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文化产业我国应采取哪些措施

从当前的现状 解决办法、前景 等分析

当前,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一体化趋势,使文化的地位凸显,文化从制约政治、经济的潜在层面走到生活的前台,进而在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都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顺应世界文化产业的发展潮流,我国文化产业出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文化产业是文化领域和经济领域的交叉门类,这种特殊性使其既有别于单纯的经济活动而注重自身的文化品位,又使其不同于纯粹的文化部门而追求经济效益。文化产业作为经营文化产品与服务的企业,其最终目的是为广大消费者提供精神文化消费。就其内涵而言,文化产业通常是指依托高科技和现代传播、流通渠道,以生产和提供具有文化内涵的商品和服务为特征,以文化市场为导向,以文化生产和服务的经营性企业为主体,通过大规模投入和产出,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经济门类。一般来说,文化产业不是局限于孤立的某个产业,而是形成一个相互关联具有“同心圆”或延伸产业链条的一个集群。通常“文化产业经营中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需要包括三个要素的全部或部分,要提供信息传播功能、满足体闲娱乐功能,还要具备文化艺术内涵。; L 1 ]( P77)其核心要素即内容部分是信息提供和娱乐功能,而文化艺术内涵则是内容实现的特点和方式,也就是文化艺术内涵使得娱乐的层次和境界能够升级。
对于国外来说,我们将自己的文化产业扩张出去,一可以让世界各国了解我国,比如通过电影、书籍等,已这样的形式更能让国外人接受、了解我国风土人情,历史底蕴等,其实国外很早就注重自己本国的文化产业。如美国的好莱坞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我们这辈人,可以说大部分都没机会去美国,但是我们却通过好莱坞的电影对美国有着诸多的了解,而美国呢?他们大部分国民对我国的了解可能就是饮食和武术,而武术还是李小龙通过电影的形式让美国乃至世界各国所了解。总之文化产业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对内对外都是不可忽视,至关重要的产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8-15
关于发展文化产业的再认识与思考

