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成一个有价值的职业经理人?

可先从基础方面谈起,就是说应建立怎样的基础

所谓职业经理人就是将经营管理工作作为长期职业,具备一定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并掌握企业经营权的群体。当然对于职业经理人自身所具备的条件,不同的人力资源管理专家有不同的见解,但是我认为21世纪的职业经理人应具备以下几方面最基本的素质和能力:开阔视野,具有全球性眼光;适应新形势,不断变革;善于交际,沟通协调;具有创造性的管理才能;品德高尚,多谋善断等。具体而言,我从以下几方面作了论述。
一、 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
文化是一个企业的共有的信念、态度和价值观,更简单地说,文化是我们做事情的方式佛恩厄姆和甘特指出:文化像“社会黏液”把人们黏合在一块儿,因此消除本来是企业生活不可避免的一部分的差异过程。企业文化提供一套共享的意义体系,这是沟通和相互了解的基础。如果这些作用不能以一种令人满意的方式实现,文化就会大大削减一个企业的效率。由此可见企业文化对一个企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我认为企业文化就是这个企业的灵魂,良好的企业文化则是企业能否健康、高效运转的基础。作为一个职业经理人,则首先应该为企业塑造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并力求使所有员工都能够接受此文化,使员工在一个积极、和谐和竞争的企业文化中工作,使企业在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下健康、高速发展。但是同时应注意优秀的企业文化又是在不断适应新的环境,摒弃落后的管理思想,吸纳先进的企业管理文化而形成的。所以一个企业要想永远保持先进的企业文化,就必须针对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存在的问题,适时地对现有企业文化进行修正,有效地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伊利企业就遵循了这样一个过程,其之所以由一个奶食品加工厂转变为当今中国的乳业巨头,职业经理人在制订公司企业文化中的作用功不可没,而且其企业文化也正是随企业的发展而发展的。在90年代伊利发展缓慢的情况下,郑俊怀提出了“伊利靠我发展,我靠伊利生存”的理念和“狮子与羚羊”的故事,既使公司与员工之间建立了一种亲密的关系,又增强了员工的竞争意识,从而为伊利的腾飞奠定了良好的文化基础。然而到了21世纪,为了适应当今乳业发展的需要,伊利又适时的提出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做好了准备。
二、 用人的艺术
21世纪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在企业中越来越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因此企业职业经理人要懂得用人的艺术。我认为用人的艺术关键就是要知人善任,惟才是举,用人之长,避其之短,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潜力和积极性。然而这项任务的主导者是职业经理人,因为作为一个领导者,其核心就是用人。
例如日本Sony集团为了自身的发展而请一个外国人——霍华德.斯金格担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而施振荣则把宏基交给了一个意大利人掌管等,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这就是我所说的知人善任,惟才是举。还有牛根生用周围农村里的农民在蒙牛打扫卫生,是因为农民朴实、厚道、勤劳,这就是所谓的用人之长,避其之短。
因此作为职业经理人关键就在于如何掌握这门艺术,这关系到企业实力的雄厚与否,关系企业竞争力的强弱。真正懂得了这门艺术,则会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三、 懂得经营人心
正所谓“得人心者得市场”,只有那些不断把握人心,满足需求的企业才能占领市场,只有那些懂得经营人心的职业经理人才能更好笼络人才、团结员工、得到员工的支持和信任,从而使企业在一股强大的凝聚力下平稳的发展。然而人心难测,因为人心在不断的发生变化,所以采取何种措施经营人心就成了对职业经理人的严重考验。
“小胜评智,大胜靠德”,我认为这是对职业经理人如何经营人心的最好的诠释。但是如何做到这一点,我通过以下的举例来解释。
