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份作文素材 有关于西方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的

作文素材,有关于西方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或传统文化的丢失。

江西是文化大省,在古代,江西文化发达。从全国看,江西是文化大省。说江西是文化大省,这是因为江西历史悠久,人文昌盛,又是革命发源地的缘故。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雅片战争以后,遭受战乱和帝国主义侵略,江西文化受到破坏,损失惨重。在广大人民群众努力下,还保存着相当丰富的文化遗存和历史悠久的文化传统。现从总体上看,分如下十二个方面作简略的介绍:
读书成风
江西古代形成了读书成风的优秀传统。不读书,就不能传承历史文化。这种读书的传统起于何时呢?相传最早在江西传播中原文化的,是孔子的弟子澹台灭明,他字子羽,春秋末年鲁国武城人。他的品德才学都好,但貌不扬,孔子不喜欢,于是离开孔子,“南游至江,从弟子三百人”。孔子知道后,作了自我批评,说:吾“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后来,江西人建友教书院纪念他,他的坟墓在南昌二中校园内,文革时被毁(据《史记正义》说子羽墓在山东邹城县,待考)。至今,南昌二中仍然是全省最好的学校。江西历史上出现最早的文化名人是陶潜,即陶渊明,他的品德操行才学都非常好,鲁迅称誉他是“伟大的作家”。他在《五柳先生传》中说:“好读书,不求甚解。”这句话的意思,不是说他读书马虎。他的意思是指汉代经学家们大搞训诂学,作繁琐的考证,浪费大量精力时间,没有必要,提出批评。他如果不“好读书”,不认真读书,怎么能够写出那么多好诗好文来呢!一篇《桃花源记》没有人能超过,包括苏轼这样的大家,模仿的文章,都达不到他的意境。而全国仿制的世外桃源胜境,竟有14处之多,还有人在继续仿制。至于学习、模仿他的诗,那就更多了。陶潜读书,有优良的家庭传统。他的高祖母湛氏,新干人,陶侃的母亲,是中国古代的四大母亲之一。陶侃父亲早逝,她教育陶侃成才,“停杼教子”、“削发留宾”、“土碗送子”、“归还干鱼”等,都是感人的故事。陶侃、陶潜都有珍惜寸阴的精神和传统。陶侃常说:“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陶潜在一道《杂诗》中也说:“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欧阳修的母亲,也是中国四大母亲之一,欧阳修父亲早逝,欧母“画荻教子”,成为千古佳话。清代诗人、剧作家蒋士铨的母亲,“鸣机夜课”,也是教子成龙的贤母。宋代时,饶州人读书,蔚然成风,洪迈在《容斋随笔》中的记载:饶州“为父兄者,以其子弟不文为咎;为母妻者,以其子与夫不学为辱,其美如此。”明代时,在吉州,“序塾相望,弦诵相闻”,“人无贵贱,无不读书”,以至“三尺童子,稍知文章”。母亲督促儿子勤奋读书的风气,一直世代相传。至今高考成绩,江西青少年仍居全国前茅,继承了二千多年读书成风的优良传统。
科举成名
中国从隋唐以后,通过科举制度选拔人才,安置官吏。科举制规定:读书数年的生员,在县一级考试及格者为秀才,在州(郡)、随后为在省一级考试及格者为举人,在京城由礼部主持考试及格者为进士,其中由皇帝亲试,确定为进士中的前三名者,称为状元、榜眼、探花。秀才、举人、进士考试,原则上三年一轮,所以民俗有“状元三年一个”的说法。考中进士者,一般可获得知县的职务,也即有七品官衔。通过文化考试,出任封建社会的官职,比由官员乡绅推荐出任官职,显然是一种进步。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七月下诏,从光绪三十二年起停止科举考试,改由学校教育代替科举制度。由隋至清,历代全国进士计98689人,江西进士10506人,占10.7%。全国状元724人,江西状元41人,占5.6%。江西另有武状元6人。进士最多的县是吉安县,有500余名,拥有400名进士以上的县有南昌、吉水、丰城、安福、婺源等县。这些县在全国一直都是享有盛名的文化县。
作家成派
在历代读书成风的基础上,江西的诗人、词人、作家、戏剧家、文章家众多。如《全宋词》收入江西词家174人,占全书作者的12%,居全国第二位,略少于浙江。在众多的作家中,开基立派的有:以陶潜为代表的田园诗派和隐逸诗派,以晏殊、欧阳修为代表的江西词派,由欧阳修、王安石奠基的主张以理入诗的宋诗派;由黄庭坚开创的倡导言必的据的江西诗派,由杨万里首创的致力清新自然的诚斋诗体,由文天祥、刘辰翁等兴起的爱国诗体,由汤显祖开创的以情代道的临川剧派,由杨士奇等兴起的整洁端正的馆阁书体,由陈三立等兴起的不推崇盛唐诗而模仿江西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05
我看啊,用西餐和满汉全席来比一下就知道了,时间长河中谁变谁不用变。真理自明/
第2个回答  2013-09-05
擦~~ 我发现你就一疼子 到文科班就只认文了?
藤子啊藤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