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改革前后有什么区别?

如题所述

教师资格证改革前后即省考和国考(统考)的主要区别有:
1、国考后师范生也要参加考试。
改革后无论是师范生还是非师范生都要通过教师资格考试才能获得教师资格证。省考是师范生毕业可以直接认定教师资格。
2、笔试考试科目不同。
省考地区笔试科目为《教育学》和《心理学》,而改革后国考的考试科目为《综合素质》、《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园)、《教育知识与能力》(小学、初中、高中),《学科知识与能力》(初中、高中)。
省考有指定的参考教材和教育学、心理学课程培训;国考没有指定的参考教材,也不组织考试培训。
省考笔试成绩只在本省承认,国考成绩全国有效。
3、国考改革后教师终生制将被打破。
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后将实施定期注册制度,完善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通过正常的教师引进和退出机制,清理出不适应教育教学的工作人员,让愿意从教、有能力从教且热爱教育的优秀人才能进入教师队伍并长期从教、终身从教。
教师资格证到期后,由本人提出重新注册申请,相关行政部门会对其5年中履行教师岗位职责的情况进行审核,审核合格者才能予以重新注册,不合格者取消教师资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6-27

1.报考条件不同

  如果要说到有哪个地方与往年有所不同,那么首先就应该要了解报考的条件有啥不同。往年省考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只需要考生具最低备有幼师中专学历,才能够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而自从实行统考教师资格证考试制度之后,报考条件已经改为需要考生具备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才能报考教师资格证。

2.考试科目上

  这两个不同的教师资格证考试,另一个不同的地方是在于考试科目上。省考教师资格证考试需要考《教育学》、《心理学》、面试和普通话考试等四科,而统考教师资格证考试则取消掉了两学,将笔试的内容换成各个等级教师资格证的考试内容,如小学教师资格证的考试科目改为《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9-18

1、改革后想做教师就都必须参加国家的同意考试,不再区分师范生和非师范生。

2、教师资格证考试改革时间从2015年考试正式实施,改革后将实行国考。 考试科目为:幼儿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初中、高中教师《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能力》;改革后考试内容增加、考试难度加大。 

报考条件提高(在校专科大二、大三,本科大三、大四才能报考)。 改革后不管是师范生还是非师范生想要做教师都必须参加国家统一的教师资格证考试,方可申请教师资格证。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6-08-19

    考试形式:改革前各省自主命题,改革后全国统考。

    考生范围:改革前非师范类学生与其他社会人员要参加考试,改革后师范类学生也纳入全国统考范围。

    考试科目:改革前考教育学和心理学,改革后考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能力、学科教育知识和能力。

    考试方式:改革前是笔试和面试,改革后是机考和笔试加面试

    考试内容:改革前指定的教育学、心理学参考教材,改革后不指定统一的参考书

    成绩年限:改革前笔试长期有效,改革后笔试单科成绩有效期两年

    报考资格:改革前大专以上资格可报考,改革后大专以上,多数考试需本科以上学历

    发证时间:改革前教学能力测试通过立刻发证,改革后部分科目增加教学实习经验。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