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正反两方面讨论诸葛亮,他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资料不要太多,也不要有文言文穿插描述

根据出师表里的描述,来写这个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历史上真正的诸葛亮,并非演义中所描述的那般完美。
要说到诸葛亮的优点,粗略分大致可以分三点。一是忠心耿耿,二是善于治理内政且较为聪慧,三是品性尚佳。
一、忠心耿耿不必多说,刘备帐下就没有谁是不忠心耿耿的。诸葛亮对刘备、乃至对后来的刘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点是无需置疑的。但有一点不足,由于刘备死前自以为是地留了一手,让李严和诸葛亮同时担任丞相,以免诸葛亮专权,却没想到造成了反效果。刘禅时期的诸葛亮陷入了党派的暗斗中——即以李严为首的益州派和以诸葛亮为首的荆州派——反而导致了诸葛亮为了压制李严而专权,有点宣兵夺主的意思了。我个人认为诸葛亮后期的专权是导致后人对刘禅评价不佳的因素之一。诸葛亮的专权导致了名望低,经验少的刘禅难以有所作为,从这点来看是不利于蜀国的统治的。当然并不是说诸葛亮是故意想要夺权,事实上刘备时期由于诸葛亮名望高,而且智力水平在当时算是整个阵营最高的,所以基本上很多计策都是诸葛亮一个人说了算,刘备一般都是言听计从。所以辅佐刘禅的时候估计诸葛亮也是习惯了,没往专权方面想太多。

二、善于治理内政。刘备取了西川后,西蜀地区便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这点除了刘备的仁政政策外,自然也少不了诸葛亮的功劳。而且在刘备被孙权困在东吴的时候,荆州地区基本都是靠诸葛亮治理的,由此也可见诸葛亮治理的才能。而到了刘禅时期,西蜀基本成为当时三国里百姓幸福指数最高的地区。诸葛亮虽多次出征北伐,但大军所到之处秋毫无犯,蜀军的军纪是最为严明的,这也是诸葛亮的治理有方。
至于说到诸葛亮的智力方面,不否认诸葛亮的确有过人之处,但我只能说是他算是较为聪慧,绝不是演义中所描述的像神人一般。关于这一点,说缺点的时候再细说。

三、品性尚佳。这个是相对一些品性不太好或者是喜欢搞花样摆架子的谋士来说的。要说到品性不算好的谋士,那当然要算郭嘉了。老实说郭嘉恐怕比诸葛亮还要聪慧很多,但从品性来说郭嘉就不及诸葛亮了。郭嘉贪财好色,而且为人放荡不羁,跟曹操真是绝配。相反,诸葛亮本身就是隐士风格,温文柔雅,这跟刘备倒是很配。而说到摆架子的谋士,那也是一大把,这里就不举例了。总之,从人品上来说,诸葛亮算是正人君子。

至于说到诸葛亮的缺点,恐怕都得在他的智力因素中来找。
撇开演义中诸葛亮的形象,仔细想想,其实诸葛亮的军事谋略真的很一般。
赤壁之前,刘备一直都是败逃的。先不说火烧新野的真实性是多少,就算再这么夸大,给曹军造成多大伤害,败了就是败了。
赤壁之战时,演义把大部分功劳献给了诸葛亮。而事实上,周瑜才是赤壁之战最大的功臣。撇开草船借箭、借东风的段子,水军是周瑜指挥的,苦肉计是周瑜用的,火计也是周瑜想的,诸葛亮基本上就没干什么了,华容道埋伏也把曹操给放跑了。
三足鼎立的局势也不是诸葛亮一个人说了算的,没有鲁肃的支持,孙刘早就翻脸了。
取西川是刘璋帐下有人不满,给刘备做内应,才让刘备成功取了西川。而且后期还有了法正、李严、庞统等人,诸葛亮已经不算是刘备帐下智力最高的了,取西川他的功劳不大。
镇守荆州的也是关羽,关羽大败于禁跟诸葛亮也没什么关系。
刘禅时期,诸葛亮五次北伐都失败了。苛刻点说,除了收了个大弟子姜维和他的好基友夏侯霸,北伐真没什么成果。相反,还折损了大量兵力,让国力逐渐衰微。
而且大弟子姜维更水,长江后浪推前浪,名师出高徒,十一次北伐全是卖萌,最后还给魏国反咬一口,最终导致蜀国灭亡。

