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总共有多少颗牙?

如题所述

每个人有28颗恒牙,如果有四颗智齿就是32颗恒牙,但真正行使功能的牙齿就28颗。

人一生要萌出两次牙齿。第1次萌出的叫乳牙,上下颌左右侧各5个,共20个,由出生后6个月开始至3岁左右长全。6~7岁时乳牙开始脱落。

第2次萌出的叫恒牙,上下颌左右侧各8个,共32个。6~7岁时萌出第1磨牙,并开始更换乳牙;至13~14岁乳牙全部换完。但第3磨牙(又称“智齿”或“尽头牙”)要到20岁左右才生长。

扩展资料:

另外,当智齿在18岁左右萌出时,如果萌出位置不正,应尽早拔除以免嵌塞食物造成前面主功能牙被蛀坏。在拔除智齿时最好让医生检查一下是否有被蛀坏和病变严重的大牙(恒磨牙),如果智齿是好的可以将它废旧利用移植到要拔除的磨牙处。

牙齿脱落剩下不到20颗时,会影响身体健康。如能将脱落的牙齿及时修复好,保持20颗以上有功能的牙齿,就不会对身体产生太大影响,衰老速度就会减慢,有利于延长寿命。中医有“肾衰则齿豁”之说,牙齿健康则肾气也强,而肾气是人的“先天之本”。

世界卫生组织对牙齿健康的标准是:80岁的老人至少应该有20颗功能牙,就是能够正常咀嚼食物、不松动的牙。牙齿没有蛀牙,牙龈健康。牙齿是人类健康的第二张脸,它涉及的不仅仅是单纯的美观,更重要的是它直接关联到人体的健康和生命质量。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牙齿 (脊椎动物高度钙化组织)

人民网-牙齿数量决定寿命长短!20颗以上有利于延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8

正常儿童的牙齿是20颗,成年人的牙齿是28-32颗。

我们知道牙齿是消化系统的第一道关口,它是我们吞咽的必经之路。平时所下去的食物,不管是蔬菜、水果,还是肉类,都需要先用牙齿把它们切断、撕碎,然后再磨碎嚼烂。并在咀嚼的同时,食物可以和唾液充分地混合,形成非常容易消化的小块才进入其他消化器官,因为只有这样,各种营养物质才能够被我们的身体更充分地消化吸收。先在有很多人因为牙齿不好而影响到他们正常的饮食,长此以往就还会影响身体的健康。所以我们要注意口腔卫生和牙齿保健。

我们知道人刚出生的时候是没有牙齿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先长出一副乳牙,从7、8月左右开始长,乳牙一般是20颗,这些牙齿最后要脱落,我们俗称换牙,再长出来的叫做恒牙,这个牙如果再掉基本不会自己长出来了(有的老年人会长新牙),恒牙至少是28颗,这也是我们最常用的牙齿,有的人还会继续长出4颗智齿,上下各两颗,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少颗牙齿,也不知道长多少颗牙齿是正常的。

  每个人有两副牙齿,一副称之乳牙,一副称之恒牙,其中乳牙共20颗。从7~8个月时开始萌出(需要买个磨牙棒,免得咬人),在2岁半左右就基本出齐,这副牙齿要使用到6-12岁,在此其间会陆续脱落,由新长出的恒牙代替。恒牙:从28-32颗。它们将陪伴我们终生,脱落后不再有新牙长出,所以一定要好好保护牙齿。

我们平时真正使用的牙有多少颗:28颗。

  一个成年人平时真正使用到的牙齿只有28颗,当牙齿脱落1-2颗时,并不会影响咀嚼功能,但是如果牙齿脱落到不足20颗,就会影响咀嚼和多个系统功能,掉牙一般是身体缺钙的症状,平时要多注意晒太阳和做叩齿操。


  因为牙齿少于20颗的话,食物得不到充分咀嚼,进来影响消化功能,另外,发音受到影响,容貌也显老等。

为什么有些人只有28颗牙,有些人却长了32颗?一般成人牙齿的数量应该在28颗~32颗之间,其中每人28颗牙是不可少的,其余的4颗为智齿,但是有人的情况不同,有的人长出2颗智齿,有的人长出4颗智齿,达到人类牙齿数量的上限。而有的人一颗都不长,这些都是正常的。


为什么有些人长智齿,有的人不长智齿?

