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并追随墨家思想的人主要是哪些人

如题所述

创始人:墨翟(墨子)
简介:墨子是战国著名思想家、政治家。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交相利」等观点,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
注意:墨子虽然是墨家第一代领袖,但并没有担任过钜子。

已查证的钜子:孟胜,田襄子,腹朜

钜子:腹朜
简介:著名事件是《吕氏春秋·去私》中的《腹朜杀子》,他的儿子杀了人,秦惠王说:「先生的年岁大了,也没有别的儿子,我已经命令官吏不杀他了。先生在这件事情上就听我的吧。」腹朜回答说:「墨家的法理说:『杀人者死,伤人者刑。』这样做为的是禁止杀人,伤人。禁止杀人伤人,是天下的道义。君王即使因此让官吏不杀他,我不能不遵守墨家的法理。」腹朜没有答应秦惠王,就杀掉了自己的儿子。

钜子:孟胜
简介:中国东周末年的墨家钜子。其著名事迹是为了守义,与约180名弟子死於楚国阳城君(一说鲁阳文君)的封地。

钜子:田襄子
简介:由孟胜把钜子之位传给宋国的田襄子,因为孟胜为守护阳城君的属地而打算战死,死前为免墨家绝後,所以派弟子传钜子之位於田襄子,然後赴死。

弟子:徐弱
简介:东周末年战国时期的人物,孟胜的弟子。在阳城战前劝告孟胜,认为事已如此,死亦对阳城君无任何益处,且此举将令墨家损失惨重,更有可能「绝墨者於世」。孟胜却认为他与阳城君的关系非浅,若不死,将来恐怕没人会信任墨者;并认为他会将钜子之位传给宋国的田襄子,不怕墨者绝世。徐弱听了孟胜的话,先去赴死。

弟子:禽滑釐
简介:字慎子,是春秋时期战国魏人。早年学於子夏,後来拜墨子为师,曾询问墨子小国如何防守大国攻城的方法。墨子很信任他,「尽传其学,与墨子并称」。禽滑釐尝率墨者三百人,协助宋国守城,以抵御楚国入侵。

之後由於西汉汉武帝的独尊儒术政策、社会心态的变化以及墨家本身并非人人可达的艰苦训练、严厉规则及高尚思想,墨家在汉武帝在位时代之後基本消失。

墨家学说湮没的原因:
1.不合时宜
墨家的兼爱、非攻、节用等思想,是由战国混乱局势中发展出来的,以济世救民为目的,但到秦汉已是大一统的帝国,政治较稳定,经济发展较好,人民不再受战争流离的苦,故墨家理论已不合时宜,故日趋式微。
2.後继无人
墨子死後,墨家并没有伟大的领袖,故难有如儒家般的发展。加上在公元前三八一年,墨家钜子孟胜为楚贵族守城,抗拒政府军,结果孟胜和弟子一百八十多人全部殉难,经此重创,墨家势力大受打击,後更分裂为相里氏、相夫氏和邓陵氏三派。三派相互倾轧,墨家更从此一厥不振。
3.教条苛克
墨家的教条,过份限制其信徒的行动自由和生活享受,教徒要「茅草不剪,釆椽不刮,....,粝梁之食,藜藿之羹,夏日葛衣,冬日鹿裘。」这麼刻苦的生苦,自然难为一般人所接受。
4.缺乏宗教号召力

墨家虽相信鬼神,但不是纯粹的宗教组织,因而缺乏宗教所具有的号召力,故难吸引信徒。

来源:网络及维基百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11-22
墨者多来自社会下层,比如,侠客和工匠。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教育目的,“孔席不暖,墨突不黔”,尤重艰苦实践,“短褐之衣,藜藿之羹,朝得之,则夕弗得”,“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孟子·尽心上》)。“以裘褐为衣,以跂蹻(草鞋)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生活清苦。墨者可以“赴汤蹈刃,死不旋踵”,意思是说至死也不后转脚跟后退。墨者中从事谈辩者,称“墨辩”;从事武侠者,称“墨侠”。墨者必须服从钜子的领导,其纪律严明,相传“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吕氏春秋·去私》)。例如钜子腹朜的儿子杀了人﹐虽得到秦惠王的宽恕﹐但仍坚持“杀人者死”的“墨者之法”。
按墨家的规定﹐被派往各国做官的墨者,必须推行墨家的政治主张;行不通时宁可辞职。另外﹐做官的墨者要向团体捐献俸禄﹐做到“有财相分”。当首领的要以身作则。
墨家是一个有领袖、有学说、有组织的学派,他们有强烈的社会实践精神。墨者们吃苦耐劳、严于律己,把维护公理与道义看作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墨者大多是有知识的劳动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