在看完《蒙牛内幕》这本书之后,我对总裁牛根生经营人心的策略很是赞成。首先是诚信。蒙牛99年成立时,曾经在伊利身居要职,薪水丰厚,为伊利立下赫赫战功的功臣们(孙先红、卢俊、杨文俊、邱连军等)之所以愿意跟随牛根生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创业,究其原因正如其中的一位所说的“牛总一定会赢,牛总绝对不会骗人”。后来的一些曾经愿意出巨资加入蒙牛的投资人同样证明了这一点。所以我认为诚信是职业经理人经营人心的关键。其次是关心和尊重。牛根生在这方面表现尤为突出,例如他曾拿出自己108万的年薪为伊利员工发工资;拿自己的钱看望生病的和家庭条件困难的员工及家属;拿自己的钱为部下发奖金等,无一不体现了牛总对属下的关心和尊重。从而使牛总深得下属的信任和支持。所以这是职业经理人经营人心的基础。最后是慷慨和不拘小节。这从牛根生捐出自己的股份,设立“老牛专项基金”,为百年蒙牛发展中可以看出。所以这是职业经理人经营人心的策略。
四、 不断创新和变革
作为一名职业经理人必须具有伟大的想象力,对于任何事情,他都能够找出答案。他的思考结果往往是别出心裁的,即使面对相同的情况,也能用心的方法去完成。即要求职业经理人要有适应新形势,不断变革的能力。这种总是避免落入企业界常规思考模式的个性,就是一个职业经理人如何将企业做成功的主要原因。
古语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适用于企业中则为“凡事变则立,不变则废”。正如英特尔总裁安迪.格鲁夫说:“当今时代一切都在发生巨变,不变的只有一条,那就是永不停歇且愈演愈烈的变化”。因此当今世界各方面都在高速发展,尤其企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化,因此要使自己的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其管理者就应对企业进行不断的变革和创新。
牛根生创立蒙牛之出“先建市场,后建工厂”的战略就是其使蒙牛品牌迅速走红的一种创新,而其运用社会资本使公司迅速发展则是蒙牛区别于其他公司的一种变革。华为老总任正非也曾讲过:“不能靠没完没了的加班,一定要改进我们的管理”,而且华为也正是这样做的,从而变革使华为一直居于中国电子业的前几名。因此作为一个职业经理人拥有变革和创新的能力是其必备的因素。
五、 要有忧患意识
企业的任何经营活动都在获得收益的同时而存在着风险,世界上没有只有收益而没有任何风险的经营活动。天有不测风云,许多危机让企业防不胜防。我在这里所说的风险、危机即包括自然风险,也包括竞争企业对自己造成的威胁。
古人曾经说过:“先天下之忧而忧”,扩展到企业中,作为职业经人要时时刻刻有忧患意识。比尔.盖茨说过:“微软永远离破产只有18个月”,而海尔公司则把“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作为自己的生存理念。国内外的知名大公司尚且如此,可见忧患意识的重要性。
职业经理人作为公司的领导者,他的决策、思想、意识与公司的生存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意识的正确与否关系企业的成败,但是如果时时刻刻有忧患意识,则会使企业发展处于一种无形的压力之下。有压力才有动力,从而企业也会因此产生强大的动力,这两种力量结合在一起,则会激励企业迅速的发展。
六、 不断学习,多谋善断
未来的企业是头脑的企业,只有灵活的头脑,才会在企业里不故步自封,墨守陈规,保持鲜活的思维,为企业的发展而尽心尽力。这就需要不断地学习,包括职业经理人在内。同时作为职业经理人要多谋善断,应善于发现问题,寻找最优决策方案,随机应变地处理问题。
有着14000多名员工的华为,其中博士有300多人,硕士有5000多人,知识文化层次可谓很高,但是总裁任正非仍大声疾呼:“知不等于会”,即倡导所有人要继续学习,从而可见学习的重要性。
说到多谋善变,牛根生做的很是出色,例如在伊利庆祝上市10周年时,牛根生不请自到,大出人们所意料,事后他曾说,蒙牛和伊利不仅有自己的品牌,而且还有共同的品牌,那就是草原品牌、内蒙品牌,因此我们不应互相残杀,而应实现共赢,为共同的品牌而努力。
所以作为职业经理人要想不使自己落后,要想把企业做大做强,就必须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接触新事物,保持新思维,随机应变,多谋善断。
我认为以上几方面只是作为一名职业经理人应具备的基本技能,这只是我通过学习“人力资源管理”所做的一些总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6-29
~~先到基层默默干3年
~~了解流程,发现问题,发挥你的思维建议
~~没有基层基础,是做不到经理人的
第2个回答  2013-06-29
就是尽最大努力为公司创造价值
第3个回答  2013-06-29
得业务者成王,得人心者得天下.
第4个回答  2021-05-20

