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军最杰出将帅,为何会被被冠以谋逆罪?

如题所述

1944年10月14日早上,德国元帅隆美尔在家里对着镜子整理军装,他有预感,今天可能是他最后一次见到太阳。穿戴整齐后,他就坐到妻子露西·莫琳的身边,等待希特勒的命令。

没多久,一辆军车在隆美尔的家门口停下,随后从车上跳下来两名军官,大步走入家里来。这两人宣布了隆美尔的死刑,说隆美尔涉嫌谋害国家元首。鉴于他为国家立过战功,希特勒给他两个选择,一是接受法庭审判,二是服毒自杀。但是,一旦上了法庭,必将以政治犯论处,然而选择自杀的话,死后可享受国葬,家属也可领取元帅抚恤金待遇。隆美尔选择了后者,钻入那辆军车后,服毒自尽,享年53岁。

“沙漠之狐”的艰难抉择

隆美尔死后,德国当局对外宣称是伤重而亡,希特勒亲自向他妻子莫琳发去唁电,表达其失去爱将的沉痛之情。10月18日,希特勒为其举行了盛大的国葬礼,并送去了花圈,企图向世人隐瞒隆美尔自杀的真相。

然而,希特勒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做法,并未能蒙蔽历史,几乎所有人都知道是希特勒杀了他的爱将。可是当时的德国正处于危急关头,希特勒正是用人之际,而隆美尔英勇善战,屡立奇功,是二战时期最杰出的将帅之一,这么一位优秀的军官,希特勒为何在最关键的时刻赐他自尽呢?

隆美尔是法西斯纳粹主义的忠实拥护者,希特勒的左右臂。1891年,他出生在德国符腾堡邦首府海登海姆市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教师,可能是受家庭环境的影响,隆美尔天生就有股书生气,而且性格内向,身体素质也不怎么好。他十分喜爱数学和工程学,本想完成学业后去当一名工程师。然而他的父亲却要求他去当兵,理由是不希望儿子懦弱,希望他坚强起来,成为一个真正的敢于面对任何事情的男子汉。而锻炼人体魄最理想的地方,无疑就是军队。

这是隆美尔所面临的第一次人生道路的选择,然而他没有反抗,选择了服从。人生就是如此的富于变化,也许连他父亲也没有想到,他的这个决定成就了一代名将,却也将其送上了断头台。

隆美尔18岁从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就表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他的人生达到了巅峰状态,他在法国和非洲战场上创下了辉煌战绩,被誉为“沙漠之狐”。然而在战神光环的笼罩下,一团阴霾也正徐徐而来。他将迎来人生中的另一个抉择。但是,这一次他没有服从,而是选择了反抗。


1941年。意大利人在北非战场失利,希特勒组建非洲军团,去支援意大利。在北非战场上,隆美尔作战灵活,根据沙漠地形、气候等特点用兵,常常以少胜多、从被动变为主动,大获全胜。这时希特勒来了一道命令,让隆美尔就地处决所俘虏的那些从德国跑出去参加法军的政治犯。这个时候,隆美尔犹豫了。他是战场上的精灵,他尊敬希特勒,但他不是屠杀无辜的嗜血者,也许是良知,抑或是埋藏在心底最深处的书生意气所左右,他第一次抗拒了希特勒的命令。

其实隆美尔对希特勒的忠诚是不容置疑的,但是作为一个天才的军事指挥官,他在北非战场时已经敏锐地意识到,德国在这场战争中必败无疑。特别是当德军的密码被盟军破解时,地中海上的军舰被陆续击沉,军事补给线基本断绝,然而希特勒却从柏林发来一道命令,让他坚持。


这个时候隆美尔彻底被激怒了,既然结局是失败,那么再坚持战争,只能是徒伤性命而已,为什么还要让那么多无辜的生命葬送在战场上?于是他咬咬牙,毅然作出一个决定,把非洲军团撤了回来。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也是被后人认为是战争史上光辉的一个决定。可是,它同时也决定了他的命运。

忠诚与现实之间饱受煎熬

1943年3月,隆美尔从北非战场上撤回来,在见到希特勒时,他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这场战争我们打不赢”。隆美尔并不糊涂,他知道这句话说出去会是什么后果,但他还是说了,这说明他对希特勒的忠诚,他希望他的领导能够及时醒悟,并且从这个战争的怪圈中走出来。但是希特勒并不这样想,而且他从隆美尔在北非战场的表现中看了出来,他们之间已经存在了严重分歧,所以他很愤怒,并对隆美尔大声说:“只要我还活着,谁也别跟我讲什么和平!”

