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雨后的诗句

如题所述

1.《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4.《定风波》-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5.《浪淘沙•暮春》-郑燮

小楼忽洒夜窗声,卧听潇潇还淅淅。湿了清明。

6.《春寒》-陈与义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7.《别严士元》-刘长卿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日误儒生。

8.《雨晴》-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9.《清平乐·雨晴烟晚》冯延巳



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

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



黄昏独倚朱阑,西南新月眉弯。

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春寒。

10.《雨后望月》-李白

四郊阴霭散,开户半蟾生。

万里舒霜合,一条江练横。

出时山眼白,高后海心明。

为惜如团扇,长吟到五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20
1、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2、金爵日边栖壮丽,彩虹天际卧清深。
3、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4、星沉海底当窗见,雨过河源隔座看。
5、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
6、苍蜴吐冰藏暗穴,彩虹收雨出长林。
7、尘起一月忧无禾,瓦鸣三日忧雨多。
8、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9、雨后新晴日转西,桑间犹有拙鸠啼。
10、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11、清泉雨后分毛发,何必南湖是镜中。
12、雨气敛青霭,月华扬彩昙。
13、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14、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15、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16、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17、夜雨洗河汉,诗怀觉有灵。
18、雨声西南来,势剧万马壮。
19、竹梢馀雨重,时复拂帘惊。
20、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21、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22、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23、河汉影斜初过雨,井桐凉堕已迎秋。
24、夏半阴气始,淅然云景秋。
25、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26、晓听钟鼓动,早送锦障泥。
27、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
28、水底有龙掀巨浪,岸旁无雨挂长虹。
29、三伏炎蒸一雨收,应驱少昊早行秋。
30、银台直北金銮外,暑雨初晴皓月中。
第2个回答  2020-12-20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第3个回答  2020-12-20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第4个回答  2020-12-20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作。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的是清秋薄暮雨后初晴时的山村图景,当作于王维隐居终南山下辋川别业时,此时已是“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终南别业》)的后期了。开元二十四年(736),唐玄宗时期最后一个开明的宰相张九龄被李林甫等排挤罢官,朝政日趋昏暗,王维的政治热情冷却下来,对政治抱着消极的态度。开元二十八年(740)后,他终南山构筑了别墅,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此诗即作于这个时期。[4] [6]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这首诗为山水名篇,写初秋时节山居所见雨后黄昏的景色,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明确写有浣女渔舟,诗人却下笔说是“空山”。这是因为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由于这里人迹罕至,“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自然不知山中有人来了。“空山”两字点出此外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