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如题所述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简称“行政会计准则”,是针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它是我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制定的,并由中国财政部负责颁布和管理。

行政会计准则的制定旨在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核算和财务管理,确保其会计信息的准确、完整和可比性,为决策者提供正确的财务信息,维护国家财务安全和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行政会计准则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会计核算、财务报告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会计制度:确定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账簿、会计档案和财产清查等方面的制度规定。

2. 会计核算:规定了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科目、会计核算方法和会计核算程序,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财务报告:明确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报告内容和格式,要求财务报告真实、完整地反映单位的经济实际情况和财务状况。

4. 财务管理: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提供了指导,包括预算管理、资金管理、风险管理等方面的规定。

行政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有助于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行为,保障公共财务的透明度和合规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7-10

行政事业单位实行的是《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变动,会影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经2012年12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部务会议修订通过,2012年12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72号公布。该《准则》分总则、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或者费用、财务会计报告、附则9章49条,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1997年5月28日财政部印发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财预字〔1997〕286号)予以废止。
事业单位考试内容:
事业单位统考考试科目为《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和《综合应用能力》两科,每科分值满分150分。
笔试实行分类考试。《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和《综合应用能力》科目的考试类别分为四类,即:综合管理类(A类)、社会科学专技类(B类)、自然科学专技类(C类)、医疗卫生类(E类)。其中医疗卫生类(E类)的《综合应用能力》科目考试类别又细分为中医临床岗位、西医临床岗位、药剂岗位、护理岗位、医学技术岗位、公共卫生管理岗位六个小类。
按报送来说,仍是分为综合管理类(A类)、社会科学专技类(B类)、自然科学专技类(C类)、医疗卫生类(E类),分为综合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倾向测验。
面试一般采取结构化面试或结构化面试+实际操作能力(专业)测试进行。
以上就是,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全部解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