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家为何会伤人》

如题所述

带着这些疑虑,我读完了武志红编写的《家为何会伤人》一书。这的确是值得教育者一读的一本好书。全书分六大部分,第一部分讲述了溺爱与母爱的不同,并深层次的揭示了溺爱的真相:溺爱有很多种原因,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父母‘内在的小孩’向外的投射。溺爱的父母将自己‘内在的小孩’投射到现实中的孩子身上,他们无节制地给予孩子,其实是在无节制地满足自己。看完后仔细对照自己的行为,发觉的确很时候表面上是为了满足孩子而实际上却是在满足自己内心从小没有实现的愿望。其实真爱应该以孩子的成长需要为核心,在孩子不同的发展阶段给予他不同方式的爱,02岁期间,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2-4岁期间,尊重孩子自主的探索,但又在孩子需要帮助时出现在他面前这种以孩子的成长需要为中心的真爱会让孩子成为自爱、爱别人、有鲜明的自我意识、健康的自主人格和高度创造力的人。爱孩子也需要方法和艺术。如果只是毫无原则地宠爱孩子其实便是一种溺爱。如果只是爱孩子那是母鸡都会做的事。第二部分是提醒父母别给孩子施加太多的压力,不要让孩子为了父母而学习,别把焦虑转嫁给孩子。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父母将自己的焦虑转嫁给孩子是因为父母,尤其是妈妈,他们自己的成长停滞下来,他们对自己能否适应社会产生了巨大的焦虑,但他们不是通过自己的成长去解决问题,而是将希望更多地寄托在孩子身上,结果让孩子承受了双倍的压力。其实为人父母,切忌有劲全往孩子身上使,尊重孩子的兴趣,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以自己的成长带动孩子的成长才是最为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第三部分是介绍了作者自己的学习经历,由点到面,逐步突破,不为局部的得失而过于得意或苦恼,不执著于一次成绩的得失,要坚信:努力,总不会错!只要努力,就会进步,就会提高。一时的成绩升降,都有偶然,而努力必然有收获,这是必然。另外,作为一名学生,要站在考官的角度去看考试,掌握考试方法,不然学习再好也不可能考出好成绩,这就象火车质量再好,也只有在火车轨道上才能跑得快,在公路上,它就跑不动。你知识掌握得再好,也只有走上考试轨道才能取得好成绩,上不了这个轨道,你知识掌握再好也拿不到好成绩。而作为一个聪明的父母更应该学会帮助孩子疏导学习的压力,而不是人云亦云地施加压力。第四部分深层次地分析了父母为什么会忍不住向孩子宣泄情绪,对孩子或打或骂的原因,这其实是最常见的亲子关系颠倒的一种模式。另外还介绍了一种比较隐蔽的亲子关系颠倒的方式,即父母把孩子当成倾诉的对象,拼命向孩子倾吐自己的苦恼。并提出:这种方式看似问题不大,因为孩子是自己最亲密的人,向他们倾诉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其实倾吐意味着把自己的苦恼转嫁到孩子身上,而孩子是乐于帮助父母的,他们会努力去化解父母的苦恼。当他们这样做的时候,毫无疑问,他们是大人,而倾吐苦恼的父母则是孩子。但问题是,假若孩子非常小,他们是没有能量去化解父母的苦恼的,他做不了什么事情,他们只能跟着父母一起苦恼。对于孩子而言,这种颠倒的关系会给他带来极大困扰。因为,父母尽管是孩子,但表面上仍是成人,他们那些非理性要求和强加在孩子身上的决定,会给孩子带来极大的困扰。对于父母而言,我们应该意识到,我们并非天然就是个好父母,我们要花巨大的努力才能做到这一点,如果我们只是由着自己的性子去做父母,那么我们很可能实质上是在做一个孩子。一个成熟合格的成年人对待孩子的态度应该是温和而坚定的态度。温和,就是可以在情绪上异常宽容,可以包容对方乱发脾气;坚定,就是在态度上非常肯定,即我可以充分考虑你的情绪,但我不会在关键事情上有丝毫让步。第五部分提醒我们应该让孩子进行性别的回归,3岁前,孩子没有性别意识。一般情况下,无论男孩还是女孩,都与妈妈的关系最亲密。但从3岁左右开始,孩子有了性别意识,会越来越渴望与异性父母亲密,在约5岁的时候,这一愿望达到顶峰。如果父母的关系稳定而和谐,那么孩子这种欲亲近异性父母的渴望就会逐渐下降,并最终表现得与同性父母更亲近。男孩要归父亲,女孩要归母亲,他们应该先向异性父母靠拢,并从这一关系中吸纳异性的力量,体会到自己对异性的吸引力,同时体验到异性对他的吸引力。然后,男孩回到男性的世界,成为一个男人,女孩回到女性的世界,成为一个女人。只有这样,他们的心理才更健康,而这个世界,也才更和谐。而且作为父母,更需要注意不能当着孩子的面责怪配偶。如果一个妻子经常当着儿子的面指责丈夫不能干、挣钱太少,结果儿子就学会了用挣钱多少去衡量一个人的价值。更要命的是,这样的孩子可能学会和妈妈一起嘲笑爸爸,这不仅会让爸爸受伤害,也会让这个孩子看不起爸爸,从而不愿意向爸爸认同,最终就表现成不愿意向男性认同,并在以后成长中遇到一系列的问题。同样的道理,如果一个男人经常当着女儿的面嘲笑妻子笨、不会持家,那么3到6岁的女儿也会看不起妈妈,从而不愿意向妈妈认同,最终就表现得不愿意向女性认同。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心理问题。第六部分告诉我们:分离是生命中永恒的主题。无论分离有多疼,我们必须这样做,因为分离和爱同等重要,它们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主题,它们一起作用,让一个人成长,让一个人成为他自己。拒绝分离,就等于拒绝成长。再亲密的两个人,也是两个人。如果不懂分离,那么,两个关系亲密的人就会黏在一起,而这是很多人生悲剧的深层原因。懂得分离的爱才是真爱。因为父母必须主动与孩子分离,这样才能促进孩子的人格成长,并让他最终成为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亲子关系如此,师生关系、情侣关系等亲密关系也莫不如此。如果拒绝分离,爱就是假爱。不懂得分离的两个人黏在一起,你干涉我的空间,我侵占你的空间,两个人都不能很好地成长。分离是一生的主题。在处理分离上,会出现三种结果:第一,成熟分离。一边给予爱,一边坚定地告诉孩子或亲人,你是你,我是我。这样一来,关系仍然亲密,但关系中的两个人都拥有独立而健康的人格。第二,拒绝分离。这样的关系不一定亲密,可能还非常恶劣,但关系中的两个人必然会黏在一起,仿佛在演爱与恨的双簧戏。第三,单纯分离。虽然名义上是亲人,但拒绝爱与亲密。如果两人都是成人,这种关系很难维系,如果是亲子关系,那么孩子会遭到难以挽回的伤害。没有分离,孩子不能成人,没有爱,孩子一样不能长大。本书还同时揭示了爱的六大谎言:一: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二:我爱你,所以你要听我的;三:我爱你,所以我们不分离;四:把婆婆、媳妇和儿子的三角关系简单地归为婆媳关系;五:把为了控制情侣或者伤害情侣,转嫁自己的自卑感归因为嫉妒;(切记:如果你嫉妒成性,那么请你提醒自己,这极可能是你的问题,不是你的情侣的问题。并且,不要从现在的亲密关系上找答案,而应该从原生家庭的童年关系上找答案。同样,如果你的情侣嫉妒成性,那么请你懂得,这不是你的错,你再怎么严格要求自己,都无法遏制他的嫉妒。所以,不要因为他的要求,而一一断绝你的社会关系,那会严重伤害你自己,并且也于事无补。假若嫉妒成性的他使用过暴力,那么绝对要注意保护自己,因为他几乎必然会再次使用暴力。此外,也请理解他,明白他是因为自我价值感太低才这样做。);六:爱,是为了幸福和快乐(这是关于爱情的最大的谎言!爱情,尤其是激情式的爱情、让你非常有感觉的爱情,其真正动人之处,并非是幸福和快乐,而是强迫性重复。什么时候会有激情式的爱情诞生呢?答案是,当童年时的现实关系模式和理想关系模式同时再现时。我们不会平白无故地对一个人产生强烈的感觉,那感觉一旦产生,就必然有其道理。用一句话来说就是,你的灵魂深处认为,那个人是答案,既是让你强迫性重复的答案,也是解开你的强迫性重复的答案。切记:特别动心的时候,要提醒自己,这未必就是幸福。相反,这倒很可能意味着危险,意味着你渴望重复过去的灾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04

