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绘画兴趣

如题所述

妙计一:利用童话语言用童话的语言指导小朋友不断提高绘画水平,是小朋友容易理解和乐于接受的方式。童话式的评语还能对孩子的每一点发现、创造和进步给与温馨的表扬、肯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妙计二:手工活动也是绘画这里所说的手工活动包括泥工、纸工活动。爱玩泥、撕纸是孩子的天性,手工与绘画相结合的美工活动,不像单纯绘画活动那样追求作品效果,而注重动手操作的乐趣,自然为小朋友所喜爱。更何况,小朋友在捏泥、撕纸折纸、粘贴的活动中所获得的对物体的感知,有助于他们在绘画时表现此物体。例如:为了让小朋友感知、理解对称,爸妈可以先让他们玩染纸。通过折叠、印染等一系列活动,他们感知了对称,在绘画时,对画对称物丝毫不会觉得困难。妙计三: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有些孩子爱画相同的形象,始终没有变化,时间长了容易形成一定的概念或模式这样会影响绘画水平的提高。对于这样的孩子,首先应该去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这是帮助孩子在艺术天地里成长的重要方式。小朋友对图图画画很感兴趣,但由于年龄小,生活经验较欠缺,以及手部小肌肉群发育不完善、手眼协调能力差等因素,导致幼儿绘画作品的形象性及色彩的饱满性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对于小朋友的涂鸦作品,家长不应按照有关美术绘画的要求,生硬地让他们学习兔子怎样画,小草怎样画,而该重视孩子的心理感受及绘画兴趣的培养。爸爸妈妈是与孩子相处时间最多的人,自然也是孩子心目中的依靠,如果在日常生活中能做好以下几点,相信孩子的绘画兴趣及能力都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营造儿童绘画场所很多家长往往把绘画局限于在纸上用笔作画,这种形式的单一性、纸张大小的制约性,久而久之会使孩子丧失绘画的兴趣和乐趣。不妨给孩子丰富多彩的水粉颜料、若干报纸、画笔,把他请到厕所去。在那里,白色的瓷砖是最好的作画场所,而大面积鲜艳的色彩更是孩子们所热爱的。他可以按他心中的想法随意作画,画错了也不用胆战心惊,擦掉就是了。就在这样随意轻松的游戏中,他知道了颜色的变化,提高了绘画的自信心。当然了,树叶贴画、各种印画都能在厕所中进行。给幼儿想象空间这样做的好处不言而喻,语言能力、逻辑能力、想象力都得到了发展,而孩子也会因为你喜欢他的画、懂他的画而更爱你,亲子关系也会更融洽。共同协作完成作品孩子还小,生活上需要大人照顾,很少有机会获得成功感,那么,就和他一起协作画画吧。在这样的对话中,其实你是在潜意识教孩子正确的方法。作品完成后,告诉孩子因为有了他的帮助,这幅作品才那么漂亮。在孩子体验成功感的同时,他的自信心也增强了。有利于右脑发育据研究表明:人脑的左半部是抽象思维,右半部处理总体形象信息。而目前部分家长和教师重视的文字、数字这些教育内容,则使幼儿左脑负担过重,右脑锻炼不足。这种现象有损于幼儿正常的和谐发展。绘画就是用有趣、新奇的刺激,启发和诱导幼儿去感知事物的外形、结构,主要通过想象和形象思维,有利于右脑的发育。锻炼协调性美术教育还要求幼儿手脑并用,不但可以锻炼幼儿的小肌肉群,使手指和手腕协调配合,还可以促进大脑的控制和调节能力,增强幼儿的动作灵活性和准确性。经常锻炼,幼儿就会大胆构思,进一步开发智力,提高幼儿的创造性。曾有文章说,瑞典的小学生三年级前几乎没有文化课,美国的小学生二年级也还是大字不识一斗。他们大部分时间都拿来玩美术、音乐之类。这话可能有些极端,但是人的思维分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智力发展只有两种思维均衡发展才是最好的。不给小孩子机会去自由想象,他的想象力就不会因为学美术而获得提高,他的形象思维就不会因此获得发展。因此,如果少儿学习美术仅限于所谓的基本功,也就是规范技术的掌握,那么他就会丢掉发展形象思维这个更宝贵的机会。培养好奇心喜欢绘画的人普遍具有较强的好奇心,而且常常涉猎面很广,旅游、探险、考古、摄影、民俗、各门类艺术等等,从工作到生活各个方面。这些连带的丰富的兴趣爱好不但可以极大地丰富一个人的精神生活,而且同时也拓展了一个人的发展空间,增强人的社会竞争力。绘画无疑是培养儿童好奇心的有效途径,也是保持人的童心和青春活力的有效途径。绘画应该是一个创造的过程,特别是宝宝绘画,单纯的临摹只会妨碍他的记忆和想象的发挥,也就影响了宝宝创造力的发展。所以,应该珍视儿童画的可爱之处,让宝宝以纯真的感情去表现他们的生活,让他们在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过程中,陶冶情操,启发其潜在的智慧和才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8

