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能否抗衡大蒙古国成吉思汗呢?

如题所述

这是一个三千多字的长回答,我们将综合对比唐朝、蒙古、吐蕃三国的君主、将领、国家特征、军事潜力和战争态势,如果您对这种假设没兴趣,不看也罢!

我看了前面的回答,大家的视角都局限于唐和蒙古的对比,但别忘了,西南的高原上还趴着一头藏獒呢!

如果把吐蕃作为一个变量加进来,唐、蒙古、吐蕃的三国演义会更有趣。我们就来关公战秦琼的分析一下,这个有意思的假设。
既然是关公战秦琼,那就把最强的拿出来比划一下,元顺帝、唐哀帝还是在一边先凉快会儿吧,都是躺地上挨揍的货,轮不到您上场。

先有请三位当时的一哥,李世民、成吉思汗、松赞干布。

这三位君主都是各自王朝最强悍、最有进取心的王者,也都是一路荆棘、血山尸海中走出来的。

所以,不论是从掌控能力和对战场的理解来说,应该是不相上下、难分伯仲。

分别看看这三位的手下:
成吉思汗账下速不台、哲别、哲里麦、博尔忽、博尔术、木华黎、赤老温,再加上几个儿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托雷,可谓猛将如云。

李世民手下的李靖、徐世绩(李绩)、侯君集、苏定方、裴行俭、契苾何力、李道宗,随便哪一个拿出来,也都是威名赫赫的一代名将。

史料上关于松赞干布时期的吐蕃将领记载比较少,但吐蕃当时正处于第一次疆域扩张期,仗肯定没少打,只是我们不清楚。

按时代来说,爆锤唐将薛仁贵、王孝杰的吐蕃军神论钦陵,还不到登场的时候,但既然成吉思汗都和李世民碰上了,算上他倒也无妨。其实,他老爸禄东赞(噶尔·东赞)打仗也是一把好手,只不过我们对他主要的印象,都是《步辇图》里的文成公主求亲大使。

吐蕃重甲骑兵壁画

再说说三个国家各自的特点:
唐朝是一个农耕为主的国家,蒙古则是纯粹的草原游牧民族,这两点估计大家不会有什么异议。

但吐蕃的情况可能和大多数人印象中的不太一样,吐蕃是一个农耕、游牧混合型的国家,既有大面积的农田,也有大面积的牧场。所以,吐蕃国内手工业水平,包括冶铁、制革等方面,虽然不及唐朝先进,但肯定比蒙古强很多。

从这角度上说,军队的武器装备质量应该是唐朝最优、吐蕃次之、蒙古最差。但考虑到成吉思汗所处的时代较晚,当时蒙古军队中已经有了成规模的重甲骑兵,其实三方在军事技术方面依旧是平手。

蒙古的轻骑和重骑

再来对比一下三国的用兵方略:
蒙古擅长千里奔袭、分割战场、重骑突破、追亡逐北,代表着最典型的游牧狼群战术。

吐蕃也差不多,自从平灭吐谷浑后,掌控青海草场,进可攻退可守,也擅长来去如风的大范围转移机动。

唐蕃大非川之役就是最明显的例子,吐蕃军队在论钦陵的指挥下,用少量军队牵制疲惫唐军之余,瞬间便集重兵突袭唐军辎重,而后四野围合,终成大胜。

而在川西群山之间,唐蕃两国打的极为艰苦,拼死缠斗了百余年,反倒是唐军渐渐占了上风。由此可见,吐蕃军队长于野战,困于攻坚的特点。

唐朝重骑兵陶俑

最后,我们来说唐朝。
唐朝初期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不像农耕文明的朝代了。从军事表现上看,早期唐军最擅长居然是骑兵突击战术,初唐名将个个都是运动战的好手,尤其是托塔天王李靖同志。

纵观李靖一生的战绩,披坚执锐、攻取坚城从来都不是他的强项。刚出道时,主持平萧铣之战,就因为萧铣固守险塞,李靖迟迟不能得手,差点被李渊给剁了。

但之后在灭东突厥、平吐谷浑的战争中,李靖充分展示了他的战争艺术,全是千里奔袭,一击而定。

大概是李靖的战绩太过斐然,导致在他账下的大将李绩、侯君集、李道宗、苏定方全都学了个明白。之后在平灭西突厥、开拓西域的战争中,唐军每有大胜,无不是李靖骑兵奔袭战术的案例。

