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出错别字和错误的标点符号。(恭请语文老师。另:文化有限的童鞋自觉吖)

晦涩,一直被视为造成读者与诗疏远的症结所在。然而时至今日,仍有不少诗家认为它是“具有审美价值的现代诗歌观念”。这种晦涩论,既是对30年代李金发象征主义诗篇的描述,也是为新时期诗歌晦涩现象的辩护。
西方现代诗论“DBSCURITY"称晦涩的朦胧,《英汉大辞典》条目第1义,也将晦涩译为朦胧。而我国《词源》的注释是,晦涩词性贬义,义为晦塞玄奥,文句僻拗。晦涩论者对传统词源学如是观提出了质疑,难道权威词源学会发生转褒为贬的演变?历代诗论家用“晦涩”针砭诗创作中的不良倾向,并非遵循古代诗学的标准,而是恪守中华汉语的规范。刘勰《文心雕龙》指出:“或有晦塞为深,虽奥非隐。”冒春荣《葚原诗说》强调:“诗歌沉郁,然不得(以)晦涩为沉郁。”不仅把晦涩与沉郁相对立而提出,而且揭示了“晦涩”常以“沉郁”面貌出现,来混淆视听。可见古人的见解切中肯綮。
随着新诗的崛起、拓展,它曾一度交上背时运而不景气,导致“晦涩”运时而生,呈现深隐与玄奥、朦胧与艰深并存交错、良莠不齐的局面,不足为奇。诗评家抨击“晦涩”,主要指诗的感觉与情绪的传递功能的阻滞,难解难懂。而有的诗家欣赏晦涩,也是出于对直白外露诗风的不满,无可厚非。由于现代诗意象暗示潜能的增大,诗语符号产生多义性,至使个人化的象征诗中出现“晦涩”,并非“越不明白越好”,实属一种艺术的无奈,也情有可原。其实不少优秀的现代象征主义诗作,所蕴藏的丰富的暗示性,产生的艺术效果,彼彼皆是,屡见不鲜,诸如闻一多、徐志摩、戴望舒、卞之琳的代表作皆沉郁而不晦涩,朦胧而不艰深。试读闻的《收回》《太阳吟》,徐的《消息》《沙扬娜拉》,给读者带来的是飞遄飘逸的美感,是沉郁厚重或明快轻松的满足,是羁人生命深潜的神秘和悲情的美,更是炉火纯青,凝炼至极的诗意。
至于现代诗歌追求生命的深度象征,即使如李金发的《弃妇》,废名的《星》表现出真实心灵体验的含蓄,则另当别论,也不能贸然一概斥之为“晦涩”的渊薮。诗人沉郁的风格及其内心苦痛探索的迷茫,是深层的审美体验,是诗内涵的价值之所在,与“晦涩”风马牛不相及,岂可等同?
诗感觉、情绪的晦涩,必然反映诗意、诗境的晦涩,它不属于对“艺术风格自觉而冷峻的追求”这个范畴,而恰恰是诗人的体验尚未达到审视的彻悟所酿成的莫衷一是、优柔寡断的盲从。这就好比一只未熟的青果的酸涩与一枚熟透的甜果的正味,乃是品位之别,质地之差,迥然不同。
“晦涩”之作,味同嚼蜡,只能是意象审美的“断路”。如果把这类尴尬晦塞、玄奥难解的诗,阐释为“新诗中现代主义在观念上所达到的美学深度”,岂不是降低了现代象征主义诗篇的艺术品格和审美价值?“晦涩”论,显然是诗学理论的严重错位。
真正富有生命价值和美学价值的现代诗,它们将永远是:感觉畅达而非阻塞,语境曲隐而非玄奥,意象朦胧而非艰深。故辨之曰:诗的生意和灵气,遁于晦涩之外,隐于沉郁之中。

1、征尘------征程
2、“白手起家的艰辛”后面逗号改为冒号
3、“盆端桶拎”后面分号改为句号
4、“霜雪袭身”后面逗号改为分号
5、“蚊叮雨淋”后面逗号改为句号

祝学习进步天天开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