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的地理环境怎样?

解释

福建的地理环境及气候
地理环境

【地理】

福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陆地平面形状似一斜长方形,东西最大间距约480千米,南北最大间距约530千米。全省大部分属中亚热带,闽东南属南亚热带。全省土地总面积为12.4万平方千米,海域面积达13.6万平方千米。

境内峰岭耸峙,丘陵连绵,河谷、盆地穿插其间,山地、丘陵占全省总面积的80%以上,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地势总体上西北高东南低,横断面略呈马鞍形。因受新华夏构造的控制,在西部和中部形成北(北)东向斜贯全省的闽西大山带和闽中大山带。两大山带之间为互不贯通的河谷、盆地,东部沿海为丘陵、台地和滨海平原。

闽西大山带以武夷山脉为主体,长约530千米,宽度不一,最宽处达百余千米。北段以中低山为主,海拔大都在1200米以上;南段以低山丘陵为主,海拔一般为600~1000米。位于闽赣边界的主峰黄岗山海拔2158米,是我国大陆东南部的最高峰。整个山带,尤其是北段,山体两坡明显不对称:西坡陡,多断崖;东坡缓,层状地貌发育。山间盆地和河谷盆地中有红色砂岩和石灰岩分布,构成瑰丽的丹霞地貌和独特的喀斯特地貌景观。

闽中大山带由鹫峰山、戴云山、博平岭等山脉构成,长约550千米,以中低山为主。北段鹫峰山长百余千米,宽60~100千米,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中段戴云山为山带的主体,长约300千米,宽60~180千米,海拔1200米以上的山峰连绵不绝,主峰戴云山海拔1856米;南段博平岭长约150千米,宽40~80千米,以低山丘陵为主,一般海拔700~900米。整个山带两坡不对称:西坡较陡,多断崖;东坡较缓,层状地貌较发育。山地中有许多山间盆地。

东部沿海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下。闽江口以北以花岗岩高丘陵为主,多直逼海岸。戴云山、博平岭东延余脉遍布花岗岩丘陵。福清至诏安沿海广泛分布红土台地。滨海平原多为河口冲积海积平原,这些平原面积不大,且为丘陵所分割,呈不连续状。闽东南沿海和海坛岛等岛屿风积地貌发育。

陆地海岸线长达3000多千米,以侵蚀海岸为主,堆积海岸为次,岸线十分曲折。潮间带滩涂面积约20万公顷,底质以泥、泥沙或沙泥为主。港湾众多,自北向南有沙埕港、三都澳、罗源湾、湄洲湾、厦门港和东山湾等6大深水港湾。岛屿星罗棋布,共有岛屿1500多个,海坛岛现为全省第一大岛,原有的厦门岛、东山岛等岛屿已筑有海堤与陆地相连而形成半岛。

【气候】

全年气温异常偏高,降水量异常偏多,气象灾害严重,气候年景属较差。冬季出现暖冬,部分县(市)去秋今冬出现连旱;春雨季降水和暴雨过程频发,雨季开始和结束时间均偏早,6月上旬中北部地区遭强降雨袭击,闽江主要支流和干流发生历史少见的洪水,暴雨洪涝灾害严重,建瓯城区受淹,致使高考延期;夏季气温正常,热带气旋活跃,灾情严重;秋季气温显著偏高,有夏秋旱。主要气象灾害是台风和暴雨洪涝,8个热带气旋登陆或影响本省,其特点是影响早、个数多、强度强、灾情重,其中有4个台风(或热带风暴)登陆或严重影响本省,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特别是第8号超强台风“桑美”8月10日在闽浙交界处沿海登陆,福鼎市沙埕港惨遭强风袭击。据省防汛办统计,全省直接经济损失282.34亿元。

