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

如题所述

四川盆地油苗显示点主要分布于川西北和川南地区,地面油砂油苗显示较多,油气显示层位有侏罗系、上三叠统、二叠系及其以下地层,其中以中上侏罗统油显示点最多。经过2004~2005年对于这些油显示点进行的排查和野外地质调查,发现除川西北厚坝地区和天井山背斜外,其他的油显示点,范围非常小,成鸡窝状,不成规模,有些显示直径只有0.3m,同时含油非常低,不超过0.1%,只是一般的油显示,达不到油砂标准。

(一)厚坝油砂矿

1.厚坝油砂概况

厚坝油砂位于厚坝镇至青林口镇公路之间,由于新开公路露头二维面清整,沿公路和河道两边,沙溪庙下部地层出露较全,地层走向40°~50°,倾角30°~45°,南南东倾,底部为中厚层中粒砂岩,风化强烈,胶结疏松,具交错层理板状层理,上部砂粒较细,见平行层理,为河—湖相沉积环境。砂岩被原油浸染,由下向上随着砂岩变细,浸染程度呈斑块状,向上逐渐变成干沥青脉,上部泥质细砂岩未见油迹,由此说明岩性控油。钻井证实,砂岩厚度27~42m,中部10m 含油最好,为细—中粒含长石石英砂岩;孔隙度15%~20%,残余油饱和度11.2%~30.8%,相对密度0.995。从地面露头观察可知,该砂层厚14~25m,油砂厚5~16m。青林1井砂层厚14m,油砂厚14m,岩性为深褐色中粒长石砂岩。

2.油砂基本地质特征

(1)物性特征。侏罗系沙溪庙组油砂的岩性主要是厚层块状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岩屑砂岩、长石岩屑砂岩。从厚坝地区几个野外露头点所取油砂储层物性样品分析数据结果看,厚坝油砂具有储集意义的油砂,其孔隙度介于9.56%~22.72%,若把几个低孔隙度样品包括在内,71个样品孔隙度的平均值为16.68%;69个样品渗透率值价于0.0586~84.7m D之间,平均值在10.21m D。总体来看,厚坝地区油砂的孔隙度值较高,平均值在16%以上,说明厚坝地区油砂的物性条件优良,储层好。

(2)地化特征。厚坝油砂族组成中饱和烃含量低,胶质和沥青含量高,平均值分别为20.50%和18.54%,最高值分别达30.34%和25.61%。Tissot(1982)指出原油的密度和粘度主要与胶质和沥青质的含量有关,胶质和沥青质的含量越高,密度和粘度越大。无论是地面还是在双鱼石构造埋深达3 208~3 246m的油砂岩中,其饱和烃色谱呈驼峰,除残留部分环烷外,绝大部分正构烷烃和支链烷烃均已消失。

3.厚坝油砂资源计算

青林口—厚坝地区沙溪庙组油砂成单斜断块赋存,由地面延伸于地下,现对埋深0~100m和100~500m埋深的油砂进行资源评估(图7-8)。

(1)油砂分布面积。根据断块成单斜状分布,对地面露头至100m 埋深和100~500m 埋深油砂分布区进行面积估算。0~100m 埋深油砂的分布面积为5.6km2,100~500m埋深油砂的分布面积为32.6km2

(2)沙溪庙组油砂厚度的求取。依地面油砂与钻井相同层位的油砂厚度,埋深0~100m油砂厚度取均值为10.5m,埋深100~500m 油砂厚度取均值为10m。

(3)含油率。埋深0~100m 油砂含油率取均值为6.5%,埋深100~500m 油砂含油率取均值为7%。

图7-8 厚坝油砂平面分布图

(4)青林口—厚坝地区沙溪庙组地面油砂资源评估(表7-11)。埋深0~100m 油砂资源量为802.6×104t,埋深100~500m油砂资源量为4 792.2×104t。

表7-11 厚坝油砂资源计算表

(二)天井山油砂矿

油砂矿所处构造位置属龙门山印支褶皱带天井山复背斜的天井山背斜(见图7-9)。

图7-9 天井山油砂平面分布图

前人(童崇光,1997年)研究认为印支晚期形成天井山隆起上发育的构造圈闭,有过油气成藏过程,曾经是重要的油气聚集带。但是经过喜马拉雅期强烈的挤压断褶抬升运动,使原形成的油藏遭到氧化,演化成沥青,因此先期形成的断层圈闭转化为油气重组分(沥青质)遮挡,即形成沥青封堵,从而形成了现今的天井山油砂矿。

