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姓杨,请问在古代姓什么?(如;关——瓜尔佳氏)是什么旗?

如题所述

杨姓古代最早源于姬姓,出自黄帝之后西周王族,有三种说法,其源均为周朝王室。

1,源于周武王孙,叔虞次子,晋侯燮父之弟。晋武公(叔虞十一世孙)时,封次子于杨,称杨侯,是为杨姓人的受姓始祖。

2,源于周宣王子长父。宣王时期,周宣王姬静将子长父封到杨国(今山西省洪洞县),为杨侯,春秋时杨为晋所灭,其后裔以杨为姓。

3,源于晋武公子伯侨。晋灭杨后,封杨地为大夫羊舌肸(字叔向)的食邑。羊舌氏出于姬姓,因晋武公次子伯侨之孙突当时食邑于羊舌,故以羊舌为姓。至晋顷公十二年(前514年),晋灭羊舌氏,食我的儿子杨道逃到华山,居住在弘农华阴,以祖宗封地杨为姓,其后代开基各地,成为杨氏繁衍发展的主流,史称杨氏正宗。

扩展资料

杨姓迁徙传播:春秋战国时期,有杨氏族人迁入江汉地区(今湖北省潜江一带),后因楚国势力不断加强,他们向东南迁至江西。与此同时,又有杨氏族人自山西迁至江苏和安徽,散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

秦汉时期,杨姓有的迁居河内,有的迁居冯翊(今陕西大荔),广泛分布于中国北方地区。杨姓入川也于此时,多由湖北、陕西迁去。

晋、唐、宋时期,由于西晋末年“永嘉之乱”、唐玄宗时的“安史之乱”及宋代的“靖康之乱”,中原社会动荡,许多杨姓子孙为了避乱,大举南迁,其中以福建为迁播中心。

公元1056年(宋仁宗嘉祐元年)潮汕大多杨姓居民始祖杨绘,晚年弃官南下,来海阳县官溪都(今榕城区仙桥、梅云一带)定居,创槎桥村。杨氏一支在此繁衍生殖并蕃迁潮汕各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杨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6
又是遇到你哈,O(∩_∩)O,有缘。你是满族?所以问自己的老姓是么?

杨姓是满族最早使用的汉字姓,唐,元,明时期就有此姓,渤海国也有此姓。老姓为女真姓氏的也有。明朝开原女真酋长杨木答兀,以杨为姓。
老姓包括:尼马察氏、尼玛奇氏、扬佳氏、杨那氏、扬额理氏、钮祜禄氏、舒穆禄氏、尼满吉氏,以及加入满族的伏尔哈氏(赫哲族)、杨氏(汉族、朝鲜族)、易穆查氏等。

