军在消灭敌人之前遭受重大杀伤,或者在我军歼灭敌人之后又遭到报复性的重大杀伤。这样,在未来战争中,‘保存自己,消灭敌人’就有了新的内容和新的要求,要求我们必须相应地发展我军的战略战术。”

(四)战役战术上的以多胜少是打败敌人的主要作战方法,但不是绝对的

粟裕认为,为了从战略防御中改变敌我形势,争取胜利,必须坚持战役战斗上的以多胜少原则。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这是打败敌人的主要作战方法。但是在敌强我弱的总形势下,敌人有强大的后续力量,每次战役战斗都对敌达成优势是困难的。因此战役战斗上的以多胜少不能是绝对的,只能是相对的。如果指挥员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有决定影响的环节上达成优势,也能以少胜多。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原则,在未来反侵略战争中同样是适用的。他强调指出,在未来反侵略战争中,特别是战争初期,实行这个原则,必须根据敌我双方变化了的情况,采取一些新的做法。如对以坦克为主的敌军打歼灭战,“集中兵力主要是对敌人坦克,装甲战车而言;形势优势,不仅仅是指兵力对比,也包括火力对比……要避免出现那种在兵力上占很大优势,但火力并不占优势,甚至处于劣势的情况。”
五)适时转换作战形式和作战样式

粟裕认为,基本作战形式是阵地战、运动战和游击战。在不同的战争时期和不同的阶段,应根据全局形势和敌我力量的对比,适时地实施以作战形式为主要内容的战略转变,以一种作战形式为主,另两种作战形式配合。这是战争指导上的重要任务。1 935年,他在革命低潮时节,在与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的情况下,率挺进师进入国民党腹心地区浙江,自觉地实施了由正规战向游击战的战略转变。1941年,他在苏中又成功地领导实施了由对顽固派的以运动战为主向对日伪军的以游击战为主的战略转变。粟裕还认为,不同的战役和战斗,也要根据作战的需要,适时注意作战形式和样式的转换。例如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大兵团作战中,人民解放军以运动进攻将敌人合围,但因敌守备技术加强,构筑工事效率提高,能迅速形成野战防御工事体系,作战形式就转换为阵地进攻了。

(六)诱敌深入是弱军战胜强军的有效战法,但不是积极防御的唯一打法

粟裕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认识到、弱军在强军进攻面前,为了保存军力,待机破敌,一般地是诱敌深入。特别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运用这种作战方法粉碎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围剿”,取得了辉煌的胜利,确是弱军战胜强军的一种有效作战方法。但粟裕并不把它看成是任何情况下都可采用的作战方法。他说:“诱敌深入并不是目的,而是歼灭敌人的一种手段。诱敌深入也不是贯彻执行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的唯一打法,”基于这种认识,他在解放战争初期未采用诱敌深入,而是在苏中解放区前部迎击进攻之敌,取得了苏中七战七捷的胜利。粟裕认为在未来反侵略战争中,对待现代化敌军的进攻,诱敌深入的运用,与过去相比会有很大的不同,一般是通过坚守防御和运动防御,逼迫或引诱敌人进入我预设战场,把它包围起来予以消灭。

(七)战略转移是特殊形式的进攻

粟裕经历过多次战略转移,有较深刻的体验。他认为,“战略转移,就红军来说,既是退却,又是特殊形式的进攻,即从一个方向和区域向另一个更有利的方向和区域去求得发展”。要重视出击方向和时机的选择,他说:“出击方向的选择是战略问题。要对敌我形势作正确的分析,要对具体地域的自然、地理、政治、经济、军事等诸种条件作综合分析,尤其要注意选择敌人统治比较薄弱的环节和注意利用敌人的矛盾。同时出击时机的选择也十分重要”。他还指出,在长距离的转移过程中,作战指导上“要处理好打与走的关系。转移当然要走,但要走得好,既要尽量避免不利的和不必要的战斗,以保存力量;又要选择有利时机给敌人以打击,才能夺取主动。

(八)把握好战区战局转折

粟裕认为,战争中除了有个战略转折和战役转折之外,还存在着战区战局转折。这是他在战争实践中提出的一种新观点,并运用于自己的战争活动中。粟裕说,在战争全局转折和战役转折这两个高低层次之间,还存在一个层次,就是战区战局转折。这个转折,就是在一个战区的整个战争过程中,“依据敌我双方的变化,又形成若干段落。在这一个段落与下一个段落之间,形成了战区的转折。这时,战争的许多方面,如作战对象、作战地域、作战规模,作战方法会发生变化,各方面的关系表现得错综复杂。……这是在战区指挥上,最不容易掌握的时节。”他还指出,要实现有利于我不利于敌的战区战局转折,有时不是一个战役能够完全实现的,还必须经过新的作战的胜利,才能实现战略意图,取得完全主动。粟裕用解放战争时期华东野战军进行的一系列重要战役来说明华东战区出现的几次战局转折。1946年9月,华中野战军主力北上与山东野战军会师苏北,初期作战告一段落,战场由前部转入纵深,这可以说是华东战区第一个战局转折的开端。宿北战役的胜利是实现这一转折的标志,鲁南战役是宿北战役的继续。鲁南战役的胜利,实现了基本战略意图,完成了这个转折。从此开始,华中、山东两个战区实现了统一,把运动战推向了更大的规模。华东战区的第二个战局转折,“是由集中兵力到兵分三路扯散敌人,再到集中兵力歼灭分散之敌,由内线歼敌到外线出击的转折,也是由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的转折。一九四七年九月,我军在鲁西南荷(泽)巨(野)公路上的沙土集地区.全歼国民党整编第57师,标志着这一次转折的胜利实现。从此,华东野战军不仅彻底粉碎了敌人对山东的重点进攻,而且取得了在外线作战的主动权,主力南下陇海路,挺进豫皖苏,与刘邓、陈谢胜利会师中原。”华东战区的第三个战局转折, “是一九四八年六月的豫东战役,那是由战略进攻向战略决战的转折。”这次战役的胜利,改变了中原和华东战场的战略态势,从此在中原战场,敌人已完全失去了发起战役性进攻的能力,为后来的南线战略决战战役创造了条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5-10
从粟裕的全部经历中可以看出,他的军事思想具有如下鲜明的特点:第一,坚实的实践基础。在长达22年的革命战争中,粟裕是始终处在战争第一线的少数高级将领之一。他身经数百战,参加过各种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不同形式和样式的战役战斗,是在殊死搏斗的战场上逐级锻炼成长起来的。他了解部队,精通战法,熟谙指挥,这是他进行科学的理论升华的基础。第二,内容极为广泛丰富。粟裕是全军唯一的由士兵逐级晋升到大将总参谋长的军事干部。他担任过各级军事指挥员,作过政治工作,还兼任过地方党的重要领导职务。他的军事思想涉及的内容广泛,对人民军队、人民战争及其战略战术,都有比较全面和深刻的论述。第三,富于开拓创新精神。粟裕有较好的文化基础,思想锐敏,勤于思考,勇于探索,是一名胆略、谋略和文化科学知识兼优的高级指挥员,人称“儒将”。他善于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分析事物,探求规律,尤其注重联系实际,去寻找那些特有的规律及其指导原则,并付诸于行动。他的一些独创性的理论和实践,不但在战役战斗的实践中获得成功,而且对改变战略全局起到了重大作用。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