绘画其实是孩子的天性之一。

很多幼儿很小就喜欢“乱涂乱画”,家长给他们采购合适的画笔就好。3岁以下的小朋友,手指的灵活度还不高,无毒可水洗的油画棒和粗一些的水彩笔都不错。千万不要因为嫌弃颜料会弄脏衣服和桌面,就制止他们绘画。给孩子们穿上护衣,桌面上铺上桌布或报纸,就可以。这个时期,如果家长愿意,手指画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不在乎画的是什么,画成什么样,让他们习惯绘画这种表达方式就好。

进入幼儿园的小朋友,在幼儿园会开始正式的接触和学习画画。幼儿园里使用较多的绘画工具也是油画棒和水彩笔,有的会结合排笔和颜料。这个时期的小朋友会开始尝试构图。可以让他们多看看画风简单明快的绘本,潜移默化的提高其审美。同时鼓励他们大胆的使用各种媒介去表达,可以是彩笔在纸上绘画,也可以是树干在沙滩绘画,也可以是树叶剪贴画,或者是超轻黏土在纸上粘贴绘画。

不得不提的,非常有效的方法还是给孩子选择一个靠谱的培训机构。所谓靠谱,不是可以让孩子一上课就能有成绩,而是引导孩子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多多利用各种道具和素材,画出自己喜欢的画面来。培训机构因为有专业的团队,会比我们一般家长更懂得如何在这一领域培养孩子的兴趣,引导孩子积极尝试绘画表达!

第2个回答  2018-01-29

虽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人们通常都用电脑码字,已经忘记了书写的快乐。文房四宝,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早已束之高阁,甚至是陌生的,更不能欣赏到书法艺术带给人们从心灵到视觉的冲击,亦或宁静以致远,亦或层峦叠荡,行云流水。我们怎么做才能引导孩子们认识书法,提高学习书法的兴趣呢?

一、从小就给孩子们讲解历代书法大家的故事。让孩子们认识一些书法名家的作品,他们的生平,他们生存的环境,师承,造诣,在日常生活中的轶闻趣事,以及在书法学习过程中的励志故事。例如,王羲之,欧阳询,米芾等。

二、经常带孩子们参观书画展览。使他们能感知到书法艺术的文化氛围,体会到书法的美,书法的.源远流长。

三、讲解文房四宝,告诉孩子们笔墨纸砚的功用,价值,典故。

四、让孩子们多参加学校组织的书法比赛。提高孩子们的积极性,让他们意识到学习书法的优越感。

五、给孩子们报学习书法的培训班。书法的一点一横,起承转折,都讲究笔法,出处,却不拘于格式,讲究超凡脱俗,创新。老师系统的讲解更能使孩子们了解书法的结构布局,体会书法的博大精深。

