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应该怎么做?

如题所述

  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应该怎么做:
  (一)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间相互合作
  我国企业需要全面提升自身的竞争实力,主要需要增强经济实力,人才优势跟管理优势,促进企业软实力的提高。首先就要提高自身的品牌效应,一个企业要想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全面的发展首先要得到消费者的肯定,如果缺少消费者的支持一个企业就算做的再好再全面也都是徒劳无功。再者就是要培养服务人员的基本素质,一个企业的服务人员就是代表着企业的形象,这就需要企业管理者站在消费者的角度上充分的思考消费者的想法,通过对消费者的了解,抓住消费者的心里去更好的培养企业的服务人员便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服务好消费者的同时企业需要自主创新,在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之后创造出更好的产品来满足消费者更多的需求,这就需要企业的领导者能够审时度势,通过如今高速发展的科技来及时更新最新的信息,及时了解市场发展状况以及消费者的消费变化,这样更能够促进企业变大变强。
  我国企业需要增强经济全球化的意识,在中国加入WTO的背景下,中国企业将面临着更大的机遇和挑战,所以在新的形式下我国企业必须要调整发展策略,才能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
  我国企业可以借助国外企业成功的经验,建立起全新的经营体制,减少那种计划管理机制,加强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管理。因为现在许多企业以为可以在海外独立发展,所以自然忽略了母公司在起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所以要建立起符合国际惯例的母子公司管理机制,这样海外子公司也可以在母公司的保护下更好的发展,在此同时母公司要促进子公司建立起完善的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管理机制,把企业经营责任落实到每个人。还需要树立起人才是第一资源观念,企业需要更多的优秀人才才能更好的去适应国际发展的需求,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优势,吸引人才,而且企业也可以联合搞笑加快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企业需要组建雄厚的企业集团,促使企业集团化,通过横向一体化联合或者兼并同一行业的企业,增强企业的实力,扩大企业生产规模。再者通过纵向一体化的发展,使企业在供,产,销等方面有更好的发展。总的而言就是各个企业之间需要相互合作,避免各自为战的状态,这样很容易被国外企业给击垮。
  (二)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
  一个企业要想持久发展就必须建立起良好的管理机制,这样才能够留得住优秀人才以及吸引到更多的优秀人才。首先企业的管理机制要对员工有激励作用,如果只是让员工处于应付状态,那么这个企业面临倒闭或被兼并也将会是迟早的事。但是在建立激励机制的同时不能指关注普通的员工而忽视高层管理人员,在此同时还需要对人才进行培养,充分挖掘有潜力的人才,通过企业的培训让这一类人才的潜能充分激发出来,达到人力资源合理充分利用的状态,建立起合理的人才评价体系。在借鉴西方国家经验的基础上把能力,业绩,品德,知识等要素综合起来确立起自己的人才培养体系。其次还要完善分配制度,根据不同的人才对象实行不同的分配激励制度,建立起员工经济收入与物价水平相协调的分配制度,对于能力较强,高科技人才,尖端技术研究人才要有更优惠的待遇,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激发员工的潜能。
  (三)完善法律投资体系,正确处理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
  我国企业对外投资法律还不够完善,缺少有效合理的法律体系,因此这就需要我国政府能够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建立起完善的海外投资法律体系。参照其他发达国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在对外投资的基本体制,市场准入原则,政府与企业权利与义务之间建立起相互协调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然后再与相关国家相互讨论建立投资保护协定,保障企业免受战争,汇款限制,贸易壁垒等风险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促进缔约国之间互惠互利的合作。利用多边投资担保公约保护我国企业在国外发展的利益。在此同时积极引进海外企业在华投资。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条件下,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是企业自主的微观的商业活动,一般有企业自主选择投资对象和投资目标。但是企业的投资还是受政府宏观调控的引导与制约,而且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有计划经济转变到市场经济的时间并不是很长,所以政府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干预我国企业的发展,特别是海外投资企业的发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影响这企业的发展。所以我国政府还是需要借鉴西方国家的发展经验,建立起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得政府与市场之间能够分工明确,保障对外投资的发展。在一国市场出现波动过大的情况下政府需要增加干预力度,在市场发展平稳时需要当好调控者的角色,这就形成了以市场经济发展为主,宏观调控为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此在实施“走出去”战略上,我国政府与企业需要相互合作共同进步,共同努力,促进“走出去”战略顺利实施。
  (四)政府对企业走出去应对对策
  首先,对于不同的投资环境政府需要采取不同的应对政策,可以设立鼓励政策,建立海外投资基金等,这些都可以降低我国企业海外投资的风险,也可以引导我国企业顺利走出去,避免发展道路上出现过多的偏差。但是政府的鼓励政策需要从实际出发,避免成为那些经营不善,管理不当,经济收益差的企业的依赖,要适当的取缔这些企业。其次可以建立起长期发展规划,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优势,建立起更多的海外投资机构对海外投资企业进行管理,使海外投资有计划,有秩序,更高效的发展。在建立起海外投资机构的同时就要求这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法律机制,促进优势企业扩张,更好的有利于我国企业走出国门。要是管理政策透明化,提高管理效率。再者就是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在海外建立起自己的信息化投资部门,用于收集,处理,转化,更新信息,从而达到向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的目的。在国内设立起海外投资研究中心,时时研究国外投资动向,促进企业海外投资的更好的发展。最后还需要我国政府进步一完善海外金融投资体系,因为很多企业还处于发展阶段,大部分企业也完全靠自身能力来实现企业融资,这必然会导致企业生产成本的增加,所以我国在海外建立起相应的融资机构可以为企业走出去减轻部分压力。
  我国实施企业走出去战略可以促进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也可以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所以我国政府需要大力支持企业走出去发展,不能过于保守,这样才能够更快更好的发展我国经济,提升国民收入。

