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隶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直隶的意思是:直接隶属。

直隶一词出自《十驾斋养新录·直隶》。直隶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词汇,主要用于描述一种特殊的地理和政治概念。在古代中国,直隶一词最初出现于宋朝,指的是直接隶属于京师的州和县,即天子脚下的心腹之地。

到了明朝和清朝,直隶一词的使用更为广泛,不仅用于描述京师周边的府、州、县等地,还用于描述整个直接隶属于中央朝廷的大片区域,甚至被用来命名一个省,如明朝的南直隶和北直隶,清朝的直隶省。

在封建时代,直隶地区的地位非常重要,因为它紧邻京师,对于京师的安全关系重大,因此明、清统治者们历来极为重视,以期将此区域牢牢掌控在手心,生怕稍有闪失便对京畿重地构成不利。

词语使用场景:

1、直隶省:在清朝时期,直隶省是一个独立的行政区划,包括今天的河北省、天津市和北京市的一部分。这个省份的省会是保定,它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和文化中心。

2、直隶总督:在清朝时期,直隶省由一位总督管理。这个职位非常重要,因为直隶省靠近北京,是保卫首都的重要屏障。

3、直隶巡抚:除了总督之外,直隶省还有一位巡抚。这个职位比总督低一级,主要负责监督地方官吏,维护社会秩序。

4、直隶道台:在清朝时期,直隶省被划分为多个道,每个道都有一位道台管理。这个职位比巡抚低一级,主要负责征收税款、维护治安等事务。

5、直隶知府:在清朝时期,每个府都有一个知府管理。直隶省也不例外,府一级的行政单位由知府负责管理。这个职位比道台低一级,主要负责征收税款、维护治安等事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