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河豚欲上时的欲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欲(yù),汉字,指想得到某种东西或想达到某种目的的要求,也指婉顺的样子,此句中指将要。

正是河豚欲上时,出自宋代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

原文

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 〔宋代〕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译文】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长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注释】

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钱钟书《宋诗选注》中为“晓景”。诸多注本,有用“晓景”、有用“晚景”,此从《东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
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创作背景】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苏轼于公元1085年(神宗元丰八年)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为惠崇所绘的《春江晚景》两幅所写的题画诗。一说此诗作于江阴。本首诗是其第一首。

【赏析】

“正是河豚欲上时”画面虽未描写河豚的动向,但诗人却从蒌蒿丛生、芦苇吐芽推测而知“河豚欲上”,从而画出河豚在春江水发时沿江上行的形象,用想象得出的虚境补充了实境。苏轼就是通过这样的笔墨,把无声的、静止的画面,转化为有声的、活动的诗境。在苏轼眼里,这幅画已经不再是画框之内平面的、静止的纸上图景,而是以内在的深邃体会和精微的细腻观察给人以生态感。前者如画,后者逼真,两者混同,不知何者为画境,何者为真景。诗人的艺术联想拓宽了绘画所表现的视觉之外的天地,使诗情、画意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7-30

正是河豚欲上时的欲的意思是“正要”,“想要”,“将要”,河豚是一种鱼,味道很鲜美,但是有毒。

很多人读到古诗”正是河豚欲上时“这句诗的时候,对其中的”欲“字理解得不是很透彻,究竟这个”欲“字是指欲望还是打算的意思?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吧。

详细内容

    01

    《惠崇春江晓景》是宋代诗人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02

    原文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03

    译文:竹林外有新开的两三支桃花,鸭已知道水暖了,在水中嬉戏。水边蒌蒿满地都是,这时正是河豚鱼到上水产卵的时节。

    04

    作品创作背景:

    惠崇是北宋能诗善画的僧人,以工于小景见称。东坡此诗题在他的《春江晓景》画上,非但状其形,而且传其神。桃花在竹外,写出了相互衬托的艺术效果。苏轼另外《和秦太虚梅花》一诗中也有“竹外一枝斜更好”之句,可见是他的得意之笔。春江水暖,鸭子先知,写鸭子对水温的感觉,完全是由画面上鸭子的嬉水神态联想出来。

    05

    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上:指逆江而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