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安的地名

如题所述


连江县贵安温泉旅游区管理委员会成立于2006年,为连江县人民政府派出机构,负责贵安温泉旅游区的服务、建设和管理。
连江县潘渡乡贵安村位于福州北峰山脚下,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古代的贵安,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尤其古驿道的开辟,曾是福州通往外界的重要门户。但人们羡慕贵安,赞美贵安,并不仅仅因为她优越的地理位置,更重要的是她优美的自然环境。贵安盆地的地层下蕴藏着丰富的地热资源,是全国闻名的地热集中区之一,贵安村境内有被誉为“福建温泉之乡”的贵安温泉。贵安村总面积0.7平方公里,温泉日合理开采量7000吨,水温63℃~92℃,其中富含数十种对人体有益的矿元素,早在公元1057年时就已被开发利用。此外,贵安村地处敖江畔,造就了山、溪、湖、泉、滩等多种自然景观,加之森林覆盖率近80%,旅游资源相当丰富。 贵安古代是福州通往浙江温州的省际驿道,宋代之前就在贵安汤岭设有驿站,始名温泉驿。南宁淳熙间(1174—1189年)改名陈山驿站。连江及闽东一带与福州官府的夫役、学子、商贾人等往来,都要经过贵安驿站,在这里休息、用餐、沐浴及补充马料。汤岭的天然温泉溢出地表,正是往来人员用以洗涤消乏的好地方,因此古代贵安车水马龙、热闹非凡,汤岭至贵安曾开设不少茶馆、客栈、寺、亭等,接待各地宾客。但时过景迁,明代后驿站撤销,以往邑宰参谒上司、夫役公务往返,中午饭菜等均由官府设的驿站供给,几百年来已迄沿成例。驿站撤销后,接待官府往来人员转移到光临里(古代基层政制,相当今之乡镇一级)负担,开始时里中富户尚愿出资供给,后来应付不了就转嫁到民众头上,群众叫苦不迭。至清康熙癸亥二十二年(1683年),新任连江知县王仁灏(江苏无锡人),知此情形,下令革除这一弊端。里中群众感念其德,遂勒石碑纪之。说明即是封建官员,只要为民兴利除弊,人民都不会忘记他。至今这块碑记仍竖在贵安村田野中。碑文:连江光临里,值省道之冲,凡邑宰参谒上司及公务往返,中伙概出本里,现役益创。自明季,里中富室友之私敬也,迄沿成例,吏书夫役供亿浩烦,里民病之。无锡王候仁灏,字遹林,来宰兹邑,廉其情,饬示禁革,夙弊顿除,勒石志德云。清康熙癸亥正月吉旦光临里士民公立。
贵安因“贵人安康”而得名。
宋代理学家朱熹在此地结庐、修养、讲学期间深受贵安先民的拥戴。特别是他所提倡的“明义理”“崇道德”“重实践”“图上进”“讲文明”等理学道理,通俗易懂,很受人们的欢迎。贵安因“贵人安康”而得名。他走后,人们为抒发对这位伟人的敬意之情,永远地缅怀他,便自发地在贵安主村中,建了一座占地面积约为300平方米,木制的“朱文公祠”。祠的正中堂上还立着一尊朱公全身塑像,其神情尊严肃穆、泰然自若、栩栩如生。身像前放着一长方形长得石制香炉,祠的两侧房也摆着香炉。每逢过年做节,附近的许多信众都纷纷慕名前来敬香拜神,以表自己心中的敬意之心。
民国后,这里便成了学堂,成了潘溪两岸畲汉两族人民文化教育的重要摇蓝。但即是这样,周边的信众们仍借佳节之际,给朱公烧香不断。文革期间,有人生怕石制横匾“朱文公祠”遭砸破坏,便将其从门亭上放下,掩藏在学堂的僻处,至今还保存无损。
历史沧桑,天翻地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来,贵安人民在政府的支持下,自己集资建成了一座崭新的校舍。学校搬迁外移,从而才能有效地保护了年久失修的一座四扇三间的“朱文公祠”。漫步在这个岁月沧桑的古乡村,流连着这仅存的历经风雨洗礼的“朱文公祠”遗物,我们似乎能够发现地处南国水乡的贵安演变轨道,不就是体现一个“贵”字吗?
现今的贵安村已经飞速发展,人口众多,交通便利,与福州市区仅有一座北岭之隔,距离28公里,(贵新隧道西绕城高速开通后仅有12公里距离),已成为福建省重点旅游开发区之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