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里有没有姓狗的

如题所述

百家姓里没有姓狗的,但我国有狗这个姓氏。

百家姓成文于北宋初,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68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124个。里面并没有狗这个姓氏。

狗姓,中国姓氏,汉族、傈僳族均有此姓,仅在河南郏县和周口、山西长治、云南泸水等地有此姓。狗姓有一说是因得罪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而遭罚,赐姓狗,唯后人因其不雅,已改为谐音的苟。

扩展资料

十二生肖稀有姓,两岸皆有后人:

除常见的牛、龙、马、羊之外,其余生肖虽占少数,但还没有消失,在两岸皆有后代。

在贵州的彝族中尚有鼠姓一族;虎、兔两姓不仅在四川、山西两省找得到,台湾也有少数民众姓虎、兔;源于上古时代的蛇姓,曾因被人尊崇而为贵族姓氏,但后来蛇的地位不再显赫,许多蛇姓人纷纷改姓畲;猪姓起源于三国时期,如今贵州六盘水地区尚有40多人姓猪。

据大陆人口普查结果显示,现在仍有少数姓猴的民众,台湾在过去“内政部”的调查中,也曾有猴姓存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狗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百家姓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十二生肖稀有姓 两岸皆有后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21

百家姓中没有狗姓,汉朝就曾有此姓氏,到南宋基本少见。汉族、傈僳族均有此姓,仅在河南郏县和周口、山西长治、云南泸水等地有此姓。

《百家姓》是一部关于中文姓氏的作品,按文献记载,成文于北宋初。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

全部百家姓

扩展资料:

百家姓由来

北宋初年,钱塘一书生编撰蒙学读物,将常见的姓氏编成四字一句的韵文,像一首四言诗,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读来顺口,易学好记。由于内容与姓氏相关,后人将其整理为百家姓。

《百家姓》的前几个姓氏的排列是有讲究的,如赵是指赵宋,既然是国君的姓,理应为首;其次是钱姓,钱是五代十国中吴越国王的姓氏;孙为当时国王钱俶的正妃之姓;李为南唐国王李氏等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百家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狗姓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6-27

百家姓中没有狗姓,汉朝就曾有此姓氏,到南宋基本少见。汉族、傈僳族均有此姓,仅在河南郏县和周口、山西长治、云南泸水等地有此姓。

据考古及基因研究显示,中国人的姓氏起源并非只有一个地区,而是存在多地区多起源的趋势。全基因组基因分型研究表明,远古时期亚洲人沿着从南往北的路线迁徙,才形成了如今的东亚人群。在文字资料的记述以及传说中,亦有中国人是从北往南迁徙而形成的说法。

扩展资料:

百家姓背景:

《百家姓》既是一本启蒙教材,也是一本记录中国姓氏的书籍。其内容来源于姓氏的发展。在《百家姓》之前,有关姓氏的文字记载可以上溯至商代甲骨文

战国时有史官编著的《世本》, 记载黄帝至春秋时期诸侯大夫的姓氏、世系、居邑等等,可惜到宋朝已经逐渐毁坏。

据历史文献的记载,姓氏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度时期,中国早起出现的姓氏都是女字旁或部首,如姬姓、姚姓等。当时的姓是作为区分氏族的特定标志符号,如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

传说黄帝住姬水之滨,以姬为姓;炎帝居姜水之旁,以姜为姓。皇天以大禹治水有功,赐姓为姒。此外,部落首领之子亦可得姓。黄帝有二十五子,得姓者十四人,为姬、酉、祁、己、滕、任、荀、葴、僖、姞、儇、依十二姓,其中有四人分属二姓。祝融之后,为己、董、彭、秃、妘、曹、斟、芈等八姓,史称祝融八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百家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狗姓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6-27

百家姓里没有狗姓,但确有“狗”字姓氏

相关介绍:

狗姓,汉朝就曾有此姓氏,到南宋基本少见。汉族、傈僳族均有此姓,仅在河南郏县和周口、山西长治、云南泸水等地有此姓。

《百家姓》虽称为”百家姓“,但并非只有一百个姓。《百家姓》文中的姓氏次序也不是按姓氏人口实际排列。根据渊源出处的不同或其特征,《百家姓》中所列姓氏可以分为16种,但《百家姓》中没有狗姓。

扩展资料

相关背景:

已知最早的印刷体《百家姓》是在元朝(公元十四世纪初)出版的,它根据汉字和蒙古字的语音、笔画对应而成。但是元朝的版本并不完整,流传已久的《百家姓》直到明朝才算收录完整。

作为姓氏文化中,《百家姓》是一种特殊的历史文献,记载了中国姓氏的发展,它与姓氏家谱、方志、正史构成完整的中国历史,是中国珍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姓敬者为避名讳后晋高祖石敬瑭名,改敬姓为苟姓(《齐东野语》),而非狗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狗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百家姓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04-07

有姓狗的。

狗姓,中国姓氏,汉朝就曾有此姓氏,到南宋基本少见。汉族、傈僳族均有此姓,仅在河南郏县和周口、山西长治、云南泸水等地有此姓。

狗姓起源不详,但汉朝就已有此姓。汉朝有狗未央,此人见于《印薮》一书,其后人皆以“狗”为姓。因此姓也容易被人当作笑柄,所以不少人都改成了同音姓。


扩展资料:

狗姓的来历传说

自应劭《风俗通》、范晔《后汉书》记述了高辛帝女配盘瓠的神话传说后,史籍中多有关于“盘瓠蛮”的记载。如《水经注》卷三十七曰:“今武陵郡即盘瓠之种落也。”

《南史》卷七十九载:“荆雍州蛮,盘瓠之后也。”《通典》卷一八七记述南方蛮夷“其在黔中、五溪、长沙间,则为盘瓠之后。”《文献通考》卷三二八云:“盘瓠种,长沙、五溪蛮皆是也。”

由此可知,秦汉时期,在荆州、雍州和黔中、长沙、武陵五溪地区,居住着一个庞大的以盘瓠为图腾的民族集团。盘瓠何许人也?应劭的《风俗通》,东晋史学家、文学家干宝《搜神记》和范蔚宗《后汉书·南蛮传》等皆有记载,其中《后汉书·南蛮传》记载最为详尽。

所谓“汉有大臣狗未央”虽不见载于正史,但狗未央也许确有其人。但是,狗未央并非姓名,而是其人的代称。所谓狗未央,即是在未央宫(代指汉朝宫廷)担任狗监的小官的代称。因此,以狗监为职业的“狗未央”的出现,乃是以职业加名字为其称呼的稀松平常之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狗姓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