另外,唐朝初期并不缺马。

唐朝从贞观年起,就实行了“监牧制”,至唐高宗时,已有战马七十万六千匹。巨量的战马配以百战老兵,唐军的骑兵是一支令人生畏的力量。

由此看来,三个马上君主,带着一大群喜欢打运动战的名将,再加上所处时代最好的骑兵军队。这场草原盛会,不知道要迸裂怎样的血色之花。

唐明光铠

最后一个最不好对比的国家实力问题了。
我们说这三个帝国之间的对抗,指的是战略,而不是战役。

体量如此巨大的三个国家(吐蕃全盛时疆域也称扶摇万里),不会因为某场战役的败落,便会就此沉沦,除非是秦赵长平之战,这种双方拼尽全力对赌国运的战争。

蒙古实在是没和唐朝动过手不好对比,我们先来说比划过的。

唐蕃两国在二百年的交往史上,比划了一百九十多次。纵观整个战场态势,基本走出了一条初期双方僵持,中期唐朝躺地上挨揍(安史之乱后),后期再度僵持的曲线。

但需要注意是,唐朝即便受安史之乱影响,黄河流域彻底打烂,七八年间损失两千多万人口的情况下,仅靠江南、蜀地的税赋,凭借盐铁税制改革,依旧支撑了一百四十多年,并最终生生拖垮了吐蕃。因此,唐朝的战争潜力和国家动员能力,完胜吐蕃是毫无疑问的。

再来说蒙古,成吉思汗时期的蒙古帝国实力应该远强于突厥。

虽然双方都是游牧民族,在军队组成和战法上难说孰优孰劣,但有一点蒙古帝国远超突厥,这就是蒙古帝国有成吉思汗。

说实话,游牧民族最强的武器不是快马弯刀,玩刀子这种事儿,哪个时代的游牧部落都玩儿的无比纯熟,游牧国家的核武器是团结!

受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方式影响,游牧部落间的疏离几乎是天生的。而贫瘠的自然生态又让游牧民族地方自然灾害的能力极为孱弱,因此各部落之间互相劫掠,几乎个个都是血仇。

因此,中原汉民族国家对付北方游牧部落,最毒辣的计策不是不卖给你铁锅,而是离间,拉住一股势力一起揍另外一股势力。

唐朝用的就是这条毒计,先是与薛延陀结盟一起揍东突厥的颉利可汗。随后,又联合薛延陀的小弟回纥(那时候还不叫回鹘),一起揍薛延陀。就这么纵横捭阖间,唐朝把北方最大的两个游牧势力都给弄没了。

成吉思汗可不是,东突厥、薛延陀可汗这种数量级的英雄。当他在斡难河(今鄂嫩河)源头竖起大纛时,所有蒙古部落的首领都拜服在他的脚下。

这才是蒙古帝国军队能够狂飙突进,征伐四方的根源,而不是蒙古军队的马有多好,刀有多快。

如果换成蒙古帝国和唐朝相遇,双方还真有一番较量的余地。当然了,唐朝刚建国的时候不能拿出来比,颉利可汗都曾饮马渭河,叫李世民出来聊天。

以当时唐朝急速勃起的态势来说,金国、西辽自然远远不是对手,所以,蒙古帝国对他们碾压式的优势也不能套在唐朝身上。同样的,唐朝动动手腕,就肢解了东突厥和薛延陀的案例,也不能放在蒙古帝国身上。

因此,双方最大的可能是,在从辽东到西域数千公里的战线上反复拉锯。其中,辽东地区距离唐朝中心太远,在蒙古的重压下很可能会失守,五征高句丽就更不用想了,估计弄死高句丽的也得是成吉思汗。

但河东道(山西)、关内道(内蒙河套地区)、河西走廊是唐朝肘腋之地绝不容有失,两国争夺极有可能围绕这些地区展开血腥的争夺。

但还是那句话,唐朝的战争潜力不是蒙古帝国能比的,就算蒙古帝国和吐蕃加一起,都无法和唐朝拼消耗。而且,如果一旦蒙古染指西域,马上就会和吐蕃迸射出火花。

松赞干布时的吐蕃可不是凉州会盟时的吐蕃,两个巨人掰腕子谁赢谁输还真不一定,就算成吉思汗能赢,也得崩掉几颗牙齿。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唐朝在北方和蒙古打,在西南和吐蕃打,吐蕃和蒙古在西域(新疆)打的三国演义套路就成型了。

最后谁能赢呢?真没准,就看谁合纵连横的策略好了。别忘了,当时中亚还有个叫大食的老大呢!

