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光的原理是什么?

如题所述

X线成像基本原理,X线之所以能使人体组织在荧屏上或胶片上形成影像,一方面是基于X线的穿透性、荧光效应和感光效应;另一方面是基于人体组织之间有密度和厚度的差别。当X线透过人体不同组织结构时,被吸收的程度不同,所以到达荧屏或胶片上的X线量即有差异。这样,在荧屏或X线片上就形成明暗或黑白对比不同的影像。

X射线(英语:X-ray),又被称为爱克斯射线、艾克斯射线、伦琴射线或X光,是一种波长范围在0.01纳米到10纳米之间(对应频率范围30 PHz到30EHz)的电磁辐射形式。X射线最初用于医学成像诊断和X射线结晶学。X射线也是游离辐射等这一类对人体有危害的射线。人体肺部的X射线X射线波长范围在较短处与伽马射线较长处重叠。


扩展资料:

X射线的产生

X射线波长略大于0.5 nm的被称作软X射线。波长短于0.1 nm的叫做硬X射线。硬X射线与波长长的(能量小)伽马射线范围重叠,二者的区别在于辐射源,而不是波长:X射线光子产生于高能电子加速,伽马射线则来源于原子核衰变。

产生X射线的最简单方法是用加速后的电子撞击金属靶。撞击过程中,电子突然减速,其损失的动能会以光子形式放出,形成X射线光谱的连续部分,称之为制动辐射。通过加大加速电压,电子携带的能量增大,则有可能将金属原子的内层电子撞出。于是内层形成空穴,外层电子跃迁回内层填补空穴,同时放出波长在0.1纳米左右的光子。由于外层电子跃迁放出的能量是量子化的,所以放出的光子的波长也集中在某些部分,形成了X射线谱中的特征线,此称为特性辐射。

此外,高强度的X射线亦可由同步加速器或自由电子激光产生。同步辐射光源,具有高强度、连续波长、光束准直、极小的光束截面积并具有时间脉波性与偏振性,因而成为科学研究最佳之X射线光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x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X线成像基本原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5-27
X线成像基本原理
1895年德国的物理学家伦琴在一只嵌有两个金属电极(阴极和阳极)的真空玻璃管两端电极上加上几万伏的高压电时,发现在距玻璃管两米远的地方,一块用铂氰化钡溶液浸洗过的纸板发出明亮的荧光。当用手去拿这块纸板时,竟在纸板上看到手骨的影像。当时伦琴认定:这是一种人眼看不见、但能穿透物体的射线。因当时无法解释它的原理和性质,故借用了数学中代表未知数的“X”作为代号,称之为X射线。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X线实际上是一种波长极短、能量很大的电磁波。医学上应用的X线波长约在0.001--0.1nm之间。X射线穿透物质的能力与射线光子的能量有关,X线的 波长越短,光子的能量越大,穿透力越强。X显得穿透力也与物质密度有关,密度大的物质对x线的吸收多,透过少;密度小者吸收,透过多。利用差别吸收这种性质可以把密度不同的骨骼与肌肉、脂肪等软组织区分开来,者正是X线透视和摄影的物理基础。

X线之所以能使人体组织在荧屏上或胶片上形成影像,一方面是基于X线的穿透性、荧光效应和感光效应;另一方面是基于人体组织之间有密度和厚度的差别。当X线透过人体不同组织结构时,被吸收的程度不同,所以到达荧屏或胶片上的X线量即有差异。这样,在荧屏或X线片上就形成明暗或黑白对比不同的影像。
X线影像的形成,是基于以下三个基本条件:首先,X线具有一定的穿透力,能穿透人体的组织结构;第二,被穿透的组织结构,存在这密度和厚度的差异,X线在穿透过程中被吸收的量不同,以致剩余下来的X线量有差别;第三,这个有差别的剩余X线,是不可见的,经过显像过程,例如经过X线片的现实,就能获得具有黑白对比、层次差异的X线图像。
X光……高速的电子流(即阴极射线)突然被减速时放射出的一种穿透力很强的电磁波。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4-03-21
X光就是X射线。

