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五四时期散文创作成就最高?具体点

如题所述

鲁迅先生曾经作过这样的评价:“五四”之后,“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鲁迅《小品文的危机》)。朱自清也认为这一时期的散文创作,“确是绚烂极了:有种种的样式,种种的流派,表现着,批评着,解释着人生的各面,迁流曼衍,日新月异:有中国名士风,有外国绅士风,有隐士,有叛徒,在思想上是如此。或描写,或讽刺,或委曲,或缜密,或劲健,或绮丽,或洗炼,或流动,或含蓄,在表现上是如此”(《背影·序》)。
具体来讲:“五四”时期最早出现的散文作品,是以议论文为主的杂感文。1918年4月《新青年》第四卷第四期开始设立“随感录”栏目,先后发表了李大钊、陈独秀、鲁迅、周作人、钱玄同、刘半农等人的杂感文。与此同时,《每周评论》、《新生活》等报刊也相继推出类似栏目,形成了颇有气势的杂感散文的创作浪潮。陈独秀是“杂感录”这一文体的开创者,而鲁迅则是杂感文创作中成就最高、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家。
鲁迅前期的杂感文收入《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与《而已集》这五本杂文集中。除杂感文之外,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与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也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精品。《野草》写于1924—1926年,表现了鲁迅在“五四”退潮后于苦闷、彷徨中上下求索的心路历程,作家在深刻地反省自己的空虚、寂寞情绪与解剖自我的阴冷心理的同时,也强烈地表露出一种持续、韧性的战斗精神或永不松懈、永不退却的斗争哲学。《朝花夕拾》写于1926年,它以清新、平易、深情、舒缓的笔调,记述了自己童年、少年、青年时代的生活片断,抒发了对亲朋、师友的诚挚怀念,展现了家乡的风俗与中外的世相,寄予了对现实的思考。
周作人也是《新青年》“随感录”的重要作者,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影响的散文家,他的成就主要在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言志小品方面。其前期散文思想意义与社会作用较为积极,作品大多收入散文集《谈龙集》、《谈虎集》中,后期则转向闲适、苦涩,思想情绪较消沉、颓废。
在“五四”时期的十年中,散文方面取得突出成就的还有朱自清与冰心。朱自清是极少数能用白话写出脍炙人口名篇的散文大家之一,他擅长写漂亮精致、具有诗情画意的抒情散文,1923年写就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被誉为“白话美文的模范”。冰心这一时期最主要的有两组散文:一是《往事》,这是一组回忆性散文;一是《寄小读者》,这是一组书信体散文。两者表现的都是自然、母爱、童真这三大主题,文字较清丽,风格较哀婉。
另外这一时期散文创作中比较活跃的作家还有林语堂、郁达夫、徐志摩、郭沫若、瞿秋白等人。总的说来,在“五四”新文学创作中,散文应该说是最有成就的门类。对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