降水。年降水量1523毫米(晋江)~2778毫米(宁德),闽北、闽南较多,闽中较少,大部分县(市)年降水量偏多2~7成,部分县(市)出现不同程度的暴雨洪涝灾害和地质灾害。全省平均年降水量2047.9毫米,偏多436.2毫米,比上年偏多231.5毫米,成为自1961年以来的第一位偏多年,属异常偏多。冬季(12~2月)降水量151.8毫米,偏少41.8毫米,属正常略偏少;早春季(3~4月)降水量379.3毫米,偏多15.9毫米,属正常;雨季(5~6月)降水量773.5毫米,偏多281.1毫米,属显著偏多;夏季(7~9月)降水量565.6毫米,偏多108.9毫米,属正常略偏多;秋季(10~11月)降水量134.2毫米,偏多28.6毫米,属偏多。

气温。年平均气温15.7℃(寿宁)~22.4℃(漳州),大部分县(市)年平均气温偏高0.5℃以上。全省年平均气温20.0℃,偏高0.8℃,比上年偏高0.4℃,是1961年以来的第四位偏高年。全省极端最低气温为-7.1℃,1月8日出现在寿宁县;极端最高气温为40.0℃,7月5日出现在永泰县。冬季平均气温11.6℃,偏高0.8℃,属正常略偏高,为暖冬;早春季平均气温16.7℃,偏高0.5℃,属正常;雨季平均气温24℃,接近常年,属正常;夏季平均气温27.1℃,偏高0.2℃,属正常;秋季气温20.8℃,偏高2.1℃,属异常偏高,但秋寒偏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2-20
地理环境

【地理】

福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陆地平面形状似一斜长方形,东西最大间距约480千米,南北最大间距约530千米。全省大部分属中亚热带,闽东南属南亚热带。全省土地总面积为12.4万平方千米,海域面积达13.6万平方千米。

境内峰岭耸峙,丘陵连绵,河谷、盆地穿插其间,山地、丘陵占全省总面积的80%以上,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地势总体上西北高东南低,横断面略呈马鞍形。因受新华夏构造的控制,在西部和中部形成北(北)东向斜贯全省的闽西大山带和闽中大山带。两大山带之间为互不贯通的河谷、盆地,东部沿海为丘陵、台地和滨海平原。

闽西大山带以武夷山脉为主体,长约530千米,宽度不一,最宽处达百余千米。北段以中低山为主,海拔大都在1200米以上;南段以低山丘陵为主,海拔一般为600~1000米。位于闽赣边界的主峰黄岗山海拔2158米,是我国大陆东南部的最高峰。整个山带,尤其是北段,山体两坡明显不对称:西坡陡,多断崖;东坡缓,层状地貌发育。山间盆地和河谷盆地中有红色砂岩和石灰岩分布,构成瑰丽的丹霞地貌和独特的喀斯特地貌景观。

闽中大山带由鹫峰山、戴云山、博平岭等山脉构成,长约550千米,以中低山为主。北段鹫峰山长百余千米,宽60~100千米,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中段戴云山为山带的主体,长约300千米,宽60~180千米,海拔1200米以上的山峰连绵不绝,主峰戴云山海拔1856米;南段博平岭长约150千米,宽40~80千米,以低山丘陵为主,一般海拔700~900米。整个山带两坡不对称:西坡较陡,多断崖;东坡较缓,层状地貌较发育。山地中有许多山间盆地。

东部沿海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下。闽江口以北以花岗岩高丘陵为主,多直逼海岸。戴云山、博平岭东延余脉遍布花岗岩丘陵。福清至诏安沿海广泛分布红土台地。滨海平原多为河口冲积海积平原,这些平原面积不大,且为丘陵所分割,呈不连续状。闽东南沿海和海坛岛等岛屿风积地貌发育。

陆地海岸线长达3000多千米,以侵蚀海岸为主,堆积海岸为次,岸线十分曲折。潮间带滩涂面积约20万公顷,底质以泥、泥沙或沙泥为主。港湾众多,自北向南有沙埕港、三都澳、罗源湾、湄洲湾、厦门港和东山湾等6大深水港湾。岛屿星罗棋布,共有岛屿1500多个,海坛岛现为全省第一大岛,原有的厦门岛、东山岛等岛屿已筑有海堤与陆地相连而形成半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