  就是要从很久很久以前开始说起了。智齿在古人类的时候就已经生长了,而且是必不可少的,因为食物不够精细,则需要较大的力量和碾磨面积。而随着食物的精细化,颌骨越来越小,智齿逐渐没有了用武之地,所以使得一部分人的智齿牙胚消失了,出现了有些人一辈子不长智齿的情况。

另外, 有些人的智齿通常不能正常的萌出,埋伏在牙龈组织结构下,让你以为你没有长智齿。所以,我们光靠肉眼是很难界定自己到底有没有长智齿的,如果想要知道自己究竟长不长智齿,有没有智齿,最靠谱的方式还是去医院拍个牙片,检查一下。

牙齿是我们消化系统第一道关卡,它的作用无比重要,所谓的啃硬骨头说的就是它,缺了它我们的消化系统将无法完成营养的摄入和吸收。所以保护好我们的牙齿,是重中之重。

第2个回答  2012-12-25
小儿是20颗牙,也就是说乳牙是20颗,成人是32颗,但中国人有好多长不出最后的四颗来的,那四颗很多是成人之后才长出来,又叫智齿,也有人不能全部长出,所以能看见的成人的牙齿从28到32不等,但如果你拍X光片就能看见,只要没有拔除的话,正常成人都是32颗牙的。
  每个人有32颗恒牙,真正行使功能的牙齿有28颗。当牙脱落一二颗时,并不会影响全身健康,但牙齿逐渐脱落剩下不到20颗时,就开始影响身体多个系统功能。此时,如果将脱落的牙齿及时修复好,口腔中保持20颗以上有功能的牙齿,人的衰老速度会减慢下来,有利于延长人的寿命。这是因为人的牙齿少于20颗,食物得不到充分咀嚼,影响消化功能;说话发音会受到不良影响,容貌也会显得苍老,对人的心理会产生负面影响。另外,牙齿还是体内重要的平衡器官,人的许多体力活动和注意力集中的脑力劳动都需要牙齿咬合来配合。牙齿少于20颗时,人的平衡机能受到影响,容易出现活动失误、摔倒等现象。目前我国正在倡导一种“8020运动”,即现在就开始重视牙齿健康,好让你在80岁时还拥有20颗牙齿。
  根据牙齿的形态特点和功能特性将牙齿分为切牙、尖牙、双尖牙、磨牙四类。切牙位于口腔前部,左、右、上、下共8个,邻面观牙冠呈楔形,颈部厚而切缘薄,主要功能是切断食物,为单根。尖牙俗称犬齿,位于口角处,左、右、上、下共4个,牙冠仍为楔形,切缘上有一突出的牙尖,主要功能是穿刺和撕裂食物,为粗壮而长大的单根。双尖牙又名前磨牙,位于尖牙之后、磨牙之前,左、右、上、下共8个,牙冠呈立方形,有一个咬牙合面,其上一般有双尖,下颌第二双尖牙有三尖者,主要功能是协助尖牙撕裂食物及协助磨牙捣碎食物,牙根扁,也有分叉者。磨牙位于双尖牙之后,左、右、上、下共12个,牙冠大,呈立方形,有一个宽大的咬牙合面,其上有4~5个牙尖,主要功能是磨细食物,一般上颌磨牙为三根,下颌磨牙为双根。
  人的一生共有二副牙齿,根据牙齿在口腔内存在的时间分为乳牙和恒牙。乳牙在出生后7~8个月开始萌出,2.5岁左右乳牙全部萌出,共20个。6、7岁至12、13岁,乳牙逐渐脱落而为恒牙所代替,此期称为替牙时期或混合牙列。因此乳牙在口腔内的时间为5~10年。2.5~6岁左右为乳牙牙合时期。恒牙是继乳牙脱落后的第二副牙列,非因疾病或意外损伤不会脱落,脱落后再无牙齿可萌出代替。第一恒磨牙自胚胎4月开始发育,6岁开始萌出,是最先萌出的恒牙,不替代任何乳牙。 12~13岁后乳牙全部脱落后,称为恒牙牙合时期。