常识:1895年11月8日晚,伦琴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他以前做过一次放电实验,为了确保实验的精确性,他事先用锡纸和硬纸板把各种实验器材都包裹得严严实实,并且用一个没有安装铝窗的阴极管让阴极射线透出。可是现在,他却惊奇地发现,对着阴极射线发射的一块涂有氰亚铂酸钡的屏幕(这个屏幕用于另外一个实验)发出了光。而放电管旁边这叠原本严密封闭的底片,现在也变成了灰黑色—这说明它们已经曝光了!这个一般人很快就会忽略的现象,却引起了伦琴的注意,使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想:底片的变化,恰恰说明放电管放出了一种穿透力极强的新射线,它甚至能够穿透装底片的袋子。不过目前还不知道它是什么射线,于是取名“X射线”。

专业性的说法:X射线是波长介于紫外线和γ射线 间的电磁辐射。X射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辐射,其波长约为(20~0.06)×10-8厘米之间。由德国物理学家W.K.伦琴于1895年发现,故又称伦琴射线。伦琴射线具有很高的穿透本领,能透过许多对可见光不透明的物质,如墨纸、木料等。这种肉眼看不见的射线可以使很多固体材料发生可见的荧光,使照相底片感光以及空气电离等效应,波长越短的X射线能量越大,叫做硬X射线,波长长的X射线能量较低,称为软X射线。波长小于0.1埃的称超硬X射线,在0.1~1埃范围内的称硬X射线,1~10埃范围内的称软X射线。
第3个回答  2014-03-22
  什么是X光?

医疗用途的X光检查是采用X射线对人体内部进行检查诊断的一种医学检验方法,是最早应用的非创伤性检查技术。X光检查的用途主要是探测骨骼的病变,但对于探测软组织的病变也相当有用。X光是一种电离辐射,因此X光检查对于人体会有一定损害。

X光在1895年被发现后不到半年就被应用于医疗检验,发现者威廉·伦琴(Wilhelm Rontgen)也因发现X射线获得1901年颁发的首个诺贝尔物理学奖。
  原理
X光是波长极短的电磁波,其波长比肉眼看不到的紫外线还要短,因此穿透性能很好,可以穿透人体组织;此外X光可以使照相底片感光,因此可以用照相底片记录X光照射下的人体图像。

由于X射线穿过人体时,受到不同程度的吸收,如骨骼吸收的X射线量比肌肉吸收的量要多,通过人体后的X射线量就不一样,在荧光屏上或摄影胶片上引起的荧光作用或感光作用的强弱就有较大差别,因而在荧光屏上或摄影胶片上(经过显影、定影)将显示出不同程度的阴影,反映了人体各部密度分布的信息。根据X光影像即可判断人体某一部分组织的状态,于是,X射线诊断技术便成了世界上最早应用的非创伤性的内脏检查技术。

  优缺点

X光检查一般有两种:透视和摄影。

透视的主要优点:可转动患者体位,改变方向进行观察;了解器官的动态变化,如心脏、大血管搏动、膈肌运动及胃肠蠕动等;透视的设备简单,操作方便,费用较低,可立即得出结论等。

透视的主要缺点:荧屏亮度较低,影像对比度及清晰度较差,难于观察密度与厚度差别较少的器官以及密度与厚度较大的部位。例如头颅、腹部、脊柱、骨盆等部位均不适宜透视。不能留下客观记录,不便于病变的复查、对比。

摄影的主要优点:成像清晰,对比度及清晰度均较好;可作为客观记录,便于复查时对照和会诊。

摄影的主要缺点:每张照片仅是一个方位和一瞬间的X线影像,为建立立体概念,常需作互相垂直的两个方位摄影,例如正位及侧位;对功能方面的观察,不及透视方便和直接;费用比透视稍高,但相较其它影像学检查如CT、核磁共振则相对低廉。

X光设备比核磁共振设备简易,因此一般球员受伤后都会先接受X光检查,然后再通过核磁共振进行进一步检验。

此外,无论哪种检查,X光检查都有对人体造成伤害的潜在危险,因为X光检查采取的X射线是一种电离辐射,也就是说X射线穿过人体时会导致人体的部分分子电离,从而对人体造成伤害。

  检查结果

X光检验结果分两种:

如果经检查没有发现可分辨的结构性损伤,结果就是“阴性”;

如果发现可分辨的损伤,则检查结果将写明损伤的部位、损伤类型和程度等检验结果。
  
第4个回答  2014-03-21
X光就是X射线,又叫伦琴射线。它是一种波长与紫外线重叠,甚至比紫外线波长更短的电磁波,光的本质是电磁波。我们把可见的电磁波成为可见光,不可见的各种电磁波往往也称作光。X射线是由原子内层电子进行能级跃迁导致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