六、假期多带孩子出去旅游,即能丰富孩子的阅历,又能在游览祖国的名山大川中,欣赏到那一碑一石间的墨迹,浑然天成,鬼斧神功的妙处。

七、多临摹名人碑帖。可把宣纸复在字帖描红,也可照帖临摹。颜筋柳骨,都是很好的范本,行楷隶草,多认识,多临摹。

八、单纯的练字,机械的反复动作,只能让孩子生厌。只有在孩子们体会到书法的意境,书法的灵动,才能激发孩子们的兴趣。作为兴趣爱好,也能使孩子受益非浅,既陶冶情操,又锻炼身体。

第3个回答  2021-11-02
一、儿童喜欢画画,这是出自儿童自身生理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心理需要。我们从事儿童美术教育,必须研究儿童绘画的心理与特点,否则,就不能正确地评价儿童画,也就难以辅导儿童绘画。小学阶段应按儿童的年龄分为三个时期来研究:图式期6-8岁、写实倾向期9-11岁、写实期12岁以后(相对而言,有的会提前或退后)。美术教师应根据儿童不同时期绘画的心理与特点,培养他们的兴趣,才能提高他们的绘画水平。
二、6、7岁儿童处于幼儿期向儿童期转变的阶段,大脑的发育已达成年人的90%,但在心理方面却仍保留着幼儿期的状态,想象力十分发达。他们把画画看成是一种游戏常把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东西混淆在一起。一过7岁,幼儿的这种特征就逐渐减少或削弱,渐渐能客观地、实事求是地认识客观世界,在想象的同时,能按照自己所熟悉的那样去画。随着他们参加社会活动增多和知识面的不断扩大,绘画创作达到高潮,进入儿童绘画创作的黄金时代。他们依靠直觉,加上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和想象,根据头脑中对物象特征形成的概念,凭自己的记忆表达心绪和意象,造型的模式是这一阶段儿童画的一般特征,故称之为图式期。这个时期,特别要求教师和家长千万不能以成人的眼光来评价儿童画作品,也不能让儿童一味地去模仿成人的作品或技法,要顺其自然充分给孩子自由,让儿童用自己喜欢的表现方式画自己喜欢画的内容,这样才不会把儿童喜欢画画的天性给扼杀了。
可以参考参考,现在好像是可以免费试上M/http://www.dfq.com/shaoer/
三、由于儿童年龄的增长,生理的变化,观察能力的提高,判断能力的增强,思维能力的发展不同于前一个阶段,他们开始以客观的态度去观察现实生活中的环境并进行探索,对幼儿时期深信不疑的童话、梦幻开始发生怀疑。对以前自己常采用“古怪”的、“不合逻辑”的表达方式持否定态度,对过去画的那些不合比例、不真实的画表示否定。他们对儿童画表现的天真、幼稚并不喜欢,更羡慕比自己大的孩子以及成人的绘画,对绘画的空间知觉有了较大进步,开始由平面的空间思维向立体的空间思维过渡,故称为写实倾向期。由于这一阶段的儿童画开始追求真实,致使他们那些感人的童趣创作逐渐消失,对绘画的兴趣趋于淡漠,个别甚至视画画为额外负担。这个时期要使儿童的绘画兴趣如同图式期时那样浓郁,这就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提高他们的绘画能力和审美意识,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使他们画出的作品能抒情达意,这样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才会有增无减。
第4个回答  2020-05-15
绘画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幼儿从小就喜欢乱涂乱画,把乱涂乱画作为一种自由的游戏活动。自己想怎么画就怎么画,无拘无束。美术活动恰恰符合幼儿的天性它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欣赏能力,培养了幼儿表现美的能力,也反映了幼儿的本质,通过美术活动能生动形象的表现客观事物,促进幼儿思维、情感等方面的发展,而在绘画活动中兴趣至关重要,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孩子亲身经历,在体验中感到美术活动给他们带来的无穷乐趣,才能让孩子对美术活动感兴趣,幼儿有了兴趣,才有作画的愿望,才能更迅速地提高绘画技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