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钧,作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钧瓷,被誉为钧瓷艺术的瑰宝,因其独特的窑变艺术而备受瞩目,享有极高的评价,被誉为“黄金有价钧无价”。其名称的由来与清代卢姓家族密切相关。卢钧瓷器的发展历程中,卢姓家族在光绪年间凭借卢天福、卢天增、卢天恩等人的努力,成功试烧出具有孔雀绿和碧蓝釉色,接近“宋钧”水平的钧瓷,使中断的钧瓷艺术得以重生。
在光绪年间,神垕地区的陶瓷业兴盛,如光绪十八年至二十三年,陶工和商户合力重修庙宇,并以卢天福的钧瓷宝瓶装饰戏楼。卢天恩等人在光绪二十八年受命烧制“禹贡九鼎”以贺慈禧太后寿辰,钧瓷再次进入宫廷。此后,禹州地区陆续成立如钧兴公司和钧窑瓷厂,引进景德镇的制瓷技艺,推动了钧瓷技艺的交流和发展。
然而,民国初期,由于时局动荡和经济困难,许多瓷厂如钧兴公司被迫停办。尽管如此,卢钧在国内外展览中仍受到高度关注,如1915年巴拿马赛会展示了众多钧瓷精品。然而,战乱和自然灾害对卢钧瓷业造成了重大打击,艺人们生活艰辛,技艺传承面临挑战。
尽管如此,新中国成立后,对卢钧的记忆成为恢复钧瓷技艺的重要线索。卢钧作为近现代中国钧瓷的开创者,其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不可替代。然而,传统观念中的技艺传承限制了正宗卢钧窑变釉色的流传,窑变艺术的极致效果仍是个谜。
人物: 卢钧(778—864),字子和,京兆蓝田(今陕西蓝田)人。文宗时任左补阙、给事中、华州刺史(治所在今陕西华县)、岭南节度使(治所在今广东广州);武宗时任山南东道节度使(治所在今湖北襄樊)、昭义节度使(治所在今山西长治);宣宗时任宣武节度使(治所在今河南开封)、河东节度使(治所在今山西太原),入朝为尚书左仆射。 瓷器:.“炉钧”是仿钧的一种,因在炉型窑中采用还原工艺手段烧制,故称“炉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