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舞龙的由来是什么?

如题所述

每到春节,我们总能看到各地举办的众多活动中,舞龙表演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项。这个富有中国特色的传统节目深受人们喜爱。然而,你知道舞龙这一习俗的由来吗?作为舞龙的爱好者,了解其起源或许是一件有趣的事情。让我们一起探索一下吧!
在灯节期间,各种各样的花灯争奇斗艳,诸如花卉、昆虫、野兽等题材应有尽有。其中,最为引人注目且规模宏大的当属“龙灯”。现今,新年期间闹“龙灯”的习俗盛行。所谓的“闹龙灯”,实际上就是“舞龙灯”,因为龙灯体积庞大且沉重,需要在锣鼓声中摇摆着头部和尾部,所以需要数十名健壮的男子挥舞长竿,才能操控它。“舞龙”意味着摇摆,作为动词,即“舞动龙灯”。
通常情况下,舞龙的“龙”会被安置在当地的龙王庙中。在舞龙的日子里,会有旌旗、锣鼓、号角作为先导,将龙身从庙中请出,并与龙头和龙尾相接,随后进行点睛仪式。龙身由竹子扎成圆龙形状,节与节相连,外面覆盖着绘有龙鳞的巨大红布,每隔五到六尺就有一人持竿,整个龙身长约十数丈。在龙前面,有一个人持竿领路,竿顶立有一个大球,用作引导。在舞动时,大球前后左右摇摆,龙首做出抢球的动作,从而引发龙身的游走和飞动。
舞龙是一项盛大的节日活动,舞龙队伍所到之处都会受到热情的款待。有时,队伍一天之内可以参加五六次宴席,这被称为“龙换酒”。当舞龙活动结束时,龙头和龙尾会被烧掉,而龙身则被送回庙中,留待来年使用。
尽管灯节始于汉初,在唐宋时期达到顶峰,但“舞龙”这一习俗相信是继承自殷周时期的“祭天”传统。龙在历史文献中的记载极为古老,而且“舞龙”寓意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原本具有“祈年”的意义。古时候,由于人民知识水平有限,他们认为龙在神话中是海洋的主宰,威力巨大,因此海洋主水的龙自然成为了农作物的司雨神。粮食是人民生活的根本,因此,龙作为“吉物”出现在庆典和祭祀活动中,也就不足为奇了。《礼王制》记载:“宗庙之祭,春曰钥,夏曰[衤帝],秋曰尝,冬曰烤”,由此可见,春节的“开灯”代表着“春祭”。因此,“舞龙”最初应是一种祭祀活动,而非娱乐,成为庆祝娱乐活动是汉唐以后的事情。
有一个关于舞龙的传说,也说明了舞龙纯粹是纪念性的,并带有祭祀的成分。传说在很久以前,苕溪河边有一个荷花村,村前有一个荷花池,池塘里长满了荷花。每到夏天,绿色的荷叶覆盖水面,盛开的荷花美丽动人。荷花池边住着一对勤劳善良的年轻夫妇,丈夫叫百叶,妻子叫荷花,他们相互尊重,相濡以沫。那一年,荷花怀孕了,过了十个月,孩子还没有生下来。又过了一年,孩子终于在九百九十九天后出生,他胸口和背上有细细的龙鳞,金光闪闪。每隔五到六尺就有一人掌竿,首尾相距约十数丈长。龙前由一人持竿领前,竿顶竖一巨球,作为引导。舞动时,巨球前后左右四周摇摆,龙首作出抢球状,引发龙身游走飞动。舞龙是个大节日,舞到任何一处都会受到招待。舞龙的队伍有时一天可以吃五六次酒宴,这叫“龙换酒”。等到舞龙完毕,就将首尾烧掉,龙身送回庙内,明年再用。
虽然春节舞龙的故事广为流传,但其起源的确切历史尚不可考。不过,它无疑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将继续在未来的岁月里熠熠生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