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否有地空导弹

如题所述

有的,其中最最著名的就是“红旗”系列了。下面是“红旗”系列导弹家族发展史。
红旗1号中高空防空导弹

红旗1号防空导弹是中国根据前苏联C-75型(SA-2)地空导弹武器系统仿制的半固定式中高空、中近程地空导弹武器系统。1958年6月开始仿制,1964年12月定型。1965年1月10日,地空导弹第1营首次使用红旗-1号击落U-2飞机1架。该系统由导弹、发射架、制导站等组成。导弹采用用无线电指令制导,弹长10.90米,弹径0.65米,翼展2.56米,发射重量2160公斤,最大速度3马赫,射程13-29千米,射高3-22千米,战斗部为高能破片杀伤型,单发命中率68%。由于该系统机动性差,命中率低,易受电子干扰,故不久就不再生产。

红旗2号中高空防空导弹

HQ-2是中国从1964年开始研制的中高地空导弹武器系统。1965年6月通过发射试验后,进入全尺寸生产,随后装备部队。60年代后期,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用HQ-2地空导弹先后击落5架台湾的美制U-2高空侦察机。在1985年的两伊战争中曾被伊朗用来对付美国的SR-71高空侦察机,北朝鲜不仅购买了HQ-2导弹,还引进了技术以保持它自己完整的武器系统。

在以后的25年间,中国又对它进行多次改进,先后研制成功HQ-2B、HQ-2F、HQ-2J、HQ-2 P。HQ-2B导弹与基本型HQ-2导弹相似,主要改进部分是:装有飞散角更大的高能破片战斗部、反干扰的编码无线电指令制导系统、集成电路的自动驾驶仪、频率调制的比相近炸引信。HQ-2B 地空导弹可以攻击迎面和侧面飞来的目标,也可以尾追攻击目标。对付速度不大于565米/秒目标的单发杀伤概率为92%;对付速度不大于750米/秒目标的单发杀伤率为73%,还可以对付最大速度为1000米/秒的目标。

在1999年国庆阅兵中接受检阅的防空导弹是红旗-2乙型。红旗-2乙更换了性能更佳的引信和大威力弹头,新型发动机改善了弹道特性,适应了作战空域扩大和目标速度的提高,准确可靠的抗干扰数据指令传输使导弹更难被摆脱,全新弹载电池重量大幅减轻,并大大提高过载负荷,搜索雷达增加了测距、电视追踪、单脉冲体制等抗干扰措施,另外增设大屏幕作战指挥图,以方便指挥员了解最新情况,添加动目标显示和敌我识别功能。红旗-2乙弹长10.8米,弹体最大直径0 .5米,重2233千克,最大速度4.2马赫,射程7千米-35千米,射高1千米-27千米,能同时攻击3 个速度在560米-750米/秒的目标。

红旗2号的研制成功及其在防空作战中取得的辉煌战果,标志着我国防空导弹的发展已由单纯的仿制走向自行研制的道路。红旗2号系列导弹的装备量很大,80年代我军曾将部分红旗2号导弹改装成其它导弹。

红旗3号高空防空导弹

60年代中期,出现了飞行高度达27~30千米,速度为1000米/秒的美制高性能侦察机。在对付这类空中目标时,红旗2号导弹已经力不从心。为加强对这种高空、高速目标的攻击能力,1965 年8月,中央军委决定加速研制高空、高速的“红旗”3号防空导弹。

1970年7-9月,红旗3号导弹在地空导弹试验基地进行设计定型飞行试验。1974年5、6月间,在地空导弹试验基地进行红旗3号导弹拦截“图强”1号高空、高速靶弹试验,检验导弹拦截高空、高速飞机及空地导弹的可能性和高空、高速靶弹的性能。试验设计了相距176千米的两个临时发射阵地。试验中,发射l发靶弹,制导站迅速捕获目标并稳定跟踪,齐射两发“红旗”3号导弹,首发就将靶弹击落。试验证明“红旗”3号导弹武器系统具有拦截高空、高速飞行器的能力;“图强”1号靶弹的性能达到高空、高速靶标的要求。至此,“红旗”3号的研制、试验工作走完了全过程,标志着中国科技队伍已具有自行设计、制造、试验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的能力。

红旗3号导弹萨姆-3号导弹的改进型,弹长5.95米,发射重量近1吨,可攻击地面目标,适于要地防空和野战防空,弹头重84公斤,爆炸后可产生破片约3600多块,杀伤半径50米。