两人之间的裂痕在这个时候实际上已经出现,但是隆美尔作为当时最优秀的将帅,希特勒并没有想过放弃他,而且还跟他描述了一种新式武器,说那种炸弹一爆炸,能把三公里以外的人从马背上震下来。隆美尔知道,那是原子弹,这种炸弹投下去,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惨绝人寰。所以这个时候,隆美尔对希特勒的抵触心理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抵触并不妨碍对某个人的敬重。传记作家雷米说:“对现实形势的估计和对希特勒的忠诚,这两者之间的矛盾折磨着隆美尔,使他内心饱受煎熬。”

1944年7月,二战进入生死抉择的关键时刻,很多有识之士也已经看清了战局,如果战争再持续下去,德国难逃败亡的命运,于是他们开始策划刺杀纳粹头子希特勒。1944年7月20日,刺杀行动正式开始,这个行动把隆美尔推到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同谋还是诬陷?

在著名的刺杀希特勒的“7·20”事件发生的前三天,隆美尔正在诺曼底前线视察,突然,两架英国喷火式战斗机飞速而来,突击隆美尔所坐的敞篷车,一颗炸弹落在车子的旁边,隆美尔被气浪掀出车子,落地时,满头是血,据说头颅破裂,还弄伤了一只眼睛。

7月21日,躺在战地医院的隆美尔听到了一条令他震惊的消息:刺杀希特勒失败。这个消息对于隆美尔来说,无异于当头棒喝,他的脸色顿时煞白。据隆美尔的儿子曼弗雷德说,他父亲并不知道这场刺杀行动。曼弗雷德的理由是,如果把希望寄托在刺杀希特勒是否成功这件事上,对父亲来说太危险了。

隆美尔儿子的话有一定的说服力,而且在刺杀的前三天,隆美尔在诺曼底前线,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佐证。因为,如果隆美尔是这个刺杀行动的主谋之一,在这样一个关乎他生死的行动开始之前,他不可能还去前线视察。所以,依据这个推测,隆美尔没有参与刺杀是成立的。但是为什么希特勒还要对他心爱的将领冠以谋逆罪呢?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也许是希特勒本人也不愿意看到的。

刺杀希特勒失败后,德国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清洗运动。没过多久,一些刺杀事件直接参与者和知情者纷纷落网,这些人在死亡面前,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恐俱,为了保命,他们就抬出两个级别较高的将领,以为有了这种高级别的保护伞,可免于一死。

这两个被抛上风口浪尖的人就是隆美尔和克鲁格元帅,他们被认为是“7·20”事件的策划者。当这份名单放在希特勒的办公室时,希特勒重重地叹了一口气,说“克鲁格密谋,我是相信的,但是隆美尔也参与其间,我不相信。”应该说,希特勒此时并没有被谋杀的怒火冲昏了头脑,所以他要求在对待隆美尔这件事上,要谨而慎之,千万不能草率。可是接下来的另一份查获的名单,却让希特勒起了杀心。

8月12日,密谋刺杀希特勒的主谋之一卡尔·戈台勒被捕,并在搜获的装有密谋集团的文件中发现一份密谋者的名单,上面赫然有隆美尔和克鲁格两人。这下希特勒彻底信了,但是考虑到隆美尔受伤在医院治疗,并没马上对他采取行动。

事情发展至此,隆美尔的谋杀罪名坐实。可究竟是谋逆还是诬陷,众说纷纭,各有各的理由。不过有两种说法,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性。第一种说法是,在“7·20”事件的参与者中,有很多都是隆美尔的部下,有些甚至关系密切,这些部下在策划这么重要的行动时,即便不拉他下水,也一定会知会隆美尔,所以,隆美尔有可能不知道准确的行动时间,但一定知道有这么一次行动,而且是默认了的。的确,在此之前,隆美尔多次反对希特勒的战争决策,而且他也为此深深地纠结着,部下策划这么一次刺杀来阻止战争,挽救国家,他是很可能会默许的。

另一种说法是,隆美尔与马丁·鲍曼有过节。这个马丁·鲍曼是希特勒的心腹,他为了报复,在1944年9月末,利用职务之便,发了份印有“帝国秘密事务”字样的报告,这份报告明确指出,隆美尔暗杀希特勒,是为了取代希特勒的位置,领导新政府。希特勒心里十分清楚,隆美尔与他的意见很大,那么,如果隆美尔真的参与了谋杀,成功后取代他的位置,领导新政府就十分有可能了。但不管是哪一种说法,隆美尔为了保全他的家庭成员,他服从了希特勒的最后一道命令—自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27
因为当时他的功劳确实很大,但是因为他看不惯法西斯的暴行。所以说最终谋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