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什么要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 尽量简单点,明天考试用一下子记不住。。

急急急急

一、简述道德的含义
答:道德是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道德不仅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之中,而且通过人们的生产在活实践体现出来,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

二、什么是道德本质
答: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本质的科学解释为,道德是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并为社会的经济基础服务。

三、简述道德的起源
答:道德产生于人类的历史发展和人们的社会实践中。道德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不是人主观自生的,也不是神的意志,而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

四、简述道德产生的条件
答:1.劳动是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2.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3.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五、简述道德的历史演变过程
答:人类社会的道德发展是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不断变化和完善而进步发展的。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发展,必然影响和制约道德的发展。迄今为止,与人类社会先后经历的五种基本社会形态相适应,道德发展也出现了五种历史类型。
1.原始社会,产生了原始社会氏族内部统一的社会道德。
2.奴隶社会形成了奴隶主道德和奴隶道德两种对立的道德。奴隶主道德占统治地位。
3.封建社会道德是封建产道德和农民道德两种对立的道德,占统治地位的是封建主道德。
4.资本主义社会,也产生和形成了资产阶级道德和无产阶级道德两种对立的道德,占统治地位的是资产阶级道德,无产阶级道德则作为一种全新的道德形态产生出来。
5.社会主义社会形成的社会主义社会道德不再是对立的阶级道德。社会主义道德将进一步发展为人类最崇高的共产主义道德。

六、简述道德发展的规律
答:道德的发展遵循一定的规律。道德发展的规律是:一方面,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最终是由社会生产方式决定的。道德必将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不断进步。另一方面,道德发展有自身的相对独立性,道德进步是曲折前进的发展过程。道德进步并不是单纯地直线上升的发展进程,在一定时期可能出现停滞或倒退,但总的趋势是向上的、前进的,是沿着曲折的道路向前发展的。

七、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现实要求是什么
答:我国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这既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现实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现实要求。

八、简述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什么要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
答:我国的社会主义道德是继承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和中国革命道德传统,积极借鉴世界各国优秀道德文化和先进文明成果,结合时代精神而形成的。
中华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优良的道德传统和优秀的文明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这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只有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才能充分激发整个民族的潜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也只有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才能使体现时代特点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有利于每个中国人道德品质的完善和中华民族整体道德水平的提升。

九、简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
答:1.爱国奉献,以天下为己任;勤劳勇敢,追求自由解放;求真务实,敬重诚实守信;乐群贵和,强调人际和谐;励志自强,崇尚精神境界;德性修养,重视躬行慎独;
2.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还有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廉洁奉公、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宽厚待人、见义勇为、孝敬父母、尊师敬业等等,这些都一直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熟悉并实行。

十、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什么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答: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
1.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客观要求。
2.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
3.为人民服务体现着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总之,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集中体现,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性质,决定了社会主义道德活动的基本标准和方向。

十一、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道德要求是什么?为什么?
答: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在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依据我国经济生活和人们思想道德状况的实际,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的道德要求包括三个层次:一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一心为公。这是集体主义的最高层次,是共产党员、先进分子应努力达到的道德目标。二是先公后私、先人后已。这是已经具有较高社会主义道德觉悟的人们能够达到的道德目标。三是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这是对我国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集体主义原则的多层次要求,有利于把集体主义精神贯彻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人都可以践行集体主义原则,有利于全社会积极主动地运用道德调节功能,引导人们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自觉地把个人的理想与奋斗融入广大人民的共同理想与奋斗之中。

十二、坚持集体主义应该反对的是什么
答:坚持集体主义既要坚决反对小团体主义、本位主义倾向,又要反对损公肥私、损人利己的倾向。要在维护集体利益的前提下,保证个人的正当利益,发扬人的个性和创造精神,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正确地结合起来,反对违背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的一切不道德行为。

十三、简述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什么要以诚实守信为重点
答:社会主义道德是一个包括道德核心、道德原则和各种道德规范的系统整体。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诚实守信为重点,这是因为:1.诚实守信是为人之本,成事之基。诚实守信不仅是一种道德品质,一种道德责任,一种人格力量,更重要的还是一种安身之本,为人之道,成事之基。2.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石。3.诚实守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对形成追求高尚、激励先进的良好社会风气,消除不讲信用、欺骗欺诈的社会公害,提高整个民族素质,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十四、简述荣辱观的含义
答: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基本观点,是一定社会思想道德原则和规范的重要体现,是一定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通俗地说,荣辱观就是怎样看待荣与辱,以做怎样的事为光荣,以做怎样的事为耻辱。荣辱观是道德观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十五、简述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
答: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精辟地概括和阐明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涵,其基本含义有: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为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十六、简述如何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答: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具体落实到每个社会成员,就是要努力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要知荣知耻,树立起强烈的荣辱意识或荣辱心。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分清荣耻,掌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这是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塑造人格美的重要前提。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贵在践行,要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践行是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中心环节。

