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如何促进新农村经济发展解决就业问题?谢谢!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3-08-25
十七 大则明确提出了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要充分认识到执 政能力的强弱不但要体现在推动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上, 而且还要 体现在关心群众生产生活、 解决群众就业创业问题上。 在社会注意 新农村背景下, 作为村一级单位, 如何立足自身实际, 在发展经济、 创造就业岗位上下功夫, 在转变群众观念、 帮助群众创业上做文章, 支持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奔康,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成为了新时期农村发展的关键性问题。 下面, 我以东莞潢涌村为例, 就如何促进农民就业创业问题做简要阐述。 一、发展经济,积极解决农民就业 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能 否把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步转型为产业工人, 是关乎经济可持续发展 和社会稳定的大事。 就东莞市潢涌村而言, 该村对此有着深刻的认 识,自始至终坚持大力发展经济同时,积极创造就业岗位,优先招 收使用本地劳动力, 并深入细致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 引导他们破 除恋土情结和“高不成,低不就”的守旧思想,积极解决农民就业 问题,这一做法对广大农村发展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一)发展壮大经济,帮助群众就业。潢涌村辖区面积约 7 平 方公里,常住人口 9000 人,外来劳工 1.5 万人。改革开放以来, 该村坚持解决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不随波逐流,不唯上,不畏 难,想方设法摆脱发展中的“路尾、电尾、水尾”等客观因素制约, 开拓了一条以集体经济为主导, 以造纸工业为主体, 以外向型经济 为补充, 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新路子, 集体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2007 年我村集体经济纯收入 2.5 亿元, 村集体资产总额 12.5 亿元。 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 该村高度关注村民的就业出路, 时时刻刻 胸怀算盘,村每征用一分地,都要计算“洗脚上田”的村民人数, 想方设法安排他们就业, 无论是集体办的企业还是外资企业, 村党 委、村委会都积极协调,统筹安排,按照待岗人员年龄大小、文化 高低和各人特长, 科学合理地安排或介绍他们到企业去工作。 如前 几年该村因企业发展,征用了部分土地,造成 70 多个中年农民要 2 放弃锄头,呆在家中等工开,村党委、村委会马上召开两委会议和 企业负责人会议,采用特殊照顾的方式一次性解决了全部人的工 作,顺利将这班农民过渡为工人。村民收入增多了,工作舒适了, 人心就稳定了。 又如, 该村每年都有 160 名左右的大、 中专毕业生, 其中有 100 人左右要回村找工作。 因此, 该村每年的 7 月份都召开 大中专毕业生座谈会, 一则转变青年人的择业观念。 引导其树立扎 根家乡, 发展家乡的理想; 二则对愿意留村工作的毕业生进行岗前 技能培训。 根据这些青年的爱好和特长, 该村都较好地安排他们的 工作, 而且该村不是简单地安置了他们的工作就算, 还结合实际制 定了村干部帮带毕业生成长的培养制度, 让回乡的大中专毕业生从 基层、企业一线工人做起。村则从中挑选好苗子作为会计、出纳、 报关员、厂长的后备人员,然后有计划地带他们与外商及港资、台 资企业的经理、业务人员打交道,让他们尽快熟悉业务。经过一番 培养、锻炼,不少回乡的毕业生当上了企业骨干、厂长经理或村干 部, 形成了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干部队伍也不断成长提高的良 性循环。目前,该村集体企业安置的本地劳动力就有 2800 多人, 占全村劳动力的七成以上, 在外资企业和外出工作的约占三成, 切 实做到只要群众想干事都能解决就业出路。 (二)加强思想教育,引导群众就业。针对一些发达地区出现 部分农民利用土地、房产、红利等得到了一些实惠后,慢慢蜕变成 3 有劳动能力不务农、不读书、不经商、不做工的“四不”农民的现 象。潢涌村对这个问题认识十分深刻,态度十分明确,坚持三大原 则引导农民走上工作岗位。 第一个原则是不搞高福利分配。 该村明 确规定每年集体纯收入除 30%留作教育、治安、民心工程、粮油款 等日常开支外,其余 70%必须用在扩大再生产上,这既有利于营造 积极向上、 艰苦创业的良好氛围, 又有利于实现滚雪球式扩大发展。 起初部分群众对这项规定不理解, 认为既然集体收入多了, 就要多 分配到个人手上。 为切实做通群众的思想工作, 村干部经常深入到 群众当中, 与群众促膝谈心, 形象生动地将村集体比作一个大家庭, 让群众明白当好一个家必须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绝不能走 “舍 本取末,杀鸡取卵”的道理,引导他们逐步破除陈旧的思想观念。 目前, 虽然该村集体年纯收入已超过 2 亿元, 但是群众却未提出高 福利分配的要求, 自觉支持党委和村委会的工作, 靠自己的双手勤 劳致富。与此同时,该村也结合实际注重实现群众的根本利益,公 开向村民承诺了 5 个保证:保证村民有工做、保证人人有书读、保 证村民能解决温饱、保证得病有钱医、保证人人有房住。