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和汉语之间的翻译差异...

英语和汉语之间存在那些区别..还有...在翻译的时候..最大的出处在那里?

语言学...在网上那里有下载?

英汉互译的几种方法
在翻译中,针对词汇空缺现象,在词汇的借用、 引用方面通常采取四种形式: 音译、直译、改编、意译。

1. 音译:人名、地名以及一些表示新概念 而本族语里又找不到对成词来表示时,均可采用 音译法介绍到译文语言中去,如: [汉译英] 磕头(kowtow),荔枝(litchi); [英译汉]、engine(引擎),motor(马达), sofa(沙发),logic(逻辑)

2.直译: paper tiger(纸老虎), lose face(丢脸), Seeing is believing.(百闻不如一见。) Out of mind,out of sight.(眼不见,心不烦)

3,改编:所谓“改编”指的是音译或直译如意 义补充的翻译,在翻译的“改编法”中,译者总 是一方面尽可能保持原文语言的特性,另一方面 更希望译文含义明朗,使读者一目了然。

比如,汉语的“班门弄斧”这个成语,可译成 This is like showing off one's proficiency with the axe before Lu Ban the master carpenter 其中,“鲁班”变成了“Lu Ban the mater carpenter" 否则鲁班究竟是什么人,不知道典故的外国读者 就会感到茫然。这类译法在英译中比较常见,如 巧克力糖(chocolate),鸦片烟(opium),高尔夫球(golf),来福枪(rifle),尼龙布(nylon)等。

4.意译法:填补语言中的词汇、语义空缺,采用“并行法”即意译法是一种常见的有效方 法。如果某一语言观象,在译文语言中只的用意 义相同的不同语言形式即“并行”的词汇来翻译时,那么就等于说译文语言的形式中存在着一个 “空缺”。比如,有许多词以及由这些词代表的思 想概念,最先只存在于某种语言中,当把这些词 或概念介绍到另一种语言中去时,我们可采取音译,直译法,同时也可采用意译法,而且意译译文 可从语音、语法、语义等方面都合乎译文语言的 规范,因此最易为读者接受。比如: communism,democracy,和proletariat等外来词变成“共产主义” “民主”和”无产者”时,可以说最先是意译的结 果。同时,由于“共产主义”,“无产者”等完全是按我们汉语的构词规则,用汉语的构词材料构成的。因此,这种意译只不过是属于一种概念的借鉴而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13
汉字的优势在于,汉字是二维表现方式,二维是平面媒介表达信息能达到的最高效率。中英文对照,英语的字母对应汉字的笔划,单个汉字对应的是英语的词,中文的词对应的是英语的词组,中文表达、传递信息的优势一目了然。中国国家汉字的扫盲标准是1500个字,理工科的大学生一般掌握2000个汉字。就凭这2000个字,大家可以读书、看报、搞科研。只要有小学文化就可以看懂绝大多数文章,有初中文化,其掌握的科学知识,就足以了解绝大多数产品的使用。比如高科技的电脑要求高吧,在中国那些考不上大学的高中生经过一年半载的培训就能熟练操作,一些没有条件上高中的初中生也能做到。

汉字的重复利用率非常高,历代积累的汉字总数以万计,康熙字典就收录了4万多,专家指出常用仅三千五,选取当代的常用字作为学习和使用汉字的重点,是历代历朝整理和教学汉字的一个重要内容。历史上的《三字经》《千字文》都是用当时的常用字编成的识字课本。

而英文呢?例如因为一个地名就是一个单词,想正确认识,需要的时间精力只有少数人能够应付,英文真是笨人的语言,由于在表达方面的缺陷,靠字母的一维线性组合,试图给天下每一事物起一个名字,一种东西就是一个单词。宇宙无穷,英文词汇无穷——可惜人的精力有限!

英文是发散的。

在英文世界里,一般美国高中毕业生掌握的单词量也就在三千到三千五百个左右,这样已经应付日常生活需求足矣,但是没有20000个字别想读报,没有30000个字别想把周刊读顺,大学毕业10年后的职业人士一般都懂80000字。新事物的涌现,总伴随着英文新词,例如火箭(ROCKET),计算机(COMPUTER)等,可汉语表达这些很轻松,不就是用“火”驱动的“箭”么,会“计算”的“机”么!可英文就不能这么干,不能靠组词,原因是“太长”了。如火箭将成为“FIRE-DRIVEN-ARROW”,计算机将成为“COMPUTAIONAL-MACHINE”等。人的视角有限,太长的字会降低文章的可读性与读者的理解能力。这是因为英语的字母对应汉字的笔划,单个汉字对应的是英语的词,中文的词对应的是英语的词组,中文表达、传递信息的优势一目了然。

目前英语词汇量已经超过40万,预计本世纪中叶会达到百万。而汉语则相对稳定,现在只有很少的古文知识的中学生就可以琅琅上口地读屈原的楚辞。英文就难了,太不稳定。现在的人们读沙士比亚的原著已困难重重,更不用说读400年前英国诗人乔叟的诗了。由于英语以表音为主,同时号称是讲者分布最广泛的语言。正因如此,讲英语者往往因语义词汇和地域习惯,引起误会。因此谓英语是“世上最广泛被误解语言”,也绝不过分。英语也是世界上最容易引起人事纠纷的语言。就目前英国和美国还分出了英式和美式英语,加上其他所谓的英语国家,虽然都说英语,其拼写读的差异不次于中国各地方言之间的差别,交流的难度是远超过使用表意的中文的。
第2个回答  2013-09-13
金山词霸。。。最主要英文和中文差别是语法习惯问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