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如题所述

一、握住“自学”的金钥匙
在高效课堂指导下,我认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应成为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一方面,教师得转变观念,相信学生有自学能力,并着力去培养开发他们的这种能力。很多教师对学生一看就明白或稍微思考就能明白的知识去详细讲解,其态度可谓认真负责,但效果较差。一堂课讲下来,结果自己很累,学生也没有尝到学习的乐趣。中国现代百名教育家之一的霍懋征,她从不主张留课外作业,而是靠课上精讲多练,合理组织教学,向课堂要质量。另一方面,很多学生已经习惯了“师讲生听”的被动学习习惯,而今要转变成自己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主动学习,学会学习,难免有些不习惯。针对这种情况,就应给他们指出人的一生中,在教师指导下的时间是短暂的,今后工作的时间是漫长的,而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新知识、新技能、新观念层出不穷,只有自学才能不断获得大量的新知识,创造型地运用新知识,做到生命不息,学习不止,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因此,世界上许多名人都把自己比作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使学生对自学有正确的认识,并渴望掌握这把钥匙。
二、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首先要指导学生掌握自学方法。对于数学来说,良好的学习方法很多,如课前预习让学生在课前完成导学案的预习,既可以保证学生预习的质量(因为各类学生预习所用时间不同,放在课堂上不好把握),也可以节省课堂上的时间,但老师一定要对预习的情况有所反馈;导学案的预习一定要充分:课前学生充分预习导学案,自己解决一部分问题,同时用红笔标出不明白的问题,使对学、群学更具针对性,提高了对学、群学的有效性,节省了时间;预习可以使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提高听课质量。三提前预习学会质疑
在这个学期,我在给学生布置预习时,给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即自学提纲,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使学生学会读书。对学生自学中提出的疑难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讨论,或者通过查工具书进行解决问题,要是这些办法都不行,就留到师生一起解决。目的是使一些浅显的问题得到及时地解决,为继续自学扫除障碍,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应在适当讲解后,引导学生释疑、探索、归纳和总结。
总之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正如古人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习惯的养成在于教师的长期指导和训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8

一、除学生学习的思想漳碍,启发学生学习动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我们现代化教育年代,同时也面向我们九年义务教育,是一项重任。可是,不少小学生却对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视不够,他们认为可以不考试升学,也不必那么辛苦地学习了,有的则认为:学的东西、考的东西太多了,因而产生了各种思想负担和厌烦情绪。由此可见,扫除学生的思想障碍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

二、分发挥教学对培养学生能力的示范性,给予自学提示扫除了学生学习的思想障碍,启发了他们学习的内在动机,但并不是等于就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这仅仅是解决了自学能力的学习态度问题。如果教学只停留在这个层次上,就不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独立自学,学生学会自我反馈信息独立自主学习,这是学生按照教师的“自学提示”主动地感知,理解和分析教材的学习活动。独立自学要有三个保证:时间保证。要给予学生充足的自学时间,引导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参与保证。要让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地自学,积极地参与在探索之中,从探索中获取知识,发展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某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积极意识倾向。它能推动学生去寻求知识,开阔眼界,激励学生用心去钻研、学习,提高学习质量。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学习会更加主动,积极,他会产生愉快紧张的情绪和主动的意志努力状态,从而提高自己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效果。

五、及时正确反馈促信心根据小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要注意教学的反馈,给予及时、正确的评价,使学生认识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要知道学生是十分看重教师对自己学习的反馈即评价的。教学评价不当,否定评价过多,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那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9-19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不得不提到一个特别牛的组织,叫做可汗学院。这是一家非盈利的公益机构,获得比尔盖茨的几百万美金的捐赠。创始人可汗曾分享过几个经验,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分别是以下的几点:

第一、学生可以自主安排学习时间

以可汗学院为例,他们网站上全部视频都是放在网上面,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去选择拉快进度或者回放视频,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传统教育模式的话,不同的学生待在同一个教室里面,大家听着同样的老师讲同样的内容,显然是不对的,因为每一个学生的接受能力跟理解水平都完全不同,而我们现在的模式去强制性的要求学生按照固定的模板去学习,显然是不对的。

第二、就是以游戏化代替课程学习,

可汗与当地学校做过很多有意思的项目,比如学生可能只需要一天花2到3个小时在看视频,剩余的时间他们将在课外活动里面进行实践。有可能是搭建一个机器人,使用的是编程技术,也有可能是通过做游戏了解三角函数,或者七巧板的原理。通过这种游戏化的模式,让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产生对学习的兴趣,产生对学习的欲望。

第三、老师自身的态度

学生考试成绩差并不能代表什么,如果把他直接贴标签,下定义为差学生,那么他的学习动力就会被受到极大的打击。

相反,如果老师能在这个过程里给予鼓励和指导,那么这学生改变的概率会变得大很多。

第3个回答  2020-12-04

家长用这4个方法,培养孩子自学能力,让孩子在学习路上事半功倍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6-12-02
高效课堂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目标的实现等速度快、质量好,即效率高。高效课堂包括教师高效地教和学生高效地学两方面。高效应该是课堂教学评价的最根本的准则;高效应该是课堂教学的永恒追求。我认为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最重要的。一、握住“自学”的金钥匙在高效课堂指导下,我认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应成为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一方面,教师得转变观念,相信学生有自学能力,并着力去培养开发他们的这种能力。很多教师对学生一看就明白或稍微思考就能明白的知识去详细讲解,其态度可谓认真负责,但效果较差。一堂课讲下来,结果自己很累,学生也没有尝到学习的乐趣。中国现代百名教育家之一的霍懋征,她从不主张留课外作业,而是靠课上精讲多练,合理组织教学,向课堂要质量。另一方面,很多学生已经习惯了“师讲生听”的被动学习习惯,而今要转变成自己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主动学习,学会学习,难免有些不习惯。针对这种情况,就应给他们指出人的一生中,在教师指导下的时间是短暂的,今后工作的时间是漫长的,而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新知识、新技能、新观念层出不穷,只有自学才能不断获得大量的新知识,创造型地运用新知识,做到生命不息,学习不止,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因此,世界上许多名人都把自己比作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使学生对自学有正确的认识,并渴望掌握这把钥匙。二、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首先要指导学生掌握自学方法。对于数学来说,良好的学习方法很多,如课前预习让学生在课前完成导学案的预习,既可以保证学生预习的质量(因为各类学生预习所用时间不同,放在课堂上不好把握),也可以节省课堂上的时间,但老师一定要对预习的情况有所反馈;导学案的预习一定要充分:课前学生充分预习导学案,自己解决一部分问题,同时用红笔标出不明白的问题,使对学、群学更具针对性,提高了对学、群学的有效性,节省了时间;预习可以使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提高听课质量。三提前预习学会质疑在这个学期,我在给学生布置预习时,给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即自学提纲,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使学生学会读书。对学生自学中提出的疑难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讨论,或者通过查工具书进行解决问题,要是这些办法都不行,就留到师生一起解决。目的是使一些浅显的问题得到及时地解决,为继续自学扫除障碍,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应在适当讲解后,引导学生释疑、探索、归纳和总结。总之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正如古人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习惯的养成在于教师的长期指导和训练。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