从 2005 年开始还适当提高了村民的粮油补贴,由原来每人每年 1200 元提 高到 3600 元;第二个原则是加强教育引导。对于个别经多次安排 工作,依然存在“高不成,低不就”心态,迟迟不愿意参加工作的 群众,该村认真做好调查摸底、造册登记,并经常召集他们上思想 4 政治教育课, 村干部还深入失业人员家中与其促膝长谈, 使他们正 确树立“外省员工可以做的事情,我们本地人同样可以做,而且还 要做得更好” 的观念, 努力在全社会形成 “劳动光荣, 不劳动可耻” 的氛围,引导群众积极投身工作岗位,实现人生价值;第三个原则 是提高群众工作的积极性。 该村结合外来员工要安排食宿, 本地工 人不需安排食宿的实际,适当地提高本地工人工资。同时,将群众 是否愿意参加工作作为评选村文明户的标准之一, 大力提高村民参 与工作的积极性,引导群众自觉走上工作岗位。 (三)大力办好教育,提高群众素质。教育是提高人的综合素 质、 为群众就业创业打基础的重要工程。 因此该村一直高度重视和 支持教育事业发展, 每年投入 700 多万元用于改善教学设施和补贴 教师工资,使中小学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小学 2005 年被评为省 一级学校, 村的基础教育水平排名全市上等行列。 同时该村大力支 持和鼓励青少年多读书、读好书,每年举行奖教奖学大会,考上大 专的奖 5000 元, 考上本科的奖 1.5 万元, 考上研究生的奖 3 万元, 考上博士的奖 5 万元, 村每年用于奖教奖学上的资金有 170 多万元, 家庭困难无钱供子女读书的, 该村还借钱帮助其解决困难。 通过以 上措施,在该村营造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培养了大 批高素质人才, 每年全村考上大专和本科的学生有 150 人以上。 这 批高素质人才成了用人单位的抢手对象, 一定程度上既减轻了就业 5 的压力,又推动了经济社会和人的发展能力的全面提升。 二、同心协力,鼓励农民投资创业 一个地方要充满生机和活力,必须让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 涌流,这是十六大报告的精髓。因此,该村从不限民营经济的发展 比例、 发展速度和发展规模, 并积极采取多方面措施鼓励广大群众 投资创业,实行多条腿走路,带领群众致富奔康。 (一)发展股份企业,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为实现集体经济得发 展,广大群众得实惠的目标。早在 1993 年,该村就根据造纸企业 发展前景好, 经济效益稳定, 经村委研究通过推出了部分股份合作 制。精心选择优质的村办项目,允许私人按共担风险、共负盈亏的 形式投资入股, 至目前为止, 全村共有 1473 人自愿入股集体企业, 共筹集了闲散资金 5 亿多元, 用于扩大再生产。 由于该村集体企业 经营得当,路子对头,且严格实行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因此一直 以来股份制投资项目的效益都比较理想, 每年约有 1 亿多元的纯利 润返还给群众。通过这个办法,既实现了集体经济的壮大发展,又 带动了群众的投资创业,引领群众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 (二)转变思想观念,培育群众创业精神。为大力发展民营经 济,培育村民自主创业精神,构建多元化的经济发展体系,该村充 分利用各种途径调动群众创业的热情。一是抓主题教育。以“劳动 为本,创业立身”为主题,通过召开“就业、创业、兴业”座谈会, 6 举办“青年创业论坛” ,开展道德评议活动等,让广大村民充分认 识劳动致富、 创业兴家的意义, 增强创业的自觉性、 积极性; 同时, 积极鼓励有能力的人转变思想观念,大胆实践,投资自办实业,增 强地方经济的活力。 二是抓典型带动。 每年在全村树立了一批艰苦 奋斗、勇于创新、创业致富的典型。通过大力宣传这些典型的创业 历程和成功经验,提高广大群众的创业意识。三是抓学习提高。经 常组织有意自主创业的群众尤其是青年到民营经济发达的地区考 察学习,体验现代企业的劳动氛围,了解企业的基本运作情况,学 习生产技能。通过广泛宣传,使该村想创业的群众解放了思想,开 阔了眼界,激发了他们投资创业的热情。 (三)做好跟踪服务,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为切实支持群众自 主创业,该村在实行思想引导的同时,还积极强化服务,大力构筑 创业服务平台, 为创业者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 一是加强沟通联系。 每年最少召开一次民营企业座谈会, 了解企业的发展情况, 互相交 流经验和信息,指导他们及时把握市场先机,抓住发展机遇,全面 加快发展。 二是做好跟踪服务。 派专人专门跟踪每一个村民自办项 目的手续办理情况,切实为他们解决发展中的用地、用水、用电、 用工和办证等方面的问题, 加快项目的建设。 三是解决民企融资难 问题。村成立了民营企业启动基金,每年 400 万元,由村在集体收 入中提供,用于扶持民营企业的发展,带动村民走共同富裕道路。 7 通过以上措施,该村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至 2007 年底,民营 企业已发展到 80 多家,个体工商户 500 家,注册资金合共 4 亿多 元。 今后,该村将不断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做强集体经济,促进 内外源型经济协调发展, 深入开展好各项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为村 民就业和创业营造更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让村民在农村城市化进 程中得到更多的实惠,扎实推进新农村与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