另外,诸葛亮识人的水平也很一般。魏延、马谡是经典的例子了。至于大弟子姜维,如我上面所说,也不是什么给国家做贡献的人。
而且诸葛亮恐怕心胸也不是特别宽敞的人,庞统的死跟他有没有关系我就不乱下结论了,李严绝对是他搞下来的没错吧?虽然他不争皇权,对刘氏父子是忠心耿耿,但他却暗中和臣子争权,想要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怎么感觉有点像当初拥护汉帝的曹操了~

虽然您是说要根据出师表里的描述来写,但很抱歉,出师表是诸葛亮本人所写,您觉得能从中得出他的缺点能有多少呢?优点的话恐怕也就“忠心耿耿”四字可以总结了。所以这里个人总结了各方面的信息供您参考,您可根据需要适当取舍。

假如我的回答解决了您的问题,请采纳并给个好评哟亲~
(注:希望匿名发求助的网友不要坑人不采纳,码这么多字真心不容易,希望您能珍惜答题人的劳动成果。如不满意可以追问或者驳回,但请不要放着没有回应。好人一生平安,谢谢您的合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23
诸葛亮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诸葛亮,你知人善任用的马谡临阵脱逃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 “你一儿子被奇袭不好好守城出去送人头了!”诸葛亮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 “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儿子抱着孙子出去送人头,被人吊着打。”诸葛亮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武侯的事情不能算差……天分!……我儿子不如司马两兄弟,能算教育不好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甲首三千是真”,什么“斩俘万计是假”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诸葛亮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诸葛亮,你知人善任用的马谡临阵脱逃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 “你一儿子被奇袭不好好守城出去送人头了!”诸葛亮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 “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儿子抱着孙子出去送人头,被人吊着打。”诸葛亮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武侯的事情不能算差……天分!……我儿子不如司马两兄弟,能算教育不好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甲首三千是真”,什么“斩俘万计是假”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手机码字原创,转载容易引战别乱发
第2个回答  2013-09-06
对诸葛亮:
军事上的成就

1.诸葛亮勤于思考,注重革
械、装具。研制了一发十矢
和适
区运输的
等作战工具。并改进
,增强了蜀军战斗力。好兵法,推演
作“
”,为后世传扬。

2.在治军方面,诸葛亮重视部队的节制和训练,主张以法治军,讲究为将之道。

3.作战时,诸葛亮用兵力主
,谨慎从事;每战力求速决;重视后勤,常年派官兵千余整修
,确保
生产;每次退却时都十分慎重,采取在山地设伏等手段,以掌握主动,保证安全。

4.战略上,诸葛亮未出世便知天下三分,他在《
》对当时形式的分析可谓
;而且善观大势,始终坚持联吴抗曹,致蜀汉得与魏、吴鼎立。

不足之处

1.用人上的失误。首先是让关羽镇守荆州,关羽性格高傲,刚而自矜,
。关羽失荆州,使诸葛亮在《
》中两路出兵北伐的设想变空,并使
在今后的战争中始终处于背动地位。其次是用


自幼熟读兵法,好论军计,甚为诸葛亮所器重。但刘备觉得

,临终时曾对诸葛亮说:“马谡
,不可大用,君其察之?”诸葛亮却
,还经常同他谈论兵法,有时
。丧
,使诸葛亮的主力侧翼受威胁,整个作战计划遭到破坏,被迫撤军。

2.对于人才的限制。诸葛亮辅政后,
,都要亲自过问,这看上去很令人钦佩,但无意中却限制了人才的发展。经如任免一个县官的小事,诸葛亮也要亲自处理;军中“二十罚已上皆自省览”。结果诸葛亮死后,
人才
,造成“蜀中无大将,
当先锋”的局面。

3.用兵上的失误。“诸葛一生唯谨慎”,用兵谨慎,这是诸葛亮的优点,也是他的缺点。用兵应以慎为主,以奇为辅。奇正并用,并能建大功。时
曾提出自率万人,偷袭
,诸葛亮认为此举草率,未同意。后
灭蜀,正是用偷袭之策。
在给其弟
来的信中说:“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
·宣帝纪》)。此话虽有夸大,但也反映了一定的事实。

后人特别推崇诸葛亮的

,将其视为智慧化身。小说《三国演义》更是将其神化,其情节更是广布人口。其“
”的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在《三国志·
》中,对其评价如下:诸葛亮之为
也,抚百姓,示
,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