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热下寒如何调理

如题所述

摘要:现在的人多是上热下寒的体质,上热下寒是寒热错杂表现之一。指患者在同一时期内,上部表现为热性、下部表现为寒性的证候。出现这样的体质跟平时的生活习惯是有很大的关系。上热下寒的原因有哪些?上热下寒如何调理?下面一起来了解下吧。一、上热下寒的原因
上热
是因为平时的饮食以及作息非常的不好,偏重口味,喜欢吃辛辣、刺激的食物,这些都是属于热性,食用之后是互使得非常多的热毒进入身体,加重身体的负担,这些热毒在体内是难以排出的,就会在体内造成淤堵,使得代谢能力下降,那身体就会出现一些异常,特别是皮肤,会出现长痘、长斑、面色暗沉等情况。
下寒
就是手脚冰凉,很多女性都会有这样的情况,这个是因为平时不注意保暖,贪吃凉食,导致寒气入体,堆积在体内,尤其是下半身的位置,因此这类女性是很容易出现痛经的情况,并且下半身也容易肥大。那对于这些情况的出现,在生活中就需要及时的调理。
二、上热下寒的症状
经常会出现口腔溃疡、牙龈出血、腿部关节冷、浑身无力等情况。
如外感病误用攻下,引致大泻不止,津液损伤,使热邪上升而咽喉痛,甚则咯黄痰或血痰;寒盛于下则泄泻、肢冷、脉沉迟。
除此之外,肾阳虚时,阴寒盛于下,火不归原而虚阳上浮也可出现上热下寒,临床表现为身热,面红,口渴,脉大等假热症状;身虽热,反欲盖衣被;口虽渴,反欲热饮,或饮水不多;脉虽大,却按之无力;面红如妆,游移不定。同时可见四肢厥冷,下利清谷,小便清长,舌淡苔白等真寒症状。
三、上热下寒体质如何打通
这样的情况可以用药物来调理,就是寒热并调,寒性药物和温性药物同时应用。
半夏泻心汤就是典型的寒热并调的方,既用黄芩、黄连清上热,也用干姜、党参、大枣温中补虚以散寒,当然调理上热下寒的方子比较多,临床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处理。
四、上热下寒如何调理
饮食调理
少吃重口味的食物,以及一些生冷的食物,多吃点清淡、温和食物,来缓解身体上身热,下身寒的症状,每天的饮食要规律,一日三餐,不要饥一顿饱一顿,八分饱最好,要注意羊肉、辣椒等食物对于这类体质来说是发物,最好是不要吃,面食、米饭、银耳、蔬菜等,是首选,是可以调理身体的,对健康是有利的。
作息调理
不要熬夜,现在的人每天都会很晚才睡觉,经常熬夜是会使得体内的各个方面都会受到影响,内分泌出现失调的情况,进而就会导致免疫出现下降,容易受到一些外在病菌的入侵,会加重上热下寒的症状,因此每天必须要早一点休息,让身体各处都得到一个充足的休养,是可以提高体内代谢和排毒的能力,减轻身体的负担,进而缓解上热下寒的症状。
运动调理
每天要有足够的运动量,可以选择跑步、游泳、跳舞等等,这些运动是可以使得全身的血液都得到一个很好的循环,促进了体内的新陈代谢能力,减少一些淤堵的情况,同时还能释放我们身体的压力,并且多运动是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可以大大的减少一些疾病的发生,对于体内有热毒或是有寒症的,都是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五、上热下寒吃什么中成药
上热下寒可服用的中成药如交泰丸、乌梅丸等,其属于中医中的杂证,发生的病机比较复杂,还是建议在专业的中医师的辨证下,选方加减,进行治疗。
临床上上热下寒包括有上假热下真寒(上焦火盛,面赤喉痛,上身不欲衣,下肢冰凉);上热下寒腹痛腹泻(胸中有热,腹中冷痛,泄泻);上热下寒之寒格吐利(口微燥,入口即吐,或腹痛泄泻等)。具体的用药都是有差异的,因此若有任何具体不适,建议还有到正规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