云南山里面那个叫南诏国的小弟也在成长中,您还别不把豆包当干粮。在天宝年间,南诏国可是爆锤了唐军(天宝战争),十万唐军全军覆没。这个小而弥坚的小弟,如果放在三国之争的大棋盘里,没准也能上台比划两下。

吐蕃骑兵复原塑像

按正史来说,649年松赞干布、李世民先后去世,吐蕃倒是没受什么影响,禄东赞掌控大权,摆平了所有事情。

唐朝没了李世民,可是有点走下坡路的模样。但你得这么想,李世民这种人,国家什么事都没有,周边该干服的都服了,活着也没啥挑战,干脆吃点药,死了算了。

但既然整个蒙古帝国都穿越过来了,李世民时时刻刻面临北方的重压,说不定一咬牙还能多挣巴几年,那可就没有武则天什么事儿!哈哈哈!

假设太多了,再瞎掰也没啥意思了!
公允的说,如果这三个强者迎头撞在一起,谁想弄死谁估计都难,很有可能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

既然如此,和亲说不定,还是最好的解决手段,倒不是说老爷们干不过了,让女人上,而是这种方式,对国家来说成本最低。

毕竟边境上动刀兵,死的可是成千上万条人命,和亲哪怕只是维持短暂的和平,也是万家生佛的好事。

就像文成、金城二位公主入藏,保持了两国三十多年的边境和睦,这可是整整两代人的命运。

至于两位公主幸福吗?可能幸福,也可能不幸福。

但在古代,生在贵胄之家的女儿,有权利选择幸福吗?纵观整个中国古代历史,有几个贵胄之女有权选择幸福?!

您都看到这儿,觉得写得还中,帮忙转个发呗!也不花您钱!哈哈哈!

展开阅读全文
赞同0
97条评论

世界人文历史
关注
如果唐朝统治中国,蒙古根本发展不起来,也就不会有什么成吉思汗了,只会有天可汗。

蒙古人是怎么发家的呢?就是因为中原王朝管不了它。辽国灭亡以后,女真金国只得到了远东地区和辽东河北一代,没有控制蒙古高原,连基本的羁縻统治也没有建立。金国、南宋、西夏、西辽、大理各自为政,均无力干涉蒙古高原上各部落的更替。从12世纪后期到13世纪,蒙古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展起来的。

唐王朝在民族政策上始终采取恩威并施的方式,通过联姻和战争分化游牧民族。无论是契丹、靺鞨、室韦、回鹘都在唐朝没有发展起来。两宋的影响力有限,守内而虚外,只能眼睁睁看着游牧民族壮大而无能为力。契丹族和党项族都曾是唐朝的附庸,但都曾为了宋朝的强敌。晚唐时期,无论吐蕃和回鹘如何强盛,均无法消灭唐朝。强盛的吐蕃、回鹘、南诏都与残唐的斗争中先后瓦解了,正是因为唐朝对于游牧民族的壮大一直没有置之不理。

唐朝灭亡时,国内虽然军阀割据,但无论是漠北,辽东还是云南和西藏,都已经没有了强大的政权,唐朝在自己最后的阶段依然把周边的强敌拖垮了。契丹族就是趁着唐亡后中原内乱,没有办法管理漠北的各游牧民族,这才重新发展起来的,而党项羌(西夏)则是趁北宋中期以后,西北边防松弛才坐大起来。可以说,唐朝灭亡时,没有给五代遗留下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否则在唐朝灭以后,就会出现游牧民族吞并中原的状况。

打开app阅读全文

莫兮哥
生活领域创作者
关注
首先,王朝的对比应该是两个朝代最强时期的对比,否则拿南宋最强时对末代元朝,也是必胜。其次按照题目的理解是最强唐朝能否抗衡最强蒙古,还是对抗最强元朝?