红旗-4远程地空导弹仅仅进行了样弹试验,最终因为装备科研项目调整而下马,我国依靠自身力量进行地空导弹现代化的努力遭到了重大的挫折。

红旗-61中低空防空导弹

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中低空、近程地空导弹武器系统。1965年9月开始设计,最初命名为红旗-41号,1966年1月改名为红旗-61号。由于海军急需防空导弹,1967年改为舰空导弹系统设计,海基型为红旗-61B。红旗-61防空导弹装备海军后,反映较好。1976年继续在此基础上进行地空导弹系统研制,1986年定型,生产型为红旗-61A。

红旗-61A地空导弹武器系统由导弹、2联装发射架、6X6越野车底盘、跟踪照射雷达和指挥控制站等组成。导弹采用半主动连续波雷达寻的制导,弹长3.99米,弹径0.286米,翼展1.166米,发射重量310公斤,最大速度3马赫,最大射程10千米,最大射高8千米,战斗部为连续细杆杀伤式,单发命中率64%-80%。

红旗-61B舰空导弹武器系统由导弹、跟踪照射雷达、射击指挥仪、弹库、发射架和发控台以及各种技术保障和辅助设备组成,具有机动能力强,命中精度高,杀伤概率大,使用维护简单等特点。在护卫舰的艏、艉各配1套发射装置,每套武器系统都能独立作战,可实现舰艇全方位防卫,能同时攻击两个来袭目标。

红旗-61经历了由陆到海,再由海到空的发展历程,是我军第一种三军通用型导弹,为发展三军通用的基本型防空导弹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外界(特别是美国情报机构)普遍认为,“红旗”-61系列导弹是以意大利“阿斯派德”地空导弹为蓝本研制的。

红旗-7(FM-90/FM-80)低空防空导弹

1979年3月,总参谋部提出研制新的低空、超低空地空导弹,以加强野战防空和要地防空能力。同年6月,国务院、中央军委正式下达研制任务,命名为“红旗”7号导弹(出口编号“飞蠓”8 0/FM-80)。这是中国为适应国防建设的需要,提高地空导弹的快速反应、抗干扰、对付多目标等性能而研制的一种比较先进的具有第二代武器特征的低空、超低空地空导弹武器系统。

红旗-7型是在法制“响尾蛇”导弹基础上仿制的一种全天候、低空、超低空防空导弹,1988 年设计定型,现已装备野战部队,用于替换红旗-61甲型地空导弹。

该导弹有机动转移方仓和电动越野车两种载车,每个系统上装4枚筒装导弹;配用S波段脉冲多普勒搜索雷达;发射制导系统包括KU波段单脉冲雷达、电视跟踪系统、红外位标器等;采用红外、电视、雷达复合制导体制,全程无线电指令制导,有极强的抗干扰能力;可攻击各种高速飞机、直升机、空地导弹、巡航导弹。

该导弹系统采用的越野车是防制法国奥特缉私―布郎公司的P4R型4X4“电传动”装甲车。由一台230马力汽油机驱动交流发电机,在经过整流器变为直流电传动到四个车轮上的电动机中,以驱动车轮转动。优点是:结构简单、无级变速、行驶平稳、加速性好、发动机功率利用充分、“动力制动”。该车还采用液气悬挂,可调节车底距地高度。极速60公里;行程500公里。

FM-90野战低空防御导弹是中国现役红旗7号的改良型,在射控系统及电脑系统上大幅改良,导弹性能有所提升。

FM-90在1995年开始研发,改良工程吸取大量波斯湾战争的经验。整套装备由搜索指挥系统(SS)、发射导引系统(FS)、和千瓦电站和导弹四部份组成,全部可装在总重11吨的拖车上,牵引时速50公里/时,另外也有自走型。使用温度一40至十60度,采用四级维护体制,平均故障修护时间(MTTR)小於30分钟,防御面积超过60平方公里,反应时间6杪,能拦射20公尺以下、最高速度500公尺、雷达反射截面小於1平方公尺的目标。

