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水怎么发电

怎么用盐水发电啊。。。求各位大哥说说

发电原理是金属失去了电子被氧化,氢离子得到电子被还原。有了电子的定向移动所以产生了电流。比如盐水灯也是利用这个原理用盐水发电照明。

盐水的原理和一般的电池差不多,同样是使用两种不同的金属当电极,以电解质水溶液作为电解液,SALT在电解液中加入盐,使得整个化学反应过程安全无害,完全没有一不小心就可能起火燃烧的易燃材质或零件。研究团队表示,一杯盐水可以维持8小时的电力,在每天使用的情况下,零件至少可以连续使用6个月。

扩展资料

盐水LED灯的工作原理和电池相同,同样设有正、负两极,只是利用盐水代替电解质溶液而已。

这种灯的金属导线用两根装有盐水的玻璃管代替,以减少金属的消耗。由电解质溶液盒、石墨板、电池引线插头、散热孔、灯头等组成,电解质溶液盒活动地安装于电池盒中,石墨板固定安装在电解质溶液盒中,灯座盖合于电池盒的上端,灯头固定安装在灯座上,散热孔分布于电池盒的周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盐水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11

发电原理是金属失去了电子被氧化,氢离子得到电子被还原。有了电子的定向移动所以产生了电流。比如盐水灯也是利用这个原理用盐水发电照明。

这种灯的金属导线用两根装有盐水的玻璃管代替,以减少金属的消耗。由电解质溶液盒、石墨板、电池引线插头、散热孔、灯头等组成,电解质溶液盒活动地安装于电池盒中,石墨板固定安装在电解质溶液盒中,灯座盖合于电池盒的上端,灯头固定安装在灯座上,散热孔分布于电池盒的周壁。

扩展资料

在盐溶液中,电极物质都有挣脱到溶液中的倾向,电池的两极因为吸引电子能力不同,倾向大小也不一样;其中一极的正离子更容易挣脱到盐溶液中,在该极上剩下更多的电子,使得电势出现差值,电子流动到电子少的极上便出现了电流,于是产生了电池。

归根结底是由于他们的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不同。不同的电极物质产生的电压也是不同的,每种电极都有他特有的电极电势(电极电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盐水灯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9
北欧主要的电力公司之一Statkraft决定在挪威建立”世界上第一座渗透压发电站”,预计2008年底竣工。对于可再生能源,人们对于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地热、水电等耳熟能详,这个”渗透压发电”又是个什么东西?没有落差的水,如何发出电来呢?

让我们先来看看”渗透压”是什么东西吧:

假设有两杯水,一杯淡水,一杯盐水,底部用一根管字连通起来。淡水一边没有盐,对于盐水里的的盐离子来说,淡水那边是无人居住的旷野,所以纷纷跑到那边去抢滩。而对于水分子,虽然两边都很多,但是盐水那边的密密集程度还是要小一些(被盐占据的空间水分子是视而不见的),所以还是倾向于从淡水一侧向盐水一侧游弋。于是,不需要任何外部压力,水分子和盐离子就产生了大规模迁徙,一直到两杯水实现”种族融合”,”两杯共荣”为止。

有一种东西叫做”半透膜”,类似于门卫或者关卡,能够选择性地拦截住一些物质而让另一些通过–”半透膜”这个名字有点误导,望文生义是”透过一半留下另一半”。其实不然,它是让一些种类通过而另一些种类留下。就像一道写着”男士莫入”的门,女士们可以自由进出而男士们就被截下了。

有一种半透膜作用是拦住所有的盐离子,而允许水分子自由来去。如果我们把这样的一层膜装在盐水和淡水之间,那么盐离子就将无法跑到淡水那边,但是水分子依然可以从淡水那边溜到盐水里。宏观上看,就仿佛有一个压力推动淡水往盐水那边跑一样。这样的一个压力,就被称为”渗透压”。由于盐水这边只进不出,淡水那边只出不进,盐水一边的水位逐渐升高而淡水那边逐渐降低,结果产生了水位差来抵抗渗透压的作用。到最后这个水位差足够大,完全抵消了渗透压的时候,通过半透膜来来往往的水分子一样多,宏观上看这个世界就清静了。这时候的水压差也就可以用来计算盐水的渗透压。如果在盐水的一侧外加一个高于其渗透压的压力,不难想象,盐水一侧的水分子就纷纷逃难到纯水一侧,而盐离子逃不掉,只好心不甘情不愿地留下。宏观上看,盐水就变成了淡水。这被称为”反渗透”,已经大量应用于海水淡化和废水处理了。这是题外话,按下不表。

有个叫范德霍夫(Van’t Hoff)的荷兰人推导出了一个公式来计算任何溶液的渗透压。他的公式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量高度一致。海水通常含有百分之三点几的盐,这个浓度的渗透压大致相当于二百几十米的水位差。换句话说,如果在淡水和海水之间放置半透膜,那么其间的水压相当于二百几十米的大坝!

地球上有无数的海滨,多数江河里的淡水最终
第3个回答  2013-08-23
把铜片和锌片浸在盐水中,用导线把它们连起来,就制成了能发电的伏打电池。今天干电池的原理就是从此而来的。
第4个回答  2013-08-23
把铜片和锌片浸在盐水两端,用导线把它们连起来,就能产电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