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问题可以将哲学划分为唯心主义、唯物主义以及
二元论。
凡是认为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
第二性的,即意识先于物质,物质依赖意识而存在,物质是意识的产物的哲学派别属于唯心主义;
凡是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即物质先于意识,意识是物质的产物的哲学派别属于唯物主义。
除了这两种根本对立的回答外,还有一种回答,认为物质和意识是两个独立的、互不依赖的本原。持这种观点的哲学流派称为二元论,它是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的不彻底的哲学,最终往往倒向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将世界的本源归结为物质,物质由原材料产生,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认为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具体又分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该流派哲学一直强调感官认知与理性推理及客观证据,由于自然科学发展的局限,该流派在关于世界起源的解释上尚无定论。
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源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唯心主义内容十分之复杂,大体可以分为三类:
客观唯心主义,其包涵了唯心主义的所有共同特点,主要表现在比较古老的“具象神”宗教,强调主宰万物的神灵的客观存在。
主观唯心主义,包涵唯心主义的所有共同特点,认为物质的存在是因为人的意识(而非神灵的)存在。更深入地追究,就是将“认知”与“存在”等价起来,主观唯心主义所讲的“存在”是狭隘的“客体”对于“主体”的被认知。
绝对唯心主义,包涵唯心主义的所有共同特点,
黑格尔在他的
《逻辑学》的末尾对“绝对理念”进行了详尽阐述,但其原文十分之复杂难懂,就连哲学家瓦勒斯、
罗素也难以作出解释。在追究世界的本源元素时“绝对唯心”陷入了与“客观唯心”一样的观点,但不同的是绝对唯心对“神灵是实体”进行了否定。
亚里士多德的“神”以及伊斯兰苏菲主义均属于该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