油砂矿储层时代为下泥盆统平驿铺组,沉积相为滨浅海相。据平驿铺组含油砂岩薄片观察,成分以石英为主,颗粒间胶结物甚少(据曹观体等,1959)。经过野外样品的分析测定,砂岩储层孔隙度在3.68%~14.96%(据曹观体等,1959),渗透率高达0.073×10﹣3~562.08×10﹣3μm2(据曹观体等,1959)。

表7-12 天井山背斜油砂资源计算表

按照表7-12中的参数,对天井山矿点油砂资源量进行了计算。埋深0~100m 油砂油地质资源量为4 438.0×104t,埋深100~500 m 油砂油地质资源量为7 910.0×104t,合计12 349×104t。

(三)矿山梁、碾子坝油砂矿

天井山背斜是天井山复背斜的一部分,天井山复背斜较明显且保存程度较好的有三个背斜合一个倒转向斜,即:矿山梁背斜、碾子坝背斜及夹于其间的松盖坝倒转向斜和天井山背斜。

天井山复背斜所属的矿山梁、碾子坝、天井山具有充足的油源,相似的构造样式和演化史、相似成藏条件。目前虽然只在天井山发现了油砂矿,但在矿山梁、碾子坝发育有沥青脉,根据目前所掌握的地质资料来看,矿山梁、碾子坝具有很好的油砂分布远景。评价中按照地表地质情况和其构造特征绘制出了矿山梁、碾子坝预测油砂分布图,将其与天井山油砂矿进行类比,得了厚度和含油率值,估算其资源量。天井山背斜0~100m 埋深油砂厚度平均为24.5m,100~500m 埋深油砂厚度为33.65m,矿山梁、碾子坝取值与天井山背斜相同,含油率取3.05,油砂厚度:0~100m 埋深和100~500m 埋深分别取24.5m和33.65m,预测矿山梁埋深0~100m 油砂油地质资源量为4438.0×104t,埋深100~500m油砂油地质资源量为7 910.0×104t,合计12 349×104t。碾子坝埋深0~100m油砂油地质资源量为4 438.0×104t,埋深100~500m 油砂油地质资源量为7 910.0×104t,合计12 349×104t。

(四)资源评价结果

总的来说,四川盆地油砂分布于川西北地区,有四个油砂矿点,其中厚坝和天井山为已发现矿点,矿山梁和碾子坝为预测矿点,总的地质资源量为37 595×104t,其中含油品位为3%~6%的油砂油地质资源量32 000.17×104t,可采资源量为12 824×104t,含油品位6%~10%油砂油地质资源量为5 594.8×104t,占总资源量的15%,可采资源量2 599×104t,占总可采资源量的13%,全部分布于丘陵地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3-13
四川盆地是中国四大盆地之一,位于四川省内紫色盆地,总面积约26万多平方千米,位于亚洲大陆中南部(北纬28“10`和32.25`之间),中国西南部、囊括四川省中东部,由青藏高原、大巴山、华莹山、云贵高原环绕而成,周围山地海拔多在1000米~3000米之间,面积约为10万平方千米,中间盆底地势低矮,海拔250米~750米,面积约为16万平方千米,因此可明显分为边缘山地和盆底部两大部分。边缘山地区从下而上一般具有2~5个垂直自然带。西北边缘是很长的龙门山脉。
四川盆地底自西向东分为成都平原、川中丘陵和川东平行岭谷。
四川盆地是中国著名红层盆地。地表岩石主要为紫红色砂岩和页岩,这两种岩石极易风化发育成紫色土,紫色土含有丰富的钙、磷、钾等营养元素,是中国最肥沃的自然土壤。盆地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温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盆底高而边缘低,等温线分布呈现同心圆状。夏季平均温度在24~28℃之间,极端高温36~42℃;冬季平均温度4~8℃之间,极端低温-8℃~-2℃。四川盆地年降水量1000~1300毫米,但冬干、春旱、夏涝、秋绵雨,年内分配不均,70~75%的雨量集中于夏季(6~10月)。
四川盆地内还蕴藏丰富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以及盐、磷灰石、硫磺等矿产,其中天然气、芒硝为中国之冠,并有中国重要的锶矿。边缘山地是四川多种经济林木和用材林基地,盆地底部耕地连片,是中国最大的水稻、油菜籽产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