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是什么?禅机是什么?

如题所述

一个信佛之人曾向大家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各位同修,什么是禅?什么是禅理?什么是禅机?什么是禅境? 我在此路过,听闻后我言之: 为了让你能尽快的跟上修行队伍,和佛家的法里真正结缘。我先用俗人的眼光帮你分析一下这“禅”。
禅,在这里指修行人的用语。
那么,什么又叫“修”那?这意思就广了。咱先谈世俗者的认知。 一块石头想修,不是它自己修。因为它是不动的,得人去修它。可怎么修:那就要看人们要让这石头做啥?
如果是想让石头变成宝石,那就留石头上的最耀眼之处。其余的都要被人给修下去。修下去的就是糟粕。把糟粕都修下去了,这块宝玉才能显露出价值。这就是修的力量,这就叫修。是它修,而不是自修。 一个人想修,那该怎么修“行”哪?因为要进入修的人是活的,所以得问这人,想不想被修? 如果一个人说了,我想修,想被修。那么,也就是从这人说想被修那时起,怎么修这人,就不由这人了。要看这人选择了哪把斧头修自己,是佛门内的、还是道门内、还是主门内的。不管哪门,修到的最高标准都是一致的。 比如到佛门寺院修,一个人进了佛门,身心就得全进入佛门。也就是,这人的身口意,都得按佛门的规戒严格要求自己。这规戒如想守好,这就是修。也就佛把你人的一棵能被渡化的心留下,其余的都是糟粕,都得被修掉。
而每个人,该怎么修,也有本质的区别。
同样的两个家庭妇女。也许一位适合在家修行,只守三归五戒就行。而另一位却适合出家修行。
有的需要在佛门修上一生,也许都修不掉自己的己和私。这样的人,是修不成正果的。而有的,修了几年,就内心通透能彻悟人心了。 那么在佛门里修行的人,身口意、坐卧行,该怎样呢?咱们首先说“行”。
你说修你“行”,也就是你允许自己求助的一方(佛),来修理你。佛开始看你适合的程度给你定位。那么怎么知道你适合什么呢? 那就要看,你在自己的生生世世里面,积攒过多少正数、多少负数。 (佛)会给你综合基数的。如看你是个根基很好,是可再造之人。那么,你在精进修行打坐念经,然后参悟佛理时。佛就会把一道智慧大门向你打开,让你观赏其境界。那么,什么又是坐禅?
你在打坐悟其佛理时,这就是坐禅。 禅境、禅理又是什么?
你内关进入了那道打开的智慧大门里,也就是进入了禅境。你的所见、所知、所识,这就是禅理。
禅境,深不可测。也许你刚进入的是粗浅的境界,那就得在长期的禅悟中,不断的精进。那样你所识别的禅境才是深广透彻的。 当你得此智慧,能连贯到万事万向上,那也就是你禅悟的禅理是深刻广博的。 那么,禅机又在哪:
当你距离打开智慧大门相差甚微时,这就是机会,是即将要参透了的机会。也就是禅机。
当你在禅境、禅理中,发现了你所不知的、完整的哲理,这一刻,也就是禅机已到。
当你把参禅中的所有所识都连贯到世间万物上时,那连贯的一刹那,也就是你抓到了这个机会,也就是禅机。就像人的机遇,机是瞬间,遇到了就要抓。抓到了,禅机就形成了。
你参悟的越透,禅机也就越深泽、越明了。

那么,当一个人的智慧大门打开后,他该干什么?向何处去?这些你没有问,我多讲一下。
那就是:把自己所得到的、所悟到的,要毫无保留的,输送给需要的人们。千万不要抱着智慧当资本。
是精华,就要外露,就要送给大多数需要的人,如果你捂着不放,那将会变成粪土,变成体内的糟粕。智慧大门也不会再向你打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8-18
学就是研究“禅”的学术门类。

禅的定义

“禅”是从梵文的“禅那”这个词音翻译过来的,用今天的话来说,“禅”实际上是一个外来语,它的意思是“思维修”或“静虑”,属于菩萨行六度中的一度,指的是一种修行的方法。佛陀立教,把“戒、定、慧”立为基本三学,是每个佛教徒必须修持根本法门。我们这里所说的“禅”是禅宗所传的禅, 与六度中的“禅定”既有相同的一面,又有不同的一面。在印度,“禅定”可以说是最古老的一种修行的方式,早在佛教成立之前即已盛行.佛教传入中国后,历代祖师和各个宗派,无不以“禅定”或“禅观”为其修行和立宗的根本。与“禅”相联的有禅观、禅定、禅心、禅意、禅味、禅法、禅风、禅机等由禅引伸出来的禅语,真是丰富多彩,韵味无穷。

禅宗兴起之后,它所提倡的“禅”与原来的“禅观”或“禅定”虽有其相同的一面,更有其不同的一面,对于相同的一面就不去说它,那么不同的是什么呢?

第一,禅宗的“禅”是一种认识。与其说它是六度中的“禅定度”,还不如说它是六度中的“智慧度”。

第二,禅宗在方法上重视学人与其师的直接对话,以启发学人的智慧。

第三,禅宗的目的第一步是开悟,认为只有“悟后起修”,才能事半功倍。

第四,禅宗的修行是将日常生活与人心的净化紧密结合,认为“平常心是道”,“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以出世的随神做入世的事业。

禅的种类

《楞伽经》中分为四种禅,一是愚夫所行禅,即执有法不空而行禅。二是观察义禅,即于定中对义谛作静虑之禅。三是攀援如禅,即圭峰宗密禅师所说“欣上厌下”之凡夫禅。四是如来禅,即自证圣智境界之禅。

圭峰宗密在其所著《禅源诸诠集都序》中分禅为五种:谓带异计欣上厌下而修者,是凡夫禅。正信因果,亦以欣厌而修者,是凡夫禅。悟我空偏真之理而修者,是小乘禅。悟我法二空所显真理而修者,是大乘禅。若顿悟自心,本来清净,元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毕竟无异,依此而修者,是最上乘禅,亦名如来清净禅,亦名一行三昧,亦名真如三昧。此是一切三昧根本,若能念念修习,自然渐得百千三昧。达摩门下,展转相传者,是此禅也。

宗密所分,是专就学理上的分类。在实际修行中,这五种禅可作为循序而进的五个阶段。在有真修实证的禅师引导下,每提高一个层次,就有一番悟境,就会在认识上来一次超越,这才是禅宗所提倡的“禅”。

究竟应该怎样来定义禅宗所提倡的“禅”,既是一件难事,也是一件多余的事。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禅宗是主张参“活句”的,历代禅师在接引学人时总是应病与药,精方解缚,从无死法与人。
第2个回答  2013-08-18
就是只喝水,不吃饭的…像树一样……
第3个回答  2013-08-18
剃度当和尚,哦米陀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