老王在做职业咨询过程中,遇到这样的一个故事:

张楚(化名),一家刚刚进入C轮的公司部门主管,下属5人,主要负责用户增长。

张楚为了自己能够快速晋升,不仅对自己要求严格,同时对仅有的两个下属要求也非常严格。在严格的要求下,开始埋头苦干,也没有跟领导好好沟通过,把用户拉新从原来的8%提升到13%。对于这样的成绩,不管是自己,还是领导都是很满意的。

张楚不主动向领导汇报公司,领导每次要结果,都是主动找张楚沟通。虽然每周五下午公司开OKR战果会议,但都是领导向张楚问结果。这样的操作,是不是违反了OKR主动汇报的原则。

一次,领导主动找张楚谈话,问起了他们部门近期的工作等等,虽然张楚思路清晰、回答也流利,但他的领导说,你这样操作已经和公司战略发生了偏移。他的领导生气地说:“你的O就没有我的KR对齐。这样操作下去,会影响大团队整体OKR推进……”

最后,张楚不仅没有获得晋升,反而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内离职了……

张楚的离职,老王总结为以下5点:

1、和直接领导思路和战略发生偏移。这是任何领导和任何公司都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2、张楚虽然很努力,但他只会埋头苦干,不会和领导进行战略对接。当战略出现了错误,越努力,出现的错误越大。这也会让领导认为张楚是“我行我素”的性格。这样的性格特征,对职业发展风险很大。

3、不会展示自己,才是职场人的大忌。

老王认为,职场关注结果。学会汇报,就是将努力和结果展示出来。这样的技能,虽然不是上阵杀敌的利器,但却是保护我们的铠甲。

职场上,沟通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但是出于性格或者行为方式等原因,很多人不喜欢与领导沟通,只喜欢自己埋头苦干。

老王认为,勤劳肯干并没有错,可如果不及时向上汇报工作进度,而是一直沿着惯性干下去,就很可能出现问题。比如,好几个队伍同时挖河道,每天都有队伍向上级汇报进度,上级也及时指出下一步进度,这样工作才能有条不紊进行下去。如果有这么一支队伍,他们也不汇报,只是埋头向前挖,可能挖错了方向还浑然不觉。当上级发现问题时,他们已经在错误的方向上越挖越远了。

职场是一个庞大的体系,需要在统一的指挥下,各环节相互配合与协作。人与人之间需要配合,小组之间需要配合,部门之间需要配合,公司之间需要配合,甚至于不同行业之间也要彼此配合。如果有哪个环节只是自己埋头单干,可能别人已经按照命令拐弯了,他们还在埋头走直线。误事不说,自己也做了很多无用功。

老王认为,如果员工不主动去向老板汇报进度,那就是闭门造车。老板就只能在面对结果的时候抓狂。工作上主动汇报,真的不是官僚主义,而是为了方便过程管理,及时纠正整改。

对于职场人来说,了解了汇报的重要性,还要懂得汇报本身也是有学问的。老王建议,职场人不光要做到及时汇报,还要做到准确汇报。到底该如何做呢?老王总结了5点:

1、要将工作流程公开透明表述出来。

有些人不喜欢汇报整个工作流程,这样他会感到不够自由。这也没关系,只要你与老板之间形成信任与默契就可以。但阶段性的进展一定要汇报,并记得把重点标出来,让上级清晰看到你究竟做了什么,做得对不对。

2、汇报内容一定要准确,不要含糊其辞。

有时候,含糊地描述有可能造成差别巨大的理解,如果再缺少及时的沟通,就可能会误事。职场上,及时汇报工作,除了能防止案例中张楚的错误之外,还能加强与上级之间的沟通。

3、汇报公司要心平气和,请勿紧张。从心理学上来说,你一旦紧张,整个汇报逻辑就会出错。逻辑出错,自然也就达不到预想的效果。

很多职场人都不喜欢与领导沟通,可能因为上下级的管理关系,跟领导交流时总会不自觉感到紧张,其实这完全没有必要。相反如果常常与领导交流,类似的紧张感会逐渐消失。

其实领导上级也是普通人,他们与普通职员的唯一区别可能只在于工作能力更强一些。因此,经常与上级沟通工作,还有可能学习到一些上级的工作方法。

尤其是职场新人,在初入职场时,是最该随时向上级汇报工作进度的,这样做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得到前辈的有效指导。

4、向领导汇报一定注意:事前、事中、事后汇报和关键的节点汇报。事前汇报是为了能拿到更好的项目;事中汇报是让领导知道事情的进展,给领导吃定心丸;事后汇报是为了把领导推到自己的前面,用领导为自己做背书;关键节点汇报就是为了防止项目进展过程中被其他同事给抢走了,也是给领导安心并获得领导的支持。

5、汇报公司一定要注意:公司业绩可以稍微夸张一些,不能太夸张,“过度夸张”可能被你同时揪着不放,你可能会因此而被领导打入“职场冷宫”。

一个职场人,一旦被领导打入“职场冷宫”,你就会慢慢地被孤立,然后就会出现主动或被动离职的局面。

总之,在职场上经常沟通就能解决很多问题。而向上级汇报工作,就是沟通工作的一个最佳途径。也就不会遇到“工作累得像老黄牛”,老板却全然不知的情形。

写在最后

不少网友都说,一个好员工的标准是:凡事有交代、件件有回落、事事有回音。日积月累下来,这种恰到好处的展现,其实就构成了你职场价值的长卷。除此之外,主动性汇报工作,也是满足上下级之间彼此“被需要”的价值感和成就感。

薪职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