如果说对抗最强蒙古,毫无疑问我选择唐朝胜。原因有三:① 成吉思汗时代,其蒙古国骑兵顶多十万,就算加上后期他西征收了些二鬼子汉奸,也不会超过三十万。而且蒙古国是全民皆兵,说多少兵马基本上八九不离十,而唐朝呢?虽然兵力最多不到70万,但人口基数巨大,最多是达到6300万,可用的后备军比蒙古国多的多,所以比兵力,成吉思汗必败!②打仗不光靠人多,还要比后备。蒙古国是马上民族,没啥储备,牛羊不像粮食耐储存。所以一直在以战养战。唐朝却是农耕社会,打持久战完全没问题。就算没有太猛的将领,唐军只要坚守不出,坚壁清野撑上一年,蒙古国必败。打个偏居一隅的南宋都死了一位大汗,你还想打强盛时期的大唐?③蒙古有成吉思汗,我大唐就没有李世民、李靖、郭子仪、薛仁贵吗?

如果说对抗最强元朝,我还是选择唐朝胜。无他。原因还是有三:①前面说了,唐朝兵力70万,后备军少说可以600万。元朝虽然统一了中国,但将人口最多的汉族却划分为第四等,打起仗来,会替元军卖命?君不见红巾军一起势,元朝很快就急速灭亡了。②元朝建立以后,贵族们占用耕地做马场,许多百姓流离失所,连土地都没有,哪来的粮食产出?元朝最强盛时期也就是他刚建立的时候,靠掠夺积累的资源称雄。然后就一直在走下坡路。这点就算他跟唐朝打平吧。③还是论人,元朝最能打仗的都是在成吉思汗和忽必烈这几代人之中。而这些人,都是些什么人?野战行家,与大唐作战,最多的是要干什么?攻城。唐朝的将军就算再傻也不会拿骑兵对骑兵,以彼之短攻击之长。这样算来,元军胜算有几成?其实要不是宋朝没有燕云十六州的屏障,一直受北方侵扰发展不起来,元朝能不能打过宋朝都难说,更何谈盛唐呢?你要是不打,那就耗着吧,风调雨顺大家相安无事,哪年来个雨雪冰冻灾害,冻死了牛羊,你又没有储备,看你们怎么办!

打开app阅读全文

辽太祖刘亿
关注

唐朝根本抗衡不了蒙古帝国。不说唐朝中后期,漠北丢失、云南独立、西域被占、东北失控,首都屡次被破。就是唐朝最强盛时期,面对隋朝时期就已经分裂且臣服的突厥部落,唐朝还要靠,对方内讧和挑拨离间,及恰逢漠北大雪灾的前提条件下,偷袭取胜,所以胜之不武,更何况后来突厥还是复国了。因此,完全可以看出唐军的战斗力,和蒙古铁骑相比,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若不考虑武器代际差,中国历史上唯一能挑战、或者打败蒙古铁骑的只有——天汉帝国的铁骑。汉武大帝刘彻,独自面对统一且鼎盛的匈奴帝国,在国内封国和属国都蠢蠢欲动的情况下,照样能做到北败匈奴、东灭朝鲜、南收南越、西征大宛、中打夜郎、西南占领滇国,东南根除闽越国、东瓯国,屠城轮台,驻军西域中亚、横扫漠北,汉武大帝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扩张,并首开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其武力值足以娉美铁木真。天汉帝国宣帝时期,1个装备精良的汉兵,可以对付5个骁勇善战的胡兵,即使装备普通的汉兵,至少也能对付3个装备精良的胡兵,且在之后喊出了时代,最强音——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是唐朝无法比拟的。

打开app阅读全文

落魄狂生1123
关注
事实上是这样的,只要中原王朝能有效控制河套平原一代,中原王朝就能做到压制草原民族,这个道理是从春秋战国就被验证了的,有了河套就有了补给站,桥头堡,产马地。

战国时期赵国一直控制着河套平原,即便在赵国最困难的时候也依然做到了压制草原民族。秦末长城军团南下,河套平原被匈奴夺取,导致汉朝前期失去了威慑草原的前沿阵地,而之后武帝和匈奴的大战最重要的一件事也是夺回河套,河套拿到了,想怎么打,什么时候打,打多久都是汉朝说了算。

