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挫折而颓废的名人事例

除了南后主李煜.亡国后不思东山再起.最后客死他乡的事例外,还有其他事例吗?!

1、唐代王维

王维早年有过积极的政治抱负,希望能作出一番大事业,后值政局变化无常而逐渐消沉下来,吃斋念佛。

四十多岁的时候,他特地在长安东南的蓝田县辋川营造了别墅和在终南山上,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这首诗是他隐居生活中的一个篇章,主要内容是“言志”,写诗人远离尘俗,继续隐居的愿望。

2、东晋陶渊明

陶渊明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直至生命结束。期间他创作了许多反映田园生活的诗文,如《归园田居》五首、《杂诗》十二首。朝廷诏征他为著作佐郎,陶渊明称病没有应征。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3、战国屈原

屈原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

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屈原在极度苦闷、完全绝望的心情下,投汨罗江自尽,以身殉国。

4、项羽

项羽早年跟随叔父项梁在吴中(今江苏苏州)起义反秦,项梁阵亡后他率军渡河救赵王歇,于巨鹿之战击破章邯、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秦亡后称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实行分封制,封灭秦功臣及六国贵族为王。

而后汉王刘邦从汉中出兵进攻项羽,项羽与其展开了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期间虽然屡屡大破刘邦,但项羽始终无法有固定的后方补给,粮草殆尽,又猜疑亚父范增,最后反被刘邦所灭。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垓下(今安徽灵璧县南),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边自刎而死。

5、清朝爱新觉罗·福临(顺治皇帝)

福临自亲政一开始,也曾雄心勃勃,力图振兴国祚,政治一新,但却力不从心,致使矛盾重重,他已疲惫不堪了。他自觉骨瘦如柴,体力不支,难以捱到四十岁,顶多勉强可以活到三十。他的精神支柱已轰然坍塌,已觉不久于人世,再也无力支撑这座辉煌的帝国大厦了。

在董鄂妃病逝于承乾宫以后,福临陷入了痛苦之中,而政治上的苦闷也困扰着他。这时只有佛法使他还有所寄托,所以他再萌生出出家之念。大约在九、十月之交,福临决心出家,后经玉林通琇禅师谏议,允许蓄发,暂时罢了出家的念头,但他的内心已然完全受到了佛法的熏陶。

不久后,年仅二十四岁的顺治帝便染上疾病(天花),与世长辞了。

扩展资料:

古今中外,因为有极强烈而有效的乐观主义,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胜利的大有人在。

牛顿发明地心吸力学说的时候,全世界人反对他;哈维发明血液循环学说的时候,全世界人反对他;达尔文公布进化论的时候,全世界人反对他;贝尔第一次造电话的时候,全世界人讥笑他;莱特初用苦工于制造飞机的时候,全世界人讥笑他。孙中山先生,最初在南洋演讲革命救国的时候,有一次听的人只有三个。这许多人都因抱着乐观主义的精神,而为世人所称道。

极强烈而有效的乐观主义,能使人们战胜全世界的糊涂、盲从、冷酷、恐怖、怨恨和反抗。而且工作愈伟大,所受的反抗也愈厉害,简直成为一种律令,对付这种厉害的反抗,最重要的武器就是乐观主义。一个人,如果缺少了乐观主义精神,就难免在各种恶魔面前败下阵来。

成功,好比顺境,而挫折,就是逆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0-12

1 屈原受奸佞小人陷害,被君主两次放逐,面对秦军破城,救国无望的巨大挫折,在绝望和愤怒中怀大石投汨罗江而死。

2 项羽,兵败后他不没有重整旗鼓,卷土重来,而是选择了逃避现实!

3 陶渊明少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但因为门阀制度,无法发挥自己的才能,加上当时政治黑暗,所以隐居了.

4 王洛宾,这位被誉为中国“西部民歌之父”的音乐大师,一生历经饮坷,身陷囹圄,妻离子散,长期处于心理压力极大的逆境中,投身于大西北的沙漠孤烟之中,创作了《在那遥远的地方》等多首西部民歌。

5 高士其在外国留学时,有一次做实验,一个装有培养脑炎过滤性病毒的玻璃瓶子破裂了,病毒侵入了他的小脑。从此留下了身体致残的祸根。回国以后,他拖着半瘫的身子,到达延安工作。解放后病情恶化,说话和行动都十分困难,连睁、合眼都需要别人帮助。

扩展资料:

所谓挫折承受力,是指个体在遭遇挫折情境时,能否经得起打击和压力,有无摆脱和排解困境而使自己避免心理与行为失常的一种耐受能力。 亦即个体适应挫折、抵抗和应付挫折的一种能力。

—般来说,挫折承受力较强的人,往往挫折反应小,挫折时间短,挫折的消极影响少;而挫折承受力较弱的人,则容易在挫折面前不知所措,挫折的不良影响大而易受伤害,甚至导致心理和行为的失常。

