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短一点的数学家故事

要短,50至200字

1796 年的一天,德国哥廷根大学, 一个很有数学天赋的19 岁青年吃 完 晚饭,开始做导师单独布置给他的每 天例行的三道数学题。 前两道题在 两个小时内就顺利完成了。第三道题 写在另一张小纸条上: 要求只用圆 规和一把没有刻度的直尺,画出一个 正17 边形。 他感到非常吃力。时间 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第三道题竟毫无 进展。这 位青年绞尽脑汁,但他发 现,自己学过的所有数学知识似乎对 解开这道题 都没的任何帮助。 困难 反而激起了他的斗志:我一定把它做 出来!他拿起圆规和直尺, 他一边 思索一边在纸上画着,尝试着用一些 超常规的思路去寻求答案。 当窗口 露出曙光时,青年长舒了一口气,他 终于完成了这道难题。 见到导师 时,青年有些内疚和自责。他对导师 说:“您给我布置的第三 道题,我竟 然做了整整一个通宵,我辜负了您对 我的栽培……” 导师接过学生的作业 一看,当即惊呆了。他用颤抖的声音 对青年说: “这是你自己做出来的 吗?”青年有些疑惑地看着导师,回 答道:“是我做 的。但是,我花了整 整一个通宵。” 导师请他坐下,取出 圆规和直尺,在书桌上铺开纸,让他 当着他的面 再做出一个正17 边形。 青年很快做出了一个正17 边形。导 师激动地对他说:“你知不知道? 你 解开了一桩的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悬 案!阿基米德没的解决,牛顿也没 有解决,你竟然一个晚上就解出来 了。你是个真正的天才!” 原来,导 师也一直想解开这道难题。那天,他 是因为失误,
才将写有 这道题目的纸条交给了学生。 每 当这位青年回忆起这一幕时,总是 说:“如果有人告诉我,这是一道 有 两千年历史的数迷难题,我可能永远 也没有信心将它解出来。” 这位青年 就是数学王子高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8-31
高斯在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数学老师出了个题目,1+2+…+ 100=?由于看出1+100=101,2+99=101,…50+51=101共50个101,因而高斯立刻答出了5050的结果,此举令老师称赞不已。
对数学的痴迷,加上勤奋的学习,18岁时高斯发明了用圆规和直尺作正17边形的方法,从而解决了2000年来悬而未解的难题。他21岁大学毕业,22岁获博士学位。他在博士论文中证明了代数基本定理,即一元n次议程在复数范围内一定有根。在几何方面,高斯是非欧几何的发明人之一。高斯最重要的贡献还是在数论上,他的伟大著作《算术研究》标志着数论成为独立的数学分支学科的开始,而且这本书所讨论的内容成为直到20世纪数论研究的方向。高斯首先使用了同余记号,并系统而深入地阐述了同余式的理论;他证明了数论中的重要结果二次互反律等。高斯去世后,人们建立了以正17边形棱柱为基座的高斯像,以纪念这位伟大的数学家。

16世纪德国数学家鲁道夫,花了毕生精力,把圆周率算到小数后35位,后人称之为鲁 道夫数,他死后别人便把这个数刻到他的墓碑上。 瑞士数学家雅谷·伯努利,生前对螺线(被誉为生命之线)有研究,他死之后,墓碑上 就刻着一条对数螺线,同时碑文上还写着:“我虽然改变了,但却和原来一样”。这是一句既刻划螺线性质又象征他对数学热爱的双关语

阿基米德

叙拉古的亥厄洛王叫金匠造一顶纯金的皇冠,因怀疑里面掺有银,便请阿基米德鉴定。当他进入浴盆洗澡时,水漫溢到盆外,于是悟得不同质料的物体,虽然重量相同,但因体积不同,排去的水也必不相等。根据这一道理,就可以判断皇冠是否掺假。追问

我要短的

第2个回答  2013-08-31
祖冲之( 公元429年4月20日─公元500年)是我国杰出的数学家,科学家。南北朝时期人,汉族人,字文远。生于宋文帝元嘉六年,卒于齐昏侯永元二年。祖籍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水县)。为避战乱,祖冲之的祖父祖昌由河北迁至江南。祖昌曾任刘宋的“大匠卿”,掌管土木工程;祖冲之的父亲也在朝中做官。祖冲之从小接受家传的科学知识。青年时进入华林学省,从事学术活动。一生先后任过南徐州(今镇江市)从事史、公府参军、娄县(今昆山市东北)令、谒者仆射、长水校尉等官职。其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三方面。

 1725年约翰·伯努利的儿子丹尼尔·伯努利赴俄国,并向沙皇喀德林一世推荐了欧拉,这样,在1727年5月17日欧拉来到了彼得堡。1733年,年仅26岁的欧拉担任了彼得堡科学院数学教授。1735年,欧拉解决了一个天文学的难题(计算慧星轨道),这个问题经几个著名数学家几个月的努力才得到解决,而欧拉却用自己发明的方法,三天便完成了。然而过度的工作使他得了眼病,并且不幸右眼失明了,这时他才28岁。1741年欧拉应普鲁士彼德烈大帝的邀请,到柏林担任科学院物理数学所所长,直到1766年,后来在沙皇喀德林二世的诚恳敦聘下重回彼得堡,不料没有多久,左眼视力衰退,最后完全失明。不幸的事情接踵而来,1771年彼得堡的大火灾殃及欧拉住宅,带病而失明的64岁的欧拉被围困在大火中,虽然他被别人从火海中救了出来,但他的书房和大量研究成果全部化为灰烬了。

  沉重的打击,仍然没有使欧拉倒下,他发誓要把损失夺回来。在他完全失明之前,还能朦胧地看见东西,他抓紧这最后的时刻,在一块大黑板上疾书他发现的公式,然后口述其内容,由他的学生特别是大儿子A·欧拉(数学家和物理学家)笔录。欧拉完全失明以后,仍然以惊人的毅力与黑暗搏斗,凭着记忆和心算进行研究,直到逝世,竟达17年之久。
第3个回答  2013-08-31
你直接去百度百科,祖冲之,高斯,笛卡尔等数学家就有他们的故事
第4个回答  2018-03-11
???我的世界末日机甲旋风少女时代先锋号小学生时代的世界上午有点开黑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