反观宋朝没了河套压制不了草原,没有产马地,没了周旋的空间,没有周旋的兵种就只能一直被压制,区别只是被谁压制。朱元璋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夺回了河套燕云一线,使得中原王朝再次有了压制草原的资本

赞同0
1条评论

刘三解
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
关注
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可爱的问题,因为历史早就给了答案。

因为在唐朝身边,而且是唐朝政治中枢很近的地方,兵力投放远比远征高句丽和漠北更容易的地方,崛起了一个大帝国,其政治结构和经济管理制度与成吉思汗时代的蒙古颇为相近,而在本部兵力上,又差相仿佛,在军事技术上则都吸收了汉地和中亚的诸多先进成果,这个帝国,就是吐蕃。

其实,由于咱们历史课本的讲述方式,很多人只知道文成公主入藏的“团结”,却不知道吐蕃帝国在唐太宗朝之后一直是唐朝最大、最恐怖的边患,甚至曾经打进过长安。

而吐蕃和唐朝的“抗衡”,我们看看图如何:

这是隋朝时候的疆域形势。

看看唐前期,天可汗多厉害,北方草原都纳入了羁縻统治体系里,不对啊,怎么吐蕃比隋朝时候多了一块呢?原来吐谷浑被唐朝灭亡了,但是青海湖附近最好的地方被吐蕃吃了哦。

后突厥复国了,唐朝和吐蕃的边界却在向唐朝内部移动哦,这个图里画得没那么细,在武则天、唐中宗、唐玄宗的时代,河西、陇右虽然没有大片大片地丢,边界线却在一点点向内移动。

到了唐代后期,吐蕃也开始内乱了,打得一塌糊涂,竟然还在按着唐朝在地上摩擦,河西、陇右大面积失守,西域丢了个精光。

看看这个更细致的图,吐蕃境内里面点点的那些城市,原来都是唐朝的州郡哦,竟然都被吐蕃吃进去了。

这些图,其实已经非常说明问题了,不过很多人对于历史的态度是,我愿意相信的才是真相,我不愿意相信的就是放屁,所以拿出了很多他们理解的战争侧面的信息,我就来谈谈军事。

实事求是地讲,大唐帝国虽然疆域和人口都非常之大,对于吐蕃帝国具有压倒性的优势,当然,对于成吉思汗时代的蒙古更有优势,但是,唐朝是一个律令制帝国,他的管理体系不像秦帝国,是纯军事导向的,而是为了长治久安而建构的一个组织,面向平时生存的内部利益妥协性组织,有个词也叫“内卷化”组织。

虽然大唐初年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扩张,将大量土地和民族纳入了自己的“朝贡秩序”之内,却不代表说唐朝真的能够从这些扩张中获得突破性的国力提升,有人说什么城傍部落之类的,他们的装备水平和训练水平,根本就不可能作为唐朝征战的主力,还是得靠本部输血。

而可以拿来长期“输血”的资源,对于一个“非军事化”的组织而言,就是“失血”和“浪费”,并一步步击碎自己本部国内的稳定结构,安史之乱之所以发生,以及日后的长期藩镇割据,本质上,都是原本的稳定结构不断“输血”造成的坍塌,而新的组织结构又迟迟不能建立。

直白地说,唐玄宗时代的边疆军事化,已经是他的王朝所能接受的极限,不要说更进一步,就算是长期持续下去,也会面临统一帝国无法维持统一局面的危机,而这个时候,唐朝不过只有中央军12万,以及节度使边兵49万人。

所以,咱们不用想什么别的道理,只要成吉思汗做得不比历史上吐蕃差,他和他的帝国就能坐视唐帝国的崩溃,并在这种崩溃之中,使用他们远比吐蕃人更强大的军事技术,以及更残忍的统治手段,打败唐朝。

事实上,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开始了扩张战争,忽必烈1279年完成对南宋的追逐,中间经历了73年的战争,蒙古帝国还是挺能熬的,如果再加上元朝的几十年,唐朝和他比,谁更能消耗下去,恐怕还真不一定。