  每颗恒牙的萌出也都有一定的时间和顺序,并且左右侧同名牙是成对萌出的。其中,第一颗恒磨牙大约在六岁左右萌出,所以惯称“六龄牙”。
  恒牙是人体一生中的主要咀嚼器官,而六龄牙在咀嚼器官中又承担着主要咀嚼功能,它是嚼肌、颞肌、翼内肌和翼外肌等咀嚼肌作用力的中点,能够承受60-70kg的咀嚼压力,六龄牙还可刺激咀嚼肌和颌骨的发育,并且是保持恒牙正常排列的关键牙齿,由此可见六龄牙对颌面部的发育,及咀嚼过程都有重要性。
  六龄牙是萌出最早的恒牙,牙釉质刚萌出时很薄,面窝沟发育不健全,钙化又差等解剖生理特点等,决定了它易患龋的弱点。一般龋蚀发展较快,易于侵犯牙髓和根尖周组织,致使许多患龋六龄牙在儿童时期就已发展至严重程度,给治疗带来了很大困难,有些几乎无法保留而必须拔除,造成六龄牙早失。
  六龄牙的早失,不但直接影响咀嚼功能,还会影响颌骨的发育,致使牙弓变小,牙列不整和牙齿位置异常,严重的出现面下部畸形。六龄牙的健康与否确实是不应忽视的,应该引起每位家长的高度重视。由于六龄牙萌出的时间,正处在儿童乳、恒牙交替的时期准确辨认乳牙还是恒牙,十分重要,以便及时治疗六龄牙的龋坏,避免拔错牙,造成终身憾事。
  六龄牙容易与相邻的第二乳磨牙相混淆,而延误治疗,与第二乳磨牙的区别,主要根据牙齿的排列顺序,牙齿的色泽,外形的差别。由于乳牙萌出较早,磨耗的结果使颌面变低平,牙尖低钝,而六龄牙因萌出时间不长,因而磨损不多。虽然有些家长也十分关心孩子牙齿的健康,但由于缺乏有关牙齿保健的常识,而往往耽误孩子的病情,给孩子造成终身损害,所以作为家长应多了解此方面的知识,或据儿童年龄酌情到医院检查,在六龄齿萌出后及时做窝沟封闭,并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其龋坏,达到防患于未然。
  牙齿长出是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它类似婴儿的出生,即在萌出前者一个“胚胎时期”,当埋在颌骨里的乳牙或恒牙发育(相当于婴儿在子宫里的胚胎发育)基本完成后,就不断向着口腔方向移动,突破口腔粘膜而萌出。各个牙齿的萌出时间并非一致,您了解您的孩子或自己的牙齿萌出的时间吗?在正常情况下,婴儿到了半岁左右就开始萌出乳牙,从第1对乳牙萌出之后,大约每块长4个月左右,萌出1对牙齿,到2岁半就可以长齐20个乳牙。
  乳牙到一定时期,牙龈逐渐被吸收而脱落,由继承恒牙萌出而代替,此即乳牙替换。乳牙牙根未吸收或吸收不完全,乳牙不能按时脱落,称为乳牙滞留。乳牙滞留可使恒牙不能萌出或异位萌出。而乳牙过早脱落,因长期缺牙区的牙龈咀嚼,使牙龈粘膜紧韧肥厚阻力大,常致恒牙萌出困难。乳牙的外伤的疾患也可导致恒牙胚发育部分或完全停止而使恒牙不能萌出。恒牙的萌出则从6岁时第一恒磨牙的萌出而开始,第一恒磨牙也称“六龄牙”是负担咀嚼压力最大的牙齿,在人一生中使用时间最长,它的位置影响到其他恒牙的正常萌出,因此,第一恒磨牙也被称为“关键”,应予充分的重视和保护。其后,大约每隔一年萌出一对牙齿,直到12岁左右长出28个恒牙,而第三恒磨牙一般在20岁左右萌出。