FM一90能以三种不同导引方式同时对付三个方向的目标,导引方式有4种:雷达、电视/雷达、红外影像/雷达、电视或红外影像手动追踪。雷达搜索距离25公里、追踪距离20公里,对巡弋导弹、空对地导弹、反辐射导弹追踪距离17公里。连发间隔时间3秒,导弹全程接受无线电指令导引,弹头为高能破片聚焦式,引信是多档电子式,装药是TNT一黑索金-玻璃纤维混合炸药。导弹有效射高15至6000公尺(FM一80是15至5000公尺),有效射程0.7至15公里(FM一80是0.5至12公里),飞行极速3马赫(FM一80是2.3马赫),但单发杀伤机率从85%至90%降为80%。
从外型上看,FM一90与FM-80M的区别只增加了资料链的垂直天线和发射车上的红外影像镜头。其它主要改进在于,导弹发动机推力更大,因而速度更快、射程更远、机动能力更好,拦截时抗干扰能力更强,火控系统搜索、跟踪距离提高到25千米和20千米。搜索指挥车由脉冲都卜勒雷达、资料处理及显示设备、车际资料传输及话务系统、无线电和敌我识别器组成,雷达为3波段脉冲都卜勒雷达,有良好的杂波环境移动目标显示和抗干扰能力,具扫瞄暨追踪功能,可为3辆发射车指示目标。发射车包括KU波段与毫米波结合的单脉冲雷达,电视和红外影像追踪系统、红外绵位置标定器、资料及显示处理设备,车际资料传输及话务系统、4联装发射筒、导弹顺序器等,其雷达具备频率捷变功能。

从性能上看,FM-80已经超过了懈树、短剑、罗兰Ⅱ及响尾蛇,约略与后二者的改良型相当。自1990年9月17日服役以来,颇受中国陆军好评和欢迎,大幅改善了中国陆军的低空防御能力,成为苏联解体前中国第一种端得上国际舞台的防空导弹。

更精进的FM一90,采用706所设计的超大规模电路(VLSlC)电脑代替原用LSIC电路的S-9电脑,同时大量采用数位化、模组化设计和其他改良措施,在严重主动、被动干扰和地面杂波、气象杂波等干扰条件下,该型导弹仍有很强的抗干扰、作战和生存能力。与其原型响尾蛇相比,FM-90 已经大幅提高超低空、快速反应、抗干扰、反导弹等能力。值得注意的是,“飞蠓”90导弹较好地体现了90年代的技术水平,提高了拦截飞行高度15米的超低空目标的能力,可有效对付来自低空、超低空的各种空中目标,如战斗机、武装直升机、巡航导弹、空地导弹和反辐射导弹。

近年来频繁出国访问的052型旅沪级驱逐舰,舰上的8联装同型系统,以外购的法制海响尾蛇导弹仿回溯设计(Reverse Engineering)而成,正如FM一80源自响尾蛇的情况一样,判断其性能亦应较海响尾蛇有局部的提升。该系统的红外角偏差追踪装置能克服海面镜像效应,并采用高精度电磁近发引信,在导引第1枚导弹时,可提前对第2枚导弹导引,据说能同时攻击8.5公里内的3 枚掠波反舰导弹。但是该系统的追踪导引系统仍未臻完善,导弹主动段时间太短,速度较低,抗极高速机动掠海反舰导弹能力不足。采用倾斜护射架,也不容易对付全向攻击,因此正针对该系统上述弱点作改良,未来移植FM-90成熟技术的可能性很大。

红旗-15中远程防空导弹

红旗-15是对我国引进的俄罗斯S-300PMU1导弹仿制产品的称呼。俄罗斯研制的具有反战术弹道导弹能力的中高空、中远程地空导弹系统,俄罗斯称为C-300型,北约称为SA-10(萨姆-10)。该型导弹1970年开始研制,先后发展有5种型别。从1992年开始,中国先后引进了S-300PMU、S-30 0PMU1型,并于1996年开始生产S-300PMU1型,命名为红旗-15号。

S-300PMU1型地空导弹系统由指挥中心、目标搜索雷达、制导站、48N6E型导弹及4联装发射车等组成,以营为建制单位,包括12辆发射车、48枚导弹和1个制导站,能同时拦截6个目标。48N6E 型导弹采用惯性制导+主动雷达末端制导,发射方式为垂直发射,弹长7.8米,弹径0.5米,起飞重量1500公斤,最大射程90千米,射高25米-30千米,最大速度6马赫,采用破片杀伤战斗部,可拦截速度2.7千米/妙、射程1500千米来袭的战术弹道导弹,最大拦截距离40千米,最大拦截高度25 千米。

S-300的导弹发射车为载重量36吨的马斯543越野车。每辆车配备4枚待发导弹。

俄方媒体贬低攻击说中国版S-300(即红旗-15导弹),“性能稍逊,无法摧毁飞行路线复杂的目标,例如巡航导弹”。

红旗-16中程防空导弹系统

红旗-16系统是中国赋予俄罗斯“山毛榉”地空导弹系统的编号,这一系统是随着956型“现代级”驱逐舰一同出售给中国的。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已接收了2艘这种军舰,并及时向俄罗斯造船厂支付了资金。俄罗斯造船厂已证实,他们将对中国订购的另外2艘“现代级”导弹驱逐舰进行改造,使其性能得到进一步提升。陆基“山毛榉”导弹系统,将有可能成为S-400多层防防空系统的中程防御部分。