打开app阅读全文

自家讲谭
南京吉隆光通信有限公司技术员
关注
我以前曾经在吧里面和网友讨论过,历史上有哪些皇帝能抵挡成吉思汗。

在所有给出的答案中,都有唐太宗李世民。所以我觉得唐朝特别是初唐,应该是可以和成吉思汗练一下的。

因为李世民是一位强势的君主,手下又强将如云。而且唐朝的军队,是一支经过几十年的起义战争和统一战争锻炼出来的虎狼之师。战斗力这种东西说来非常奇怪,只有在战争中才能锻炼出来。

在统一战争中得到锤炼的大唐军队,消灭了当时世界上最霸道的草原帝国——突厥。其他什么吐谷浑、高丽这些就更不用说了。

背靠有着京杭大运河的富庶后方,领地上有可以牧马的广阔草原,并且有回纥人、契丹人为侧翼,如果天可汗和一代天骄,不巧生活在一个时代,一定都会成为对方的最大对手,他们之间的斗争一定是残酷的持久的,也一定是非常精彩的。至少不会出现一边倒的局面吧。

打开app阅读全文

清溪先生诗词
广东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文化领域创作者
关注
这很难比较,有点关公战秦琼的意思。大唐江山是打下来的,他的战斗力毫无疑问也是非常强大,大唐征东征西灭了许多小国和部落,也包括了蒙古人的祖先在内。而且,大唐有著名军事家李靖,还有能文能武的开国皇帝李世民,有凌烟阁24功臣。如果一城一地的去拼的话,蒙古骑兵没有优势。不要拿南宋和大唐来比,蒙古骑兵再强,最后还是灭在大明手里。

打开app阅读全文

China哥的智慧
关注
这个问题根本就没有什么悬念,从单兵装备上,战斗人员素质上,(排除热兵器)唐已达到冷兵器的巅峰,蒙以战养战装备简陋,那时在唐帝国敢又有异族拿屠城威胁后果不用我在此多说,从史书上记载来看虽说内乱使的人民已经开始产生厌战态度,但也仅仅指的是内战

蒙古轻骑标准装备弓箭+战刀无盔甲,重骑标准装备弓箭+战刀+马甲+战甲,盔甲覆盖度45%,无弓弩。

从军队数量、装备、战斗人员素质、可动员战斗人员,以及当时的双方战斗精神(有唐一世尚武精神从未被阉割),拿巅峰时期军力做对比的话,可以说又是一个“匈奴”“突厥”一样的下场

宋已经是一个被阉割过的朝代战力基本上可以说是乌合之众,尚且拖了几十年,重点还打死了蒙哥大汗从而改变了世界格局,要知道那时阿拉伯文明,罗马文明都已经倒在了蒙古的铁蹄下,仅剩西欧也已经唉唉可危,就这还没把南宋彻底灭了,直到南宋灭亡,至此中国人的尚武精神彻底消失

打开app阅读全文

米南德王问道
作家
关注
我发现不少人一直觉得,如果唐朝存在的话就不会有成吉思汗的崛起。这里面不仅仅是对蒙古崛起的环境因素不理解,更是对唐朝制度和历史的无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2-06

那你要看什么是时候的唐朝?唐朝崛起是在李世民时代,真正强大是在高宗时期。

成吉思汗为什么能崛起?就是因为当时ZG是四分五裂的。金国,西夏、南宋等互相交战,已经明显是削弱了国力。而成吉思汗打败一个残废金国,当时的金国已经衰落,国内也起义不断,就这样蒙古还用了23年才灭的金国,入主中原后,靠着火器才征服了中亚。如果成吉思汗出生在鼎盛时期的唐朝,那是根本没什么作为的。唐朝当时面对的突厥,其实也并不弱。最后怎么了?所以,军事才能肯定重要,但是国力才是根本。

第2个回答  2021-12-06
如果成吉思汗早出生几百年!唐朝肯定不是他的对手,唐朝一定会被蒙古铁骑踏为平地!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12-10
唐被后梁所灭,后梁是五代十国的一部分,五代十国为宋所灭,宋朝为成吉思汗的蒙古大国所灭。你说谁更厉害?当然是大蒙古国了。
第4个回答  2022-01-14
后唐时期李存勖多次成功抵挡如日中天契丹的攻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