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皇家壳牌集团在中国的历史可追溯到19世纪90年代,当时马科·森默和森姆·森默兄弟引入煤油到中国,首先在港、沪、穗和厦设立油库。1894年,他们开始使用散装油轮运输煤油至上海,同年,荷兰皇家石油公司也将"Crown"牌煤油引入,因其在中国内地被称为"僧帽牌",在香港则为"宝盖牌"。起初,壳牌运输贸易有限公司与荷兰皇家石油公司是竞争对手,但1903年两者合作成立了亚细亚火油公司,分别于1906年和1908年在港、沪设立办事处,并在华北和华南成立了子公司。
1907年,荷兰皇家与壳牌运输合并,成立了现在的荷兰皇家/壳牌集团,尽管业务仍通过亚细亚火油公司名义进行。二战前,壳牌在中国设立了超过50家附属公司,经营遍布20多个省份的1000个分销点。战争期间,设施被日军占据和严重破坏,直到战后,壳牌迅速重建,员工数量超过1000人,包括外籍与华籍管理者。
1950年后,壳牌在中国持续发展,成为唯一留在中国的西方石油公司,上海总办事处一直保留至1966年。壳牌在中国的业务扩展至化工产品贸易、石油勘探,且在1970、71年参与广州交易会。随着改革开放,壳牌在中国设立了合资油库,积极投资,如今业务广泛,目标是提供清洁能源和环保解决方案,支持中国政府的能源政策和环保改进。壳牌在中国的五大核心业务包括勘探和生产、天然气、油品、化工和可再生能源,其在中国的投资额达到400亿美元,成为主要国际能源公司之一。
壳牌在中国的足迹遍布多个项目,如南海石化项目、长北天然气项目、零售合资加油站网络的扩张,以及一系列的收购活动,如统一石化和科氏材料中国。壳牌在中国的润滑油调配业务也日益壮大,如天津的润滑油调配厂,预计将为壳牌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荷兰皇家壳牌集团(Royal Dutch /Shell Group of Companies),又译蚬壳,是世界第二大石油公司,总部位于荷兰海牙,由荷兰皇家石油与英国的壳牌两家公司合并组成。它是国际上主要的石油、天然气和石油化工的生产商,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汽车燃油和润滑油零售商。它亦为液化天然气行业的先驱,并在融资、管理和经营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业务遍及全球145个国家,雇员近12万人,油、气产量分别占世界总产量的3%和3.5%。作为荷兰最大的工业公司,其在2005年《财富》杂志全球500强中列第4位。2012年8月16日,壳牌最大润滑油项目在天津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