它是由中国和俄罗斯联合开发的全新导弹系统中程中/低空导弹。有效作战高度100m-20,000m ,单发杀伤概率90%,垂直发射;相位阵列雷达.反应时间6-8秒。该型导弹预计2005年服役,主要用来替代红旗-61A导弹。

红旗-17地空野战履带式防空导弹系统(道尔)

我国于90中期年代从俄罗斯引进了二十多套道尔-M1型低空野战防空导弹,装备38集团军的防空旅。国产化后的型号即成为红旗-17。

道尔-M1型是一种全天候、机动式、垂直发射的单车自动化野战地空导弹武器系统。系统包括目标搜索雷达、制导站、导弹模块和底盘。目标搜索雷达和制导站的天线部分以及2个导弹模块(8枚导弹)、电视光学瞄准设备组成了一个转塔式整体位于底盘上,整个转塔可360度旋转,其他显示控制台等设备位于底盘里。

目标搜索雷达可同时跟踪9个目标航迹和1个有源干扰,为制导雷达目标制示信息;制导站装有相控阵雷达,用于补充搜索和自动跟踪1-2目标,同时可自动捕获、跟踪2枚导弹并给其发送控制指令,制导2枚导弹攻击1个或2个目标;电视光学瞄准系统可显示、观测21千米内的目标,提高对低空超低空目标的跟踪能力。

红旗17防空系统将雷达、导弹和制导站集于同一装甲车,采用垂直冷弹发射。可对付速度700 米/秒,12g过载的空中目标。攻击距离12KM。每辆车上装载2个导弹模块,每个导弹模块由1个运输发射箱和4枚9M331导弹组成。导弹的发动机是单室双级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导弹采用无线电指令制导。

系统的底盘重26吨,载重11吨,行驶最大爬升角35度,越壕宽2米,涉水深度1米。

红旗-18多功能防空系统(s-300v)
在1997年8月26日至9月4日中国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访俄期间,不但曾秘密参观俄罗斯对外高度保密的新型战机原型机,而且还与俄方国防工业部门讨论引进s-300v(sa-12)生产线的技术细节。若技术转移的谈判进展顺利,第一套中国版s-300v可在2001年出厂,生产型号应该会被定为“红旗18”,届时中国将第一次拥有生产反弹道导弹的能力,与红旗15、红旗16、红旗17一起组成完整的高低空防御火网。

S-300V导弹所对付目标的速度范围为0-3000米/秒。对战术弹道导弹的最大杀伤距离为40千米,最小杀伤距离为13千米(9M82导弹)和6-8千米(9M83导弹),最大作战高度25千米,最小作战高度0.2千米。对飞机等空气动力目标的最大杀伤距离为100千米(9M82导弹)和75千米(9M83 导弹),最小杀伤距离为13千米(9M82导弹)和6-8千米(9M83导弹),最大作战高度30千米(9M 82导弹)和25千米(9M83导弹),最小作战高度25米。导弹采用初段惯导+中段指令修正+末段半主动寻的制导方式,制导精度6-20米。单发杀伤概率为高空60%,中低空80%-90%。一个S-30 0V旅最多可同时射击24个目标。最多可同时制导48枚导弹。导弹发射间隔1.5秒,导弹发射准备时间115秒。

