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具人情味的“吝啬鬼”――严监生

如题所述

说起严监生,我们总是很自然的想到他的标志性的为两茎灯草伸出的两个指头。

为着这两个指头,他成了中国吝啬鬼的典型。

所谓“吝啬”就是过分爱惜财务而不用。就其意义来看,严监生确实吝啬,他家有十多万银子,却连猪肉都舍不得买一斤。他病重时,骨瘦如柴,滴水不进,却舍不得银子吃人参。

“抠以待己”,恐怕是严监生的人生信条。他从来没有对别人有过明显的压迫和剥削,相反,还显得比较慷慨。他的抠仅仅是对自己。他不是“鬼”,论吝啬,论贪婪,他比不过严贡生,更不用说为了敛财人性全无的葛朗台。他丰富细腻的感情让人觉得,他是一个极具人情味的“吝啬鬼”。

对王氏――爱惜,怀念

严监生自己病重不舍得吃人参,妻子王氏生病了,他却忙着请名医,一连用了四五个月的名贵药材人参、附子。他对王氏的爱惜远甚于自己。

王氏死后的除夕,他指着装有王氏的私房钱的橱掉下了眼泪。后来,猫在床上一跳,把王氏藏的五百两银子带出来,严监生的感情终于爆发了。“一回哭着”,“伏着灵床子,又哭了一场”,甚至“因此,新年不出去拜节,在家哽哽咽咽,不时哭泣;精神颠倒,恍惚不宁”,此时王氏已然去世,两位舅爷也不在家中,他的身边只有赵氏,他完全没有必要假哭,他的眼泪是完完全全的真性情流露。他对亡妻的感情很深,看到她留下的钱,表示了深深的怀念。

而真正的吝啬鬼怎样呢?严监生死后就见得分明。他的哥哥严贡生知道他去世了,看着赵氏送来的衣服和银子却满心欢喜,到柩前,他泪也没有,仅干号了几声。这便是有情与无情的区别,也是“人”与“鬼”的区别。

“昨日典铺内送来三百利钱,是你王姐姐的私房。每年腊月二十七八日送来,我就交与他”,这是严监生自己说的话。如果他是一个吝啬鬼,那他为什么从不觊觎王氏的私房钱,还亲手交到他手上呢?更何况,王氏心慈“庵里的尼姑”,“卖花婆”,“弹三弦的女瞎子”,“穷亲威”都受着她的恩惠,对于这些,严监生也从不反对。从这里可以看出,王氏在家中是相对自由的,有着许多封建妇女所没有的可自由支配的财产。

对儿子――殷切希望,担忧

前面说了,她对妻子王氏很是爱惜,但是,严监生在扶正赵氏时那急不可耐的表现,让很多人觉得他外柔内奸,是个薄情之人。其实,他这样做也是无奈之举,他深知严贡生贪婪阴险,担心家产守不住。赵氏虽然和他有了一个孩子,但是,妾生的孩子地位低,继承财产的可能性也比正室的孩子低,为了使儿子继承财产名正言顺,在王氏病重之时,他急于扶正赵氏。

不仅如此,他想着儿子日后的前程,一封又一封的银子送入老舅的怀中,托他们照顾他的儿子,教他读书,挣着进学……这是他对的儿子热切的希望,希望儿子以后能出人头地,不至于像他一样,受大房欺压。

在病中,他仍要亲自料理家务事,还总不放心。赵氏劝慰他时,他说,“我儿子又小,你叫我托哪个?我在一日,少不得料理一日”,他自知身体状况不行,也知道什么人都靠不住,不放心的是儿子,天天亲自料理家务事,实实在在是为儿子在打算。这就表明了,严监生其实是一位好父亲。

对严贡生――无奈,气愤

严贡生是严监生的亲哥哥,是不能更改的,让他一生受气的大房。

严贡生是真正吝啬之人,一年也不曾请至亲吃一次酒,更离谱的是为着出贡他拉人出贺礼,弄来一二百吊钱,却还欠下厨子钱、肉钱不肯还。

当然,严贡生的吝啬只对别人,他自己上顿吃肉,下顿赊鱼,把家产白白吃穷,家无寸土,借着贡生的身份到处占人家便宜,强占邻居的猪还纵容儿子打断了邻居的腿,讹乡民黄梦统的利息……

就是这样一位胡作非为的哥哥,吃了官司,溜到省城,严监生还得用钱替他了结。

从这里可以看出严贡生的蛮横嚣张,更可以看出严监生的胆小隐忍。严贡生的官司,与他毫无关系,他本可以不管,却还是自认倒运,极不情愿的出了十几两银子。

严监生对这样一个哥哥,心中甚是无奈,最为无奈的是严贡生为大房的事实。他知道狡猾的严贡生和“生狼”一样的侄子在他死后是不会轻易放弃他勤俭度日攒下来的费尽心思想守住的家产的。严监生知道他们的心思,却只能去讨好他们,他的心中常年有着不为人知的心酸。

从严监生死前最后一句话“免得像我一生终受大房的气”中可以看出,他的心中对严贡生这个大房一直耿耿于怀,至死都有不平之气。

外国的吝啬鬼夏洛克会因为女儿私奔带走了他的一点钱来咒她下地狱;严贡生会因为弟弟死后留下的一点钱和几件衣服满心欢喜。

而严监生不会,关心家产,也关心亲人。他是一个守财奴,但绝不单单是一个守财奴。他不是一个称职的吝啬鬼,他只对自己吝啬。比起对严贡生那样十恶不赦的人的厌恶与鄙夷,我更愿意给他一声叹息。他是有着浓浓的人情味的“吝啬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