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明清前期的思想、文化领域会出现反封建专制和追求民主的进步思想?

要简单一点

原因主要是由于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封建专制主义的腐朽没落。随着清代强大的专制主义皇权的重建,这种启蒙倾向就被扼杀了。

、明清时期赋税制度的发展变化
适应封建经济的发展和政治需要,明清对赋税制度进行了改革。
明朝中后期赋税制度:一条鞭法
1581年,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改革赋役制度,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
背景:(1)明朝中后期土地兼并严重;(2)农民赋役负担沉重,农民被迫逃亡或起义;(3)政府财政困难,出现财政危机;(4)商品经济的活跃。
内容:将原来的田赋、徭役、杂税,并为一条,折成银两,与从前按户、丁征收的役银,一起分摊在田亩上,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来分担。
评价:(1)一条鞭法上承唐代两税法,下启清代“摊丁入亩”,是我国赋役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2)统一赋役法,简化了赋税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豪强漏税的弊端;(3)赋役征银,既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又反过来促进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4)以银代役,相对松弛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客观上有利于生产的发展;(5)政府的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增加;(6)但它触动了一些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加之明朝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张居正死后,一条鞭法贯彻不力,弊端百出。
清朝的赋役制度:
(1)“圣世滋丁,永不加赋”:
背景:清初沿用明朝一条鞭法征派赋役。因农民的丁银负担依然沉重,农民不堪负担,被迫逃亡或起义,严重威胁着清朝的统治。为了防止农民起义,维护封建秩序,稳定赋役剥削,清政府不得不变通剥削办法。
内容:1712年,清政府规定以康熙五十年(1711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丁数,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2)“摊丁人亩”:
背景:“永不加赋”比原来的加赋,有一定积极意义,但并没有能防止住农民的逃亡以及解决赋税收入不稳定的问题,因为它并没有免除丁银,地主豪富往往勾结官府,使丁银负担大部分落在贫困农民身上,清政府不得不进一步变通丁银的征收法。
内容:雍正帝时,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
评价:(A)“永不加赋”和地丁合一是明代一条鞭法的继续和发展; (B)废除人头税,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进一步松弛,隐蔽人口的现象逐渐减少,对我国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11
还有一点就是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而封建政权在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这是根本
第2个回答  2013-09-11
当时政治处于不稳定状态,明清皇帝都没坐稳阵脚,并将心力全投在军事上,无暇顾及思想文化,这给民主思想的诞生形成了温室,同时,名后期以来,昏君屡出,奸臣与宦官当道,使得政治黑暗,官场腐败,明后期用于对清作战加派三饷更是引起了社会不满,民众在死亡线上挣扎,这激起了爱国人士的愤慨,并著书立志,希望找到一条道路救民众于水火,于是,近代民主主义启蒙思想诞生了,但是,在那个程朱理学为正统的年代,这种思想遭到打压,而且在满清政权控制局势后,便开始继续明朝的文化压榨政策,禁锢思想,大兴文字狱,使得近代民主主义启蒙思想骤然夭折。 终于打完了,没功劳也有苦劳吧,哪说得不准请楼主赐教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