红旗-18防空系统是既防轰炸机、隐形飞机,又能防弹道导弹以及巡航导弹的多功能第三代防空导弹系统,是全空域的反导弹武器系统,性能优于"爱国者"PVC-2+导弹。

红旗19 超高空地对空导弹

在研,具体情况不详。据说,该导弹射高达40,000m,主要用于对付美Aurora-曙光女神高超音速隐形侦察机。中俄合作研制,进展情况不详。

HQ-9(FT-2000)
1998年,中国精密机械进出口公司对外展示了一种名为“FT-2000”的中远程地空导弹系统,虽然从外观上看来,该弹的发射车很像换了国产底盘的S-300,但是从提供的导弹模型图片来看,这种带小展弦比大边条弹翼的导弹与S-300的导弹明显不同,显然不是单纯仿造的结果。匪夷所思的是,FT-2000导弹使用了反辐射导引头——显然,其原型不会是国内将要正式装备的新型防空导弹。
但是,种种迹象表明,一种名为红旗-9(HQ-9)的国产中远程防空导弹已经投入了使用,这些迹象,包括了新闻中偶然出现的片段,网络上的传闻以及一些明显不同于S-300防空导弹系统的图片。海军的052C新型防空驱逐舰的出现,更加清晰的证明了HQ-9的存在。但是,一直以来,并没有任何官方或半官方的证据证明HQ-9的存在。
直到2008年末,中国精密机械进出口公司在南非开普敦的非洲防务展上展出了一种名为“FD-2000”的中远程地空导弹系统,其特征与网上流传的HQ-9地空导弹几乎毫无二致——显然,这才是真正的HQ-9地空导弹的出口版本,而披露的FD-2000地空导弹系统的详情无疑是与其源头——国内装备的HQ-9地空导弹系统基本一致的。

中国FT-2000中远程导弹,该弹由于采用反辐射导引头并不是将正式装备的新型低空导弹。

052C新型防空驱逐舰出现后,该舰搭载的垂直舰空导弹发射装置基本证明了红旗-9的存在。

中国在2007年国防成就展上展示的HQ-9地空系统模型。
综合FD-2000地空导弹的介绍以及其他的一些资料,HQ-9地空导弹系统以营为基本作战单位,配备有一辆搜索雷达车,一辆跟踪、制导雷达车、一辆指挥控制车和6辆四联装导弹发射车,以及其他一些辅助车辆。
搜索雷达车使用的是大型无源相控阵雷达,与S-300地空导弹的搜索雷达类似,主要用于日常警戒,向指挥控制车提供准确的全方位空情,以及时指导作战单元拦截目标。
红旗9地空导弹系统的跟踪、制导雷达车也采用了大型无源相控阵雷达,从外观上看,该雷达更加接近于“爱国者”防空导弹的跟踪、制导雷达,不同的是,敌我识别天线阵位于雷达天线顶端,指令发送天线也相对较小。

爱国者的AN/MPQ-53相控阵雷达,该雷达集搜索、跟踪和制导功能于一身,能同时跟踪8个目标。

红旗-9地对空导弹系统的跟踪,制导雷达采用了与爱国者外形相似的相控阵雷达。

红旗9防空系统的相控阵雷达上方是敌我识别天线。

红旗9防空系统的搜索雷达。爱国者导弹的雷达系统组成要比红旗9系统简洁。
四联装导弹发射车仍然与S-300地空导弹相似,起竖架上装有四个导弹储运、发射筒,同样采用了将导弹抛射出发射筒之后再点火的冷发射方式。
红旗9防空导弹系统的车辆都有一个共同的显著特征,就是发射车使用了国产的泰安8×8重型越野底盘,其他的车辆也是使用国产的6×6越野底盘,这也是从外观上迅速分辩HQ-9中远程地空导弹的要点。

红旗9导弹发射筒外的圆箍之间的距离并不相等,发射筒中间的圆箍之间有横梁连接。这是从外形上识别红旗-9的两个重要特征。

国产红旗9型远程防空导弹采用冷发射方式进行垂直发射
红旗-9中远程地空导弹目前唯一确定的改型,就是装备于海军052C型导弹驱逐舰上的海红旗-9舰载中远程防空导弹。该弹同样沿用了冷发射方式,为此导弹发射装置向舷外倾斜一个角度,防止导弹点火失败坠落到舰上引发危险。由于052C排水量较低,HHQ-9防空导弹的发射装置使用了6联装的布置方式,以适应有限的舰体空间。

中国海军052C型防空驱逐舰前部的海红旗9防空导弹发射装置。

海红旗9舰载防空导弹也是采用冷发射的方式。
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努力,HQ-9地空导弹系统终于装备使用,使我军第一次装备了国产的第三代地空导弹系统。虽然相比同代的“爱国者”地空导弹和S-300地空导弹落后了10~20年,但是,它保证了我国在较长一段时间里,较先进的地空导弹系统能够立足国内的迫切需求,而且也为研制新一代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新型地空导弹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正在建设中的红旗9导弹阵地。红旗9作为国产第1种三代防空导弹,适时解决了国内的急迫需求。

解放军目前装备有大批俄制S-300系列远程防空导弹,未来红旗9导弹将渐渐的将其替换。
虽然国内已经进口了相当数量的S-300地空导弹,但由于HQ-9地空导弹的服役,再次大量进口S-300的可能性已经微乎其微。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我国中远程地空导弹的主力将逐渐由S-300地空导弹为主,过渡到S-300和HQ-9并重,当S-300因为训练、寿命等等原因基本消耗完毕之后,我国依赖进口导弹来保护领空的情况,就将一去不复返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28
这可是秘密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