在对外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大格局中,文化产业逐步从边缘走向中心,当今被称为“朝阳产业”的文化产业,在社会经济和人们的生活层面上空前活跃,地位也日渐提高。党的十六大把发展文化产业提高到了时代新发展的一个崭新高度,既迎合了世界各国文化发展上流,也成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对发展文化产业的再认识
从社会观念看,目前,文化作为一种新兴产业还未扎根。有些人把发展文化产业看成是文化部门的事,与已无关;有些人将文化看成是思想政治和消遣娱乐工具,没有全面深刻地认识文化事业的性质、地位和对发展经济所起的重要作用,没有用经济的办法、产业的方式、遵循文艺发展的规律来兴办文化产业。对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发展文化产业进行再认识。
1、文化产业及含义 从20世纪50年代以后,第三次科技革命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的复苏开始了,即发展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智能生产力时期,标志着文化与经济崭新关系的确立。工业化时代经济生产与文化是对立的,而智能比生产时代,经济与文化是一体的,即“文化的经济化”和“经济的文化化”,由此而产生了一个新的产业———文化产业,这是一个集中代表了现代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全球性的新兴产业,并以迅猛的发展趋势,成为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产业门类,在许多国家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并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
2、文化与高新技术的完美结合 蓬勃发展的文化产业是文化与高新技术联姻的结晶。高新技术与文化产业的融合,是抢占21世纪文化产业制高点的一条捷径。达·芬奇说过:“艺术借助科技的翅膀才能高飞”。电子传媒及数字化、网络化的崛起,对文化艺术传播的加快起到了首要的推动作用。高新技术的运用不仅带来了文化作品本身的成功,而且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例如,迪斯尼把高新技术应用于文化娱乐业,营业额一路攀升。好莱坞依靠最新的高科技制作了诸如《星球大战》、《泰坦尼克号》等轰动世界的大片,实现了高新技术与表演艺术的完美结合和经济上的巨大收益。
3、对文化生产力与文化产业的再认识 党的十六大报告第一次把文化产业作为概念提出来,这不仅在文化产业理论上是一个重大突破,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和发展。马克思在《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一个概念即“精神方面的生产力”或叫“文化生产力”。在文化生产力中,生产主体以其“对象化的特殊方式”,将自身强烈的主观因素,如思想、意志、情感、愿望渗透于全部文化的整个过程。所以文化生产力的概念表明,文化是一种生产,而且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越来越成为一种大规模的社会生产。它天然地具有社会生产的基本特征,具有流通、交换、消费等基本环节,具有市场条件下经济运作的全部过程。与此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发展文化事业,“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人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4、解放思想与国际大文化接轨 随着国际人文化发展的趋势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如何将文化与经济紧密联系在—起,是我国当代文化沿着产业化方向发展的首要解决的问题。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文化产品和文化的消费需求也与时俱进,越来越广泛、越迫切、越巨大,它不但满足了人民群众精神生活需求,而且影响着人们世界观的形成,在不同程度上,提高和引导着消费者对真善美,假恶丑的鉴赏水平、审美水平、认识水平,这种使用价值决定着文化产品具有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同时,也给我们传达出一个强烈的信号,那就是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必须赶快发展文化产业。
二、对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的思考
在现代社会中,文化与高科技的紧密结合,造就了文化工业,文化工业与市场经济结合,形成了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具有科技含量高、耗能少、生产工艺先进、产品附加值高的特征,文化产业是今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支点和亮点,但如何做大做强这个产业,这也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
1、发展文化产业面临的挑战和任务 首先,我国文化产业面临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为现代化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的挑战和任务。文化产业作为精神文明的特殊形态,它不仅是蕴藏于现代化建设目标的一个重要层次,涌动着推动社会经济现代化的迫切要求,与奔小康的现实期待,更重要的是,它通过内含于文化产品中的观念、精神、知识、智力等因素来启迪人的思维和提高人的素质,从而形成合力推动现代化建设。其次,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面临应对西方文化扩张,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挑战和任务。知识经济及高科技的发展结合了知识生产者更多进入全球市场的机会,获得无限的选择性。这样,文化的差异性无疑受到冲击和忽视,因此找到符合本国、本民族发展需要的文化资源开发和创新模式,是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国家在二十一世纪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
2、优化文化产业体制,创造发展的良好条件 目前,我网现行的文化管理等部门体制分割,职能相互重叠,从而造成政出多门,责任不清。而现行的文化管理体制,大都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其特点是政府职能的“管、办”不分,造成文化部门既管文化产业又办文化产业的混乱局面。事实上,我们所说的“文化产业”是大文化概念,而文化部门所管理的往往是“小文化”范畴,如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图书发行、音像制品、文化旅游等行业就分属于其他职能部门管理。这样,一方面,文化职能部门无法实施对全国文化产业的统一管理;另一方面,也给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制定带来难度。这一特征,不仅助长了国有文化产业发展的依赖性,影响其尽快融入国内外市场。同时又形成对民营文化产业的不公平竞争,这显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不相适应。
3、改善发展文化产业的动力机制,提供发展的直接支持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之所以滞后与迟缓,表面上看足由于体制、机制以及管理方面的缺陷造成的,但仔细分析就可看出,生产力水平不高与科技的不发达,使文化向资本转化为生产力的条件不具备或不成熟,才是制约和影响文化产业发展与竞争力提高的深层原因。由于文化产业是工业化后期的产物,因此,我国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将会遇到较大的困难与阻力。但是,应该看到的是,经济能量并非文化发展的唯一要素。文化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相对独立性,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存在的不同步性和不平衡的关系。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国家或地区,在发展文化产业及其提高竞争力方面,可有自己独特的思路与途径,尤其在文化发展的潜在能量和独特运作方面可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从而促进国民经济整体实力的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全面提升。
4、培育创新机制,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应该说,企业的竞争强度义决定于其内部的制度创新,它体现了企业竞争力的实质与核心所在。比如,当今进入世界500强的维业康姆公司、新闻公司利索尼公司之所以成为世界文化产业领域的经济巨头,倚仗的就是拥有上个跨地区、跨部门的大型企业集团和灵活多变的制度创新。从我国文化产业和市场主体与竞争机制看,由于文化产业的市场化程度低,特别是能够体现文化产业深层竞争力与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或股份公司缺乏,使我国文化产业的改革规模仍在一个较低的档次上徘徊,我国应采取相关措施,实施以“做大做强”为目标的具体方案,在建立大型文化产业集团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从根本上解决文化产业的竞争力问题,并以富有创造性的制度创新来解决文化产业的制度制约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世界区域经济格局出现的新变化,二十一世纪被称为“朝阳产业”的文化产业正在蓬勃兴起,我们要抓住机遇,把新兴的文化产业发展成我国的支柱产业,使文化生产力在国民经济中发挥其不可估量的作用。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