  中国企业目前“走出去”遇到的困难
  (一)企业投资结构不够完善,自身实力欠缺,国际竞争力差
  从我国企业投资状况来看,中国企业的投资结构并不够完善,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地理选择以周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为主,并没有能够充分进军世界各国这个大型市场,许多的企业仅仅局限于周边国家的投资,从而忽略了海外投资的良好机会,所以说亚洲吸引了我国大部分企业的投资,而且我国的跨国投资的行业也是相对比较单一的,绝大部分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忽略了技术密集型产业与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发展的重要性。所以这一因素大大制约了中国企业的扩大与发展。
  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提高了我国综合国力,促进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但是我国“走出去”企业仍然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缺乏自我创新的能力,所以我国政府一直在提倡需要自主创新,走可持续的科学发展的道路。相比国外高新技术产业我过企业的发展可谓是发展速度缓慢,这就使得我国企业缺少了与国外企业竞争的核心,从而在同一个行业中我国企业就完全处于被动的状态,要想打入国际市场就有着一定的难度。也就导致我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完全不利于企业走出去的发展,所以企业要实现自主创新,增强自身实力。而且在企业的发展中劳资问题也是阻碍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一大因素。例如在欧美等国家福利水平一般都是比较高的,而中国企业在这些地区投资必然会带来生产成本提高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就已经输给了其他地区的本国企业。再加上中国产品和劳务工对当地就业市场也形成了冲击,遭到一些国家的报复打击。
  (二)企业决策机制和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人才匮乏
  目前我国的投资主体对国外一些投资企业管理不够健全,监管力度也不够,而且也缺乏科学有效的激励体制,领导管理人员对企业的决策有时候不够全面,出现决策的失误,据调查研究分析,目前海外中国投资企业只有1/3的企业发展状态较好,还有1/3企业处于基本维持的状态,剩下的1/3则已经快陷入亏损停产的局面。而且一部分企业管理不健全,导致部分优秀人才的流失,还有就是企业激励政策不到位,许多员工缺乏工作积极性,导致公司运作缓慢。还有很重要的是海外管理人才的匮乏,目前全球经济一体化正在稳步前进,所以就要求企业需要有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这样不仅可以扩大企业国际化规模,也可以提高国际化管理水平。但是我国在这一方面的人才确实十分的缺乏,也正是由于这些人才的缺乏使得我国企业对境外投资信息不能做到更快更高效的了解。
  (三)企业过于迷恋国际化品牌,盲目收购
  仔细看我国跨国经营的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公司发展历程,海尔,华为等企业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走自我发展的道路,自我创新,在公司前进的路程中充满了艰辛,但是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国门的领头军。但是自从TCL以“低价”收购了德国传统的品牌产品施耐德开始,使得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道路上似乎发现了一条别人为发现的捷径。所以中国许多企业纷纷效仿,投入大量资金收购国外一些企业,通过这些企业的知名度来发展自身,但是可想而知的是这样一来中国许多企业就有了一定的依赖性,随之而来的就是会逐渐失去自我创新的能力,也就会导致企业走向下坡路,最终还是会面临被收购或破产的命运,产生恶性循环。
  (四)企业之间经营比较分散,缺少横向合作关系
  分散化经营使得企业之间缺乏横向的联系与合作,企业之间的分散经营直接使得各个企业在信息,技术,市场,资本与资源上得不到及时的互补与共享,甚至还会出现企业之间的内部竞争。在更大的程度上也显现出了中国企业还未能够
  适应跨国企业都以兼并或者建立合作联盟的手段来提升自我的这种经营模式。而且在这种各自为战的状态下很可能使得其他国家企业趁虚而入,占据有利优势,从而阻碍我国企业之间的合作与发展。所以我国企业需要加强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避免海外企业孤军奋战。
  (五)海外投资立法不健全
  我国企业的海外投资立法还存在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也阻碍了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速度,最主要的还是我国企业还是缺少法律的保障。海外投资涉及到多种因素,其中有管理、技术、宏观调控等,而且还是具有跨国性、实体性、控制性和高风险性。这就意味着我国需要建立其严格的海外投资管理法,建立起完整的海外投资法律体系,使得企业的海外投资过程中能够得到法律的充分保障,促使我国企业海外发展的稳定性。建立其完善的法律体系也可以减少与国外被投资国家的一些劳资纠纷等不必要的问题,减少因文化差异等带来的不必要的麻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11-22

