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地制度改革与农村经济发展有何关联

如题所述

摘 要:建国以来,我国农业制度经历了多次变革,而每次土地制度的变革都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目前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制,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但其在实行过程中业存在一些问题,如小规模生产难以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等。为此,我们必须在稳定集体联产承包制的基础上,根据实际进行一定的创新和发展,以更好的适应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要求。
关键词:土地制度 农村经济 创新 '反租倒包'
'三农'问题是我国历届政府都高度关注的问题,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更应该积极投身于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工作中。解决目前'三农'问题,从根本上讲还是应该从制度创新入手,实现农业现代化,而实现农业现代化是农业由传统型农业向现代型农业的转变过程。但它不仅仅是一个现代生产要素引入或进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要素优化配置或制度创新的过程。作为资源配置基础的一系列基本制度创新中,农业土地制度的创新有着重要的地位。家庭联产承包制的确立,并不意味着农业土地制度创新的终结。在稳定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双层经营体制的基础上,引入新的制度,增加制度的有效供给,推进农业土地和规模化改造、生产专业化改造、服务社会改造、经营市场化改造,从而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我们一项长期的任务。那么我们现在实行的农业制度有必要进行创新吗?如果有,又从哪些方面来进行制度创新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
进入了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它突出地表现在农民增收困难,有些地方农民收入呈现下降的趋势。据统计,1996年底,我国农业经济形势开始发生重大变化。从秋季开始农产品价格总体下滑,这一趋势一直持续了54个月,直到2001年4月,农产品总体价格总指数才缓慢走出低迷,逐步有所回升。这一现象带来的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农民增收困难,整个'九五'期间,农民增收形势一直十分'严峻'。'十五'的头几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问题仍没有明显好转。农业经济发展开始面临资源和需求的双重制约、质量和效益问题凸现。
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还表现在国内和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受制于经济周期的影响。目前我国在经历了经济高速增长之后,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时期,GDP增长趋缓,对于农业,在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和农产品本身收入弹性系数下降的情况下,扩大农产品市场需求难度变大。从国际形势来看,美国经济在经历了近10年的高速增长之后,经济增长速度明显下降,而欧洲和日本的经济增长速度多年来一直很低迷,整个国际市场处于疲软状态。这对我国开放形式的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当前形势下农村经济的发展不可能有很大变化 。
在谈我国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的时候,我国还不能忽视加入WTO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外部冲击,中国加入WTO后,国内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和农产品进出口都必须严格遵守WTO制定的规则。我们剔除其他因素,单就关税削减一项看其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影响。根据谈判承诺,中国将大幅度削减农产品进口关税,农产品平均关税由加入WTO前的21%降低到2004年的14.5%。在我国农业生产还很落后的情况下,农业生产的成本非常高,而国外由于实现集约化和规模化的经营,农业生产成本非常低,这样,在我国大幅降低关税税率后,国外的优质廉价农产品很可能大量涌入,对我国农业发展形成巨大冲击。
以上简单地分析我国农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如何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我们认为只有从制度创新入手,建立一个适合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合理农业土地制度。下面,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建国以来,农业土地制度变迁的历程和其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追答

第一,工业企业龙头带动,以工补农,其优越性主要体现在'补农'上:在土地承包期内,企业每年按粮食效益折算给予每亩地一定的土地使用补偿费,在承包期内,承担全部承租土地的农业税,由企业出资购置万亩造林工程树苗,付给农户栽培和管理费,上述两项补农措施即可使农户每亩土地每年增收200元,同时企业万亩造林工程所获得的收入主要用于赵庄村的发展。
第二,以工扶农促进农业生产。农业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以及政府的补给是行不通的,企业财力的支持是促进农业生产力提高的有效途径之一。赵庄的扶农措施不失为我国工业企业进入农业生产,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
第三,由民营企业成立农林开发公司统一规划,土地集中,村级组织负责管理实施,土地所有权依然归村民委员会,实现土地使用权转移和民间资本的有效利用开发,产生规模经济效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10-30
曾芳芳老师说这题不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