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如何培养自身的创业素质

不好与3000字,不得在网上抄袭!!!急需

 科技创新能力是指通过科学知识的积累和创新性思维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而且能够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它是一种开创性的探索未知的心理活动,是人类智慧升华的表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而且必要的。
  
   (一)学生成才的需要
  所谓的成才,不单指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新时期对人才有了新的界定。在现今社会中所需要的人才要具备终生学习的意识、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具备良好的人格魅力,这样的人才才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因此,大学生要想成为社会建设的有用之才,必须具备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学生成才的需要。
  
   (二)时代发展的要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它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传播和使用为基础,以创新性人才资源为依托,以高科技产业为支柱,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经济。在这样飞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对人才需求越来越看重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三)素质教育的目标
  要完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任务,就必须切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基础,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提升。素质教育打破了传统教育、应试教育的不足,它打破了原有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思想,以受教育者为主体,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创造性,培养受教育者自主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创造能力。也就是说,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之一。
  
  二、影响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导致人们普遍把学校看成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体现在教育过程中表现为:重知识的传授,忽视知识的应用;重知识的容量,忽视创造性的能力;重知识的多少,忽视知识的创新。由此养成了一些大学生只习惯于接受老师讲授的知识,而不习惯思考和论证的学习方式,影响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压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发挥。
  
  (一)在培养目标上
  有些高校由于过窄的专业教育导致学生视野和思想不够开阔,使创新思维的培养没有坚实的知识基础,再加上人们普遍习惯于用较多精力去培养“学究”式的“尖子”和“优秀学生”,使得这些学生往往只是按常规走路,按书本行事、照搬照套,缺乏非逻辑思维、联想和想象,因此很难产生创新性思维,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了。
  
  (二)在课程设置上
  一些高校的课程设置不尽合理,只注重书本知识的讲授,实践和实习环节太少,学生与社会接触比较少,动手能力比较差,导致学生的本本主义,缺乏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
  
  (三)在教学方式上
  有些高校教学方式单一,盛行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教学中扮演的是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角色,是知识的“存储器”。另外加上教学手段陈旧,很多教师仍困守在“一本教案,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育状态,现代化教学手段还没有真正走进课堂,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死记硬背,相互讨论的机会不多,发言的机会更少,致使创新意识得不到培养。
  
  三、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我们要尊重人才培养的规律,探讨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努力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学要求的,具备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全面发展的人才。
  
  (一)尊重学生个性,激发自主精神
  学校教育应该创造一种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和氛围,发现和挖掘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潜能。我们应采用多种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和自主精神。教师在承认个性的存在及其差异的合理性的基础上实施因材施教,并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机会,让他们能够独立地进行创造性学习或从事创造性活动,切实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方法和方向,并激发他们提高和完善自己的内在动力。注意要体现学生主体能够决定和支配自己的学习重点和学习时间,同时给予学生足够的自学和研究时间。
(二)活化教学过程,强化探索精神
  教学过程的一切条件、环境和手段都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发展直接有关。所以,我们应使整个教学过程更符合学生思维规律,因势利导,富有启发性,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
  在课程设置上:一要拓宽课程内容,丰富每一门课程的理论和实践以及发展动态的信息量,同时还要注意删除陈旧的知识内容,将当代科学技术的新成果纳入课程内容;二要从学生兴趣出发,优化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教学内容。在教学方式上:一要改革注入式的教学模式。对教材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可少讲、精讲,重视启发、引导,鼓励学生就同一问题提出“是什么”和“应该是什么”,鼓励学生在作业、提问、实验、考试等教学环节中提出多样化的答案;二是引导学生以科学态度来为其提出的问题制定相应的目标,并从多角度多方面激发学生对解决该问题或是实现该目标探索出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因此,教师必须用制度化的方法来要求学生将这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实践中实施,同时对产生的相应结果进行总结并对其中出现的差异进行处理,从而使学生的发展及聚合思维不断升华;三是设计不完全或多答案的问题,使学生有积极思考、大胆设想、推陈出新、继续探索的可能。让学生自己设计问题,并自行想象解决,给其锻炼思维的机会。
  在考核评定上:不仅要克服偏重知识测试,忽视能力考核的传统考核方法,实行“知识与能力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重点测试学生理解、掌握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和实践动力能力”的考察方法;此外,在学生考试成绩的评判中要看其是否有创新思路和巧妙的解题方法,立论是否言之有理。
  
  (三)克服思维定势,塑造批判精神
  教师要引导学生冲破“书本定势”、“学术权威性”等传统的束缚,鼓励学生对所讲内容及认识提出质疑,让学生带着批判意识去听课,逐渐培养他们的批判精神。在授课中不能只满足于对已有知识、理论及研究成果的介绍。同时要尽力调动学生寻找现有理论、工艺、产品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现有成果的批判,形成新的研究思路和方向;要培养学生养批判地阅读书籍的习惯,鼓励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勇于解决问题,不迷信前人结论。在授课时要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这是突破固定思路,建立新观念的有效方法;要改变旧的思维习惯,传授思维技巧,如逆向思维法等。
  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根据学生个性的差异培养其独立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敢想敢说,善思多想,鼓励积极探索,发现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为此付出艰苦的努力。要像江总书记要求的那样,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
  
  
  四、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具体做法
  
  (一)全面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讲座
  针对不同年级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不同层次的讲座。对于一、二年级学生,对其进行专业基础教育,让其了解自己的专业方向,加强学生对专业的热爱,提高了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对于三、四年级学生,对其进行学科前沿情况教育,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学科世界前沿领域,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二)针对学生群体成立不同能力促进小组
  对于大一学生,由于刚刚进入大学生活,一些学生对大学的学习生活还不适应,表现在对外语、高数等一些基础学科学起来非常吃力,针对这一问题,在大一成立学习促进小组,让一些学习好的同学带动学习差的同学,提高了学生的整体质量;对于大二学生,大部分学生已经适应了大学生活,但是,部分学生的综合素质还不够,各种能力还有待提高,我们在二年级成立了能力促进小组,通过演讲、书画、写作、竞赛等方式提高大学生的各项能力;对于大三、大四学生,已经接触专业课,在大三、大四年级成立了科技创新实践小组,让一些优秀学生早一些接触科研课题,进入实验室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动手能力。另外,不同年级要有自己特色的年级文化并且都相应建立了自己年级的网站,这样提高了网站制作者和维护者的计算机水平,并提高了年级的信息交流和科技普及力度。
  
  (三)大力兴建学生科技创新方面的社团
  学生社团是由一些兴趣、爱好相同的学生组成的学生群体,积极兴建一些科技方面的学生社团对学生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非常必要,通过一大批优秀的学生社团组织,如机器人协会、学生科技创新协会、读书协会、能力促进小组等等的活动来提高学生科技创新兴趣,培养科技创新能力。
  当代社会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我们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需要高素质的接班人。作为人才培养摇篮的高等院校,肩负很重的历史使命。高等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人性的发展,积极探索新的培养方式,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为社会主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26
朋友 没什么话语送你的 但“用心一至,努力致上”是无任做什么都该必备的。“定位目标”是成功的指标,加上时刻的忠告自己:“这件事,我要强制自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