  中国企业走出去是一个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问题,也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国家现在对于企业走出去发展的政策,已经十分的明显,那么企业走出去应该怎么样做呢?作为一个理财师我的个人观点如下:

  第一、注意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的模式,了解国外的消费环境,这对于我国企业走出去是十分关键的问题,如果我国企业不知道其他国家的经济环境,那么去任何一个国家发展都是不现实的事情。

  第二、正确判断国际宏观经济的形势,发现国际市场经济的具体规律,市场的行为是一定会波动的发展,波动是一定会带来风险的,所以了解投资的国家和产品出口的国家的基本经济政策是必须做的事情。

  第三、中国企业要了解自己走出去的目标国家的具体情况,了解这个国家的供需关系,如果搞不明白这个问题,一旦你的产品出现失衡,那么供求关系的影响,企业就会出现亏损的情况。

  第四、我国企业要想走出去,要想强大起来,那么就必须发挥自己的生产优势,发挥自己的自身主观能动性,抓住市场的变化,提高自身产品的质量,把企业的产品性价比充分的显示出来。

  第五、企业必须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跟目标国家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这点是我国企业走出去的一个大方针,要实事求是的发现自己的企业服务方面的弊端,提高和当地政府企业的合作。

  综合上面的几个观点,大家可以看出我们国家的企业要走出去,就需要做到对各个国家的政策、人文、经济环境的了解,这样才可以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很好的发展起来,这是我国企业走出去必须做的事情。