论述题
一、试述较为典型的道德起源学说的观点
答:1.道德起源于“天”的意志、“神”的启示或“上帝”的意志。这些是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和宗教唯心主义的观点。现代科学发展已充分证明,客观唯心主义者用虚无缥缈的上帝或神秘的天来论证道德起源的观点,明显是荒谬和错误的。
2.道德起源于人先天具有的某种良知和善良意志。这些是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主观唯心主义者没有看到道德是人们长期社会实践活动发展的结果,更无法解释这种良知或善良意志的成因或缘由,显然没有科学地解答道德的起源问题。
3.道德起源于人性中的情感、欲望。这些是属于旧唯物主义者的观点。旧唯物主义者否定了唯心主义者关于道德起源的观点,看到了人的情感欲望的后天性和社会性,看到了立于情感欲望之上的利益对人类道德的决定作用。但他们局限于从人的心理、生理需要来谈道德的起源,没有超越心理和生理需要的层次而上升到人类社会生活的角度寻求道德的起源,也未能得出科学的结论。
4.人类的道德是动物的合群感和社会本能的简单延续和复杂化的“自然起源论”。这是用达尔文的进化理论来证明人类的道德起源于动物本能的庸俗进化论的观点。庸俗进化论者的观点抹杀了人的生理、心理与动物的生理、心理的本质界限,只看到和突出了人的动物性一面,没有看到人的生理、心理的社会性和文化性,否认了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本质,不可能真正科学地解决道德的起源问题。
5.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提示了道德的起源,认为道德产生于人类的历史发展和人们的社会实践中。道德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不是人主观自生的,也不是神的意志,而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试述道德的社会作用
答:1.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任何道德,都以自己的善恶标准去论证产生它的经济基础的合理性和正义性;同时,通过善恶评价造成相应的社会舆论,去谴责、否定不利于和危害其经济基础的思想和行为,直接促成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2.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同其他社会意识形态既是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发展。道德有助于维护社会和正当稳定,减少社会犯罪现象的发生。道德既是政治斗争和实现其统治的重要辅助力量,是法律的必要补充,又对不同的社会风尚和文化的变化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
3.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道德对生产力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人的精神状态来实现。道德能有力地激励人的精神逐步完善,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
4.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生活的稳定,保障人们正常的生活和交往。道德按照一定的善恶标准,在社会范围内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指导人们“自律”,从而有利于维护社会生活的稳定,保障人们正常的生活与交往。
5.道德能够保护或者破坏一定阶级的政治统治。在阶级社会里,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武器,各阶级的道德总是按照自己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发挥作用,能动地作用于社会。反映统治阶级利益的道德,是维护它们政治统治的精神武器;代表被统治阶级利益的道德,则表现了对这种统治的抗争,力图破坏这种政治统治。
6.不同历史条件下,不同阶级的道德,其发挥作用的性质是不同的。一般地说,一定的道德当它们反映的经济基础是适合生产力的要求,所代表的阶级是社会的进步力量的时候,它就能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则起消极阻碍作用。

三、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什么要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
答:1.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法律相互联系、相互补充。法律是道德的底线,凡是法律所禁止和制裁的行为,也是道德所禁止和谴责的行为;凡是法律所要求和鼓励的行为,也是道德所培养和倡导的行为。道德是制定法律的基础,为制定法律提供根据。道德调节的广泛性,使之能渗透到法律不作为的范围。
2.社会主义德治和社会主义法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法治以法律的权威性和强制手段规范社会的行为;德治以道德说服力和感召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制度前提,同时又是弘扬社会主义道德的可靠保障。社会主义德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精神支柱,同时又是重要补充。只有把法治和德治二者结合起来,使“依法治国”不断完善,使“以德治国”深入人心,才能使人们不失去正确的目标并有正确的行为规范。
3.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法律在内容上相互衔接、相互协调,在作用上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把道德建设融于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之中。逐步完善道德教育与社会管理、自律与他律相互补充和促进的运行机制,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舆论等手段,更有效地引导人们的思想,规范人们的行为。大力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增强人们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充分发挥法律和制度的作用。

四、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什么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答: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集体主义原则是指导人们行为选择的主导性原则,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1.以集体主义为原则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要求在道德建设中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生产资料公有制占主体地位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为集体主义的实施创造了经济前提;以工人阶级为领导阶级、以共产党为执政党的人民当家做主的国体、政体,为集体主义的实施创造了政治前提;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集体主义的实施创造了文化前提。总之,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当家作主,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根本上是一致的。集体主义原则作为社会主义调节社会、集体与个人之间的道德关系的基本原则,应当而且能够在全社会范围内倡导和实施。
2.集体主义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首先,在社会主义社会,市场经济是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以实现人民共同富裕为目标。在价值观、道德观上就必然要求以人民为本位,以国家、集体利益为本位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思想占主导地位。
其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它所要形成的是社会主义国家统一的大市场,法规政策是统一的,运行机制是协调有序的,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使经济发展“活而不乱,管而不死”。与这种体制改革相适应,就必须倡导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相结合,国家、人民利益高于小集体和个人利益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思想。

五、试述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意义
答:1.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道德本质要求的反映,它适应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关系,抓住了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核心问题,从法律、操守和信念的高度,提出了我们时代判断是非、荣辱的价值标准,是衡量社会道德和精神文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
2.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很强的文化传承性、现实针对性和历史指引性。社会主义荣辱观囊括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及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基本价值取向、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是中国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指明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方向。
3.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道德的鲜明指向,引领风尚。社会主义荣辱观以社会主义的精神内涵,为全体社会成员科学规定了应具备的是非观念、善恶分野和美丑界限,是社会成员进德修业的基本要求和为人处世的精神指南,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思想道德基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1-01
道德有法律做的支持,可以促使人们遵守道德;法律凭借道德约束,使人们自觉守法!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1个回答  2013-01-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后,法治建设将更多的是解决法律实施问题,而法治建设的核心在于法律的严格实施。法律实施是法律从纸面上的法律形态转向实际生活中的法律形态,是法律价值得以实现的重要途径。法律实施是法律从规范向现实、从文本向行动的转化,是法学家所称的“法律的第二次制定”。法律实施是法律制度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检验法律制度优劣、成败的重要标准。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