所以有很多老姓都改姓杨,你需要看看家里有没有族谱,或者问问老人以前的迁徙情况,才能判断是哪一支,哪一旗的。这里有点资料,你可以参考下:
杨姓老姓:
1、 富勒察氏Furca Hala 见于《清朝通典·氏族略·满洲八旗姓》,又作伏尔哈、富尔哈,满语“杨树”,世居佛阿拉(辽宁省新宾县),后改汉字姓杨。
2、尼马察氏Nimaca Hala 见于《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又作倪马查,一说一地为姓,一说本元旧姓“乃马真”,以姓为氏。世居尼马察(俄罗斯乌苏里斯克)、滹野(黑龙江省东宁县境)、讷殷(吉林省抚松)、黑龙江沿岸等地。后改汉字姓杨、榆、张、佳、尼、倪、鱼、障(该族始祖额合偏武,汉语为“障序”)等。著名人物有:保护太祖不被虎伤的巴
3、尼满吉氏Nimanggi Hala 见于俄国学者《满族的社会组织》,满语“雪”,人口非常少,后改汉字姓杨。
4、颜济氏Yangi Hala 见于《八旗通志》,又作燕济,世居叶赫,后改汉字姓颜、杨。著名人物有:满洲镶白旗云骑尉伊腾。
5、扬额理氏Yangeri Hala 见于《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女真最古老的姓氏,本库莫奚姓“遥里”。世居伯都讷(今吉林省松源)等地。后改汉字姓杨。著名人物有:金朝节度使、金紫光禄大夫遥里孛迭。
6、扬佳氏Yanggiya Hala 见于《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又作杨佳,世居佛阿拉、尼马察(俄罗斯乌苏里斯克)、哈达、伯都讷、杨三毕拉赫哲合佛阿拉等地,后改汉字姓杨。著名人物有:云骑尉达尔喀。
7、杨那氏Yangna Hala 见于《清朝通典·氏族略·满洲八旗姓》,世居杨察,后改汉字姓杨。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1-21
古代也姓杨 是黄帝的嫡系子孙
第3个回答  2013-01-21
出自“姬”姓。以国为氏。晋武公之子伯侨的孙子名突,被任命为羊舌大夫,羊舌突的孙子叔向被封在杨氏这个邑,以邑为氏,遂为杨氏。
少数民族姓氏,如五胡十六国时氐族姓氏,据《晋书》云;氐有杨氏,世居仇池(甘肃仇池山)。
出自“扬”姓,古时杨扬不分,以邑为氏,古时有“扬氏邑”。
他姓改姓,如《魏书·官氏志》所载,北魏有代北姓“莫胡芦”氏,后改为汉字单姓“杨”氏。
日本的杨,假名是やなぎ。
朝鲜族姓氏一般都存在不同的本贯,本贯既祖籍,指本家族认定的祖先曾居住的地方。朝鲜族杨氏主要有南原杨氏(남원양씨)、密阳杨氏、昔城杨氏、安岳杨氏、中和杨氏、清州杨氏、通川杨氏等。满族杨氏,满族杨氏的祖先多为汉人。
居住在吉林市的杨氏,祖先就居住在云南贵州,后迁居山东登州。康熙年间迁居吉林,耕种官田,因为能提前交纳5年的额粮,被批准入汉军镶黄旗,成为满人。这支杨氏自始祖杨荣至今已传十四世。杨姓的发源地,是在今山西省境内,后为晋所灭,其子孙因避乱,远在春秋战国(前770—前221年)时期就有个别杨姓人士自山西迁至江苏和安徽省境内,散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至秦汉之际,有的迁居河内,有的迁居冯翊(今陕西大荔)。杨姓为晋所灭后,便向西发展繁衍,其先迁入陕西,后迁入山西省汾水中游的霍县一带,而后繁衍至今河南境。至汉时杨姓已广泛分布于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杨姓入川也于此时,多由湖北、陕西迁去。早在春秋战国之时,已有杨氏族人迁入江汉地区(今湖北潜江一带),后因楚国势力不断加强,迫使他们再向东南迁至江西。与此同时,又有杨氏族人自山西迁至江苏和安徽,散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晋、唐这一时期,是杨姓在南北方繁衍的重要时期,由于西晋末年“永嘉之乱”和唐玄宗时的“安史之乱”,及宋代的“靖康之乱”,中原社会动荡,许多杨姓子孙为了避乱,大举南迁,其中以福建为迁播中心。隋唐后便逐步向今河北、山东、内蒙、安徽、湖南、浙东、福建、广东、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等地发展。至宋代起,杨姓已广布江南广大地区。南宋初有大商人杨垢,随康王南渡,自河南定居宝山白沙,“潜心经商,诚一无伪,商民共信,聚集成市”。宋末,杨荣从上虞迁至上海;另支杨氏,与钟王李三姓被流配到奉贤滨海地区;元代,渤海滨州人杨乘、嘉靖进士杨道亨的先人,相继自杭州和河南迁入青浦;元末,钱塘杨璃迁南汇下沙;著名诗人诸暨杨维桢避乱华亭天马山。明代洪武初年,人们称之为“洪武落业”。据志书记载,在元末明初朱洪武“血洗湖南”的战争中,湖南土著居民遭受了空前浩劫,特别是长沙、岳阳、常德、益阳、湘潭等地区成为一片废墟。朱元璋建国后,为了复苏湖南,采取了“江西填湖广”的政策,因而大批的江西(包括浙江)杨姓宗族,迁往湖广地区。总之,杨姓族人在隋唐以前,除集中于今河南、陕西、山西三省外,还有以甘肃天水为中心的一线,以湖南、江西为中心的一线,直至遍及全国各地。
杨姓的人口已达到3696万,为全国第6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3.1%。根据新华社北京2006年1月10日电,国家自然基金委支持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的“百家姓”顺序已经新鲜出炉,杨姓保持第6位。从明朝至今600年中杨姓人口由240万激增到3700万,增长了15倍多。全国人口增长了13倍。杨姓人口的增加速度高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这1000年中杨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上升态势。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四川、河南、云南三省,大约占杨姓总人口的30%;其次分布于山东、湖北、湖南、贵州、河北,这五省又集中了30%。四川为当代杨姓第1大省,居住了杨姓总人口的12.4%,占省总人口的4%。全国形成了以长江以北、内蒙古以南和以东的高比率杨姓区,以及长江以南的低比率的南方杨姓区。在内蒙古、大西北、西藏地区,杨姓人数很少;而高比率杨姓区又以秦岭和三峡为界,形成云贵川高密度的杨姓区,以及两湖、黄淮、北方和东北四块低密度的杨姓区。
在近600年中,杨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很大的区别,由东南部向华中、华北的回迁已经大于由北由东南和南方的迁移,特别是向西和西南地区的强劲的回迁,以及向东北地区的移民。
满族萨满教祭祀中,有一位始祖母女神,叫“佛多妈妈”,即“柳枝祖母”。在平常日子里,它的神位是在西墙祖宗龛的北侧,有一上窄下宽的、一尺左右长的黄布口袋,叫子孙口袋,或妈妈口袋;或是在住房的东南角上,插一柳枝;还有的在庭院中树着一柱柳杆等,都是它神位神灵的象征。这一佛多妈妈的祭祀仪式叫换锁。锁者,即是放在子孙口袋中的子孙绳上,在祭祀时重新系上的蓝、白、黑(或是五彩)线绳、布、绸条,这些线绳和布、绸条,叫“锁”,民间称为“神锁”。经过跳神仪式后,满族人认为这些线绳、布、绸条有了保护子孙的神力,即刻从子孙绳上取下戴在子孙们的脖子上,或是手腕上,三天后取下挂在自己的西墙上,或保存起来。待下一次再祭祀佛多妈妈时,同样在子孙绳系上新的线绳或布、绸条,萨满跳神以后,将从前曾戴于脖子上或是手腕上的线绳或布、绸条拿来,换一新的神锁戴在脖子上或手腕上,旧锁系在子孙绳上。三天以后,仍照前处之,这就叫“换锁”。
满族人家祭祀,都是佛多妈妈的祭祀内容。有的有专项祭祀,即换锁祭。有的无专项祭祀,但在祭祖神歌中,必有佛多妈妈的祭祀内容,如郎姓。再者。从前面引用满族在换锁仪式中的虔诚态度,足以证明与佛多妈妈的密切关系,即兴衰、发达、繁荣的、极为重要的不可分割的关系。同时,又反映出满族各姓氏的神歌内容不是处于同一历史层次的,也就是有历史先后之别,所以,反映佛多妈妈的神职作用,也有着明显的不同历史层次。
第4个回答  2013-01-21
听说是满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