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春节法定节假日是几天?

如题所述

中国春节法定节假日是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

1、依据《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第二条第二项,春节,放假3天(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

2、春节是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中国人过春节至少已有4000年以上的历史,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扩展资料:

1、春节在起源上,是上古时代古人根据天象、物候确定四季循环演变而来的;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

2、春节更是民众娱乐狂欢的节日,舞狮子、游龙灯、扭秧歌、踩高跷、耍杂戏等等,为新春佳节增添了浓郁的喜庆气氛。

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条规定:用人单位在元旦,春节,国际劳动节,国庆节,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休假节日,应当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假。

4、春节期间的运输,简称为”春运“,春运期间,铁道部实行特殊运行管理,加开大量临时客车,时间为春节前后15天。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春节    百度百科_法定节假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1-04
2021年,中国的法定节假日为9天。主要从1月29日调休至2月6日。一般情况下,每一年的春节法定节假日都在6到7天左右,不会相差甚远。
第一,对于我们国家各种节日的放假时间,我国的政府部门有着严格的规定和判定。并且每一年的放假时间并不固定,会根据特殊情况或者每一年的具体天数进行小范围调整。但是及时有小范围的调整,但区别不是很大,而春节节假日的调整也主要围绕过年具体时间调整,放节假日时间可能会有变化,但时间不变。
第二,国家规定的法定节假日必须严格执行,并且节假日针对的群众具有全面性,要求无论是社会单位,或者国家单位,学校都应该严格执行。若无特殊情况,法定节假日不可以私自随意更改,或者拒不执行。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阖家团圆的重大日子,在许多中国人心中,春节就是一年结束的最好盼头。因此,国家为了遵从这种传统节日,顺便给时间来给民众进行短暂的休息娱乐。春节是全国人民的假期,所以春节也是所有节日当中最热闹的节日。
2007年颁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国务院令第513号)将清明、端午、中秋和除夕设为法定节假日,并且尤其看中春节节假日。同年期间,国务院颁布《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国务院令第514号),里面明确规定了,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单位的职工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
第2个回答  2020-06-05

第3个回答  2019-05-27
(一)新年,放假1天(1月1日); (二)春节,放假3天(农历除夕、正月初一、初二); (三)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 (四)劳动节,放假1天(5月1日); (五)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午当日); (六)中秋节,放假1天(农历中秋当日); (七)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孙旭权

婚姻家事专业律师

张烜墚

资深刑事律师

张丽珍

婚姻家事专业律师

陈林

婚姻家事专业律师

陈绍熙

合同纠纷专业律师

杨鹏淋

资深劳动纠纷律师

    在线客服官方服务
      官方网站立即咨询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01

春节的法定节假日是放假3天(农历除夕、正月初一、初二) 。

根据《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第二条中规定:(一)元旦,放假1天(每年1月1日);(二)春节,放假3天(农历除夕、正月初一、初二) ;(三)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 ) ;(四)劳动节,放假1天;(五)端午节,放假1天;(六)中秋节,放假1天;(七)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

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各民族特色。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属于汉字文化圈的一些国家和民族也有庆祝春节的习俗。

人们在春节这一天都尽可能地回到家里和亲人团聚,表达对未来一年的热切期盼和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

扩展资料:

春节,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是传统上的农历新年。春节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天腊、新岁,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

1.中国人过春节至少已有4000年以上的历史。在民间,旧时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日。在现代,人们把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农历正月十五(上元节)新年才算结束。

2.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均以拜祭神灵、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各民族特色。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属于汉字文化圈的一些国家和民族也有庆祝春节的习俗。

3.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人们在春节这期间都尽可能地回到家里和亲人团聚,在这节日里亲朋好友之间走访拜年,表达对亲朋间的情怀以及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

4.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同时也是中国人情感得以释放、心理诉求得以满足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和永远的精神支柱。春节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节日起源

关于春节的历史,缺少上古时期的文献,古时候没有办法直接证实春节的来历,导致春节的起源传说有诸多说法,其中有几种较具代表性的说法:

春节源于“腊祭(天腊)说”、源于“天皇氏定岁说”、源于“巫术仪式说”、源于“鬼节说”、源于“古代丰收祭祀说”、源于“舜继部落联盟首领位说”(有说舜继天子位,但“天子”之称谓最早始于春秋战国,于汉代才流行)等等。

据考,春节在起源上,是上古时代古人根据天象、物候确定四季循环演变而来的。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说文解字》中说:“年,谷熟也。”上古以作物成熟为时间标志,后来历法知识进步,根据天象与物候来确定四季循环的起点与终点,年成为一年四季的时间总称。地球绕太阳一周,历法上叫一年,循环往复,永无止境;

人们根据春、夏、秋、冬四季节气的不同,就以夏历正月初一为一年的岁首。自古以来,人们都强调春节作为一年开端的意义。《盘古王表》载:“天皇氏始制干支之名,以定岁之所在”。《尚书·大传》中说:

“正月一日为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故曰:‘三朝’,亦曰:‘三始’。”意思是说,正月一日是一年的开端,一月的开端,一日的开端;年开端之始,谓之岁首(农历新年、春节);民间俗称“过年”或“过大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春节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