第2个回答  2013-01-13
中国传统文化带动企业走向成功的启示——胡小林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E5NDM0NDUy.html
听懂了就知道怎么做了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1-13
除了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过硬之外,最应该做的就是依靠平台经济的力量出海,避免单打独斗,应该抱团发展,平台经济提供了跨境交流和合作的便利性,通过平台经济模式,企业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和连接合作伙伴,扩大市场规模。平台提供的数字基础设施和在线交互工具可以使企业之间的合作更加高效,降低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促进国际交流和贸易。天九共享搭建的数据驱动的企业家资源共享平台,为企业提供了一种选择
第3个回答  2013-01-13
快速兴起的全球一体化经济,为企业创造了种种商业机遇,但同时也产生挑战和风险。全球竞争呼唤中国企业走出去,但是“走出去”应该注意哪些误区?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经济系终身教授张宏霖先生,在浙江大学EMBA课堂上为企业家们指点迷津。
  误区一:“走出去”一定要政府推动
  为了加快企业跨国经营的步伐,不断扩大企业的对外投资额,尽快造就中国自己的跨国公司,需要政府积极推动企业“走出去”吗?
  张教授说,这种“政府推动论”在强调对外投资制度建设的同时,将政府对对外投资的管理职能上升到对企业经营行为的影响与干预,给“走出去”抹上了不应有的行政指令色彩。“走出去”的主体是企业,政府作为公共管理部门,职责就是为企业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提供必须的信息服务,绝不能“越俎代庖”,偏离轨道。
  误区二:全球化大趋势下必须“走出去”
  张教授说,现在这种思维很有市场,他们都认为,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生产要素在全球的重新配置,所以企业一定要开展跨国经营,到全世界寻找和开拓市场。
  事实上,是否“走出去”、何时“走出去”完全取决于企业的生存状态和自身发展需要,企业的本质就是追逐经济利益,一切生产经营活动无不围绕着这个本质进行,企业比谁都清楚哪里有利可图。外面的世界真的很精彩,即便冒风险,企业也会在利益的驱动下毫不犹豫“走出去”;反之,预期收益很低或是得不偿失,你就是拿着棍棒在后面驱赶,企业也走不出去。
  误区三:必须用财政金融等措施促进
  很多国家都有对外投资的促进措施,我国近年来也出台了一系列财政金融等鼓励措施。但是促进措施与企业对外投资之间的关联度真的很高吗?张教授认为,对外投资是企业追逐利益的自发性经营行为,促进措施只是“走出去”的辅助条件,不是必要条件,更不是决定因素,真正成熟的企业家不会因为一点点促进措施就拿自己辛苦经营的企业去冒险。
  误区四:经常进行规划与理论研讨
  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发展规划,科研机构举办研讨会,把“走出去”搞成一个热门话题……针对这些现象,张教授说,政府规划毕竟不能解决具体的问题,只能作为企业的决策参考,如果符合规划的对外投资就批准,反之就不予批准,就会犯本本主义的错误。
  张教授说,东南沿海某省的对外投资企业数要远远超过政府统计的数字,原因是很多企业根本就不通过政府审批这道程序,而采取其他手段开展对外投资。粗略估计,该省这些名单外的境外企业是政府审批数的两倍以上。据企业反映,躲避政府审批主要出于两方面的考虑:第一,审批程序繁琐,耽误商机。第二,如果经过审批,后续一系列事情会接踵而至,如报送境外投资情况统计资料、参加境外投资联合年检和综合绩效评价等,让很多企业觉得繁琐。换个角度想想,名单外的企业走出去根本没有享受到对外投资促进措施的好处,但是也大批“走出去”了。
  走出去应具备五大条件
  张教授认为,“走出去”对企业和企业家的实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至少应具备如下五个条件:
  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企业应当拥有独特的专利、专有技术,或品牌、管理技能等等,核心业务的技术经济指标与国内国际竞争对手相比应有较强竞争力;
  产权责任清晰。产权激励与约束机制健全,具有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和严格、审慎的决策机制;
  企业战略成熟、清晰。投资的境外项目,应该是核心业务或纵向延伸业务,或可以获取国际营销网络,或可以弥补技术开发能力不足,并具有将其内部化的优势;
  企业管理良好,财务制度严谨,监管体系健全,信用等级高;
  领导团队有全球视野,拥有通晓国际化经营的团队。追问

要精髓,这个我看过 0,0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