点击书名阅读:

为何家会伤人-武志红 


目录 · · · · · ·

自序

宠爱自己——溺爱的心理真相

放纵型溺爱:最懒惰的爱

青少年太听话不是优点

密不透风的“爱”源于自私

考试瘾比网瘾更可怕

教孩子知识,不如给孩子爱

父母,别把焦虑转嫁给孩子

孩子“无意捣蛋”可能有内情

和孩子一起直面高考失利

高十二、初九与压力

如何一年圆“北大梦”

妈妈的苦恼:我有个“坏”女儿

孩子有问题大人先自省

苦难的童年为“神经症”播种

幼年管教狠,长大爱自欺

嫁祸责任:邪恶的诞生

孩子为何把网络当成“安全岛”

父亲太暴躁不是你的错

孩子当不了家庭保护神

父母像小孩,儿女莫纵容

别拿自己的尺子量对方

不要把权力规则带回家

男孩归爸爸,女孩归妈妈

分离:生命中永恒的主题

第一次分手都是心灵的修复

孩子,不该是你的最爱

你的恋爱,是不是为父母而谈?

缘分=娶回“妈妈”,嫁给“爸爸”?

四年没性爱,究竟错在谁

慎防亲密关系中的“洗脑”

小心!“冲喜”冲出精神疾病

2006年的6个爱的谎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