  第三恒磨牙,俗称“智齿”,为人类逐渐退化的器官,临床变异较多,它萌出时常发生各种类型的阻生,导致智齿冠周炎的也很多见。正常牙齿的萌出有比较恒定的规律性。据很多资料表明:各牙的萌出有一定的时间和顺序,女性的萌出略早于男性,下颌牙的萌出早于上颌牙,左右两侧的同名牙萌出的年龄大致相同等,牙齿的萌出与牙齿发育的迟早有关,发育早者,萌出也早;发育晚的迟萌出。各人牙齿萌出的年龄差异较大,如有的小儿在1岁左右乳牙才开始萌出,仍属正常现象。牙齿的萌出也没有不舒服的症状。若牙齿早萌(距换牙6个月以内)或迟萌(距换牙6个月以上),乳牙或新生恒牙疾患、乳牙滞留等,切勿盲目着急或随意处理,应找口腔专科医生详细检查其原因,看是否有局部或全身性疾病,有无先天性恒牙缺失,给予相应的治疗和指导。
  牙齿是口腔器官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口腔中的牙齿形态各异,大致可分为三类:前边扁平像铲状的叫切牙(俗称门牙),上下共有8个,切牙的功能是咬断食物。紧挨着切牙像矛状的叫尖牙(俗称犬牙或虎牙),上下共有4个,尖牙主要的功能是撕咬富有纤维的食物。再后面的牙像不规则的四方形,表面有几个牙尖窝沟像磨盘一样叫磨牙(俗称臼齿),乳磨牙共有8个,而恒磨牙又分两小类:
  ①前磨牙共有8个;
  ②磨牙共有8-12个不等,因为第一、第二磨牙每人共有8个,还有4个第三磨牙则各人数目不一定相同。这是为什么呢?人类在进化过程中,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生活越来越好,所吃的食物由生吃变为熟食,由硬变软,而且越来越精细,需要咀嚼的力量越来越小,逐渐导致颌骨退化、缩短,造成第三磨牙没有生存区域,退化没有了;或者虽有第三磨牙,却没有足够萌出的位置,形成多种形式的阻生,称之为阻生牙。磨牙的主要功能是磨碎食物。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9-10
人的牙齿,分为乳牙和恒压。一般来说乳牙有20颗,第一颗乳牙在六个月时萌出,到两岁半20个乳牙全部萌出。恒牙一共有28颗到32颗,从六岁开始萌出六龄齿,到十二三岁恒牙萌出完毕。有的人没有第三磨牙,所以只有28颗牙,有的人第三磨牙有四颗,所以有32颗牙齿。有的人只长一颗,或两颗,所以恒牙的数量在28到32颗之间。
第4个回答  2019-04-03
我们的牙齿分为乳牙和恒牙,乳牙一般是儿童时期的乳牙链,上下左右各有5颗,一共有20颗,其中乳前牙上下一共有12颗,乳磨牙一共有8颗。恒牙上下左右至少有7颗牙齿,一共28颗牙齿,若4颗智齿都发育出来就会有32颗牙齿,每一个人发育智齿的情况都不相同,所以根据每个人发育智齿的情况会有28-32颗牙齿不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