一个身体健康、发育正常的人,一般对挫折的承受力比一个疾病缠身、有生理缺陷的人高,因为人的生理状态和心理状态息息相关。心理状态是影响人抗挫折能力的重要因素,比生理状态的影响大得多。

人完全受思想的支配,所谓挫折其实就是一种心理感受。对于同样的情景,有的人体验到了挫折感,有的人却并不以为然。可见,客观事实并不是导致挫折产生的主要原因,人们对客观事物时所持的信念才是引起挫折的关键原因。因此,改变不合理的信念,就可以提高挫折承受力。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10-22

一、高士其是我国科普作家。在外国留学时,有一次做实验,一个装有培养脑炎过滤性病毒的玻璃瓶子破裂了,病毒侵入了他的小脑。从此留下了身体致残的祸根。他忍受着病毒的折磨,学完了芝加哥大学细菌学的全部博士课程。回国以后,他拖着半瘫的身子,到达延安工作。解放后病情恶化,说话和行动都十分困难,连睁、合眼都需要别人帮助。但他仍以惊人的吃苦精神进行创作,先后写成100多万字的作品。有人问他苦不苦,他笑着说:“不苦!因为我天天都在斗争,斗争是有无穷乐趣的。” 

二、王洛宾,这位被誉为中国“西部民歌之父”的音乐大师,一生历经饮坷,身陷囹圄,妻离子散,长期处于心理压力极大的逆境中。然而他却以“胜似闲庭信步”的态度,投身于大西北的沙漠孤烟之中,创作了《在那遥远的地方》等多首西部民歌。 


三、贝利成名后,有个记者采访他。“你的儿子以后是否也会同你一样,成为一代球王呢?”贝利回答:“不会。因为他与我的生活环境不同。我童年时的生活环境十分差,但我却正是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磨练我坚强斗志,使我有条件成为球王,而他生活安逸,没有经受困难的磨练,他不可能成为球王。” 

四、一场大火,把实验室烧成一片瓦砾。爱迪生研究有声电影的所有资料和样板被烧成灰烬。他的老伴难过得哭了出来:“多少年的心血,叫一场火烧了个精光。而今你已年迈力衰,这可怎么办啊!”爱迪生也很伤心,但他决不会由此趴下。发明电灯时,他就先后试验了7600多种材料,失败了8000多次,仍不气馁,终于获得成功。眼下这场火灾也同样不能使他后退。爱迪生对老伴说:“不要紧,别看我67岁了,可是我并不老。从明天早晨起,一切都将重新开始。” 

五、 越国兵败吴国于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只好“审辞厚礼”向吴求和,等待东山再起。勾践先用美女、金银珠宝贿赂吴王和众臣,还用妻子作人质,自己为吴王当马夫。勾践还为吴王送茶送饭,端屎端尿,终于赢得了吴王信任,得以被释放。勾践死里逃生回国后,卧薪尝胆,一面继续进贡吴国,一面聚兵练习。最后他率精兵数万,彻底打败了吴国,实现了洗辱复国的志愿。

六、古今中外,因为有极强烈而有效的乐观主义,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胜利的大有人在。牛顿发明地心吸力学说的时候,全世界人反对他;哈维(Harvey )发明血液循环学说的时候,全世界人反对他;达尔文公布进化论的时候,全世界人反对他;贝尔(Bell )第一次造电话的时候,全世界人讥笑他;莱特(Wrigt )初用苦工于制造飞机的时候,全世界人讥笑他。

极强烈而有效的乐观主义,能使人们战胜全世界的糊涂、盲从、冷酷、恐怖、怨恨和反抗。而且工作愈伟大,所受的反抗也愈厉害,简直成为一种律令,对付这种厉害的反抗,最重要的武器就是乐观主义。一个人,缺少了乐观主义精神,难免在各种恶魔面前败下阵来。
成功,好比顺境,而挫折,就是逆境。

扩展资料

受挫折的句子

1、挫折是成长的调味品,乐观是他的强劲对手。挫折,我经历过,乐观,我也曾面对过。

2、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

3、失败乃成功之母。

4、种子不落在肥土而落在瓦砾中,有生命力的种子决不会悲观和叹气,因为有了阻力才有磨练。

5、人生就像一条曲折而多石子的道路。因为它是曲折的,所以能使人感到无奈;因为它是多石的,所以使许多人遇到挫折而跌倒。面对挫折,我曾经伤心过。

6、每一个人都渴望成功,但是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却长满了许许多多荆棘,不可能一帆风顺。所以,挫折,成了我的朋友,让我学会了挑战,品尝到了成功后别样的快乐。

7、大海里没有礁石激不起浪花,生活中经不住挫折成不了强者。

8、人生布满了荆棘,我们想的惟一办法是从那些荆棘上迅速跨过。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05-10
还有项羽,兵败后他不没有重整旗鼓,卷土重来,而是选择了逃避现实!
第4个回答  2019-12-21
屈原受奸佞小人陷害,被君主两次放逐,面对秦军破城,救国无望的巨大挫折